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民战争思想教学目的:理解和掌握人民战争的基本概念、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熟悉我军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为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所奉行军事战略方针打基础。一、人民战争的基本概念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三、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主要内容: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战争,夺取战争胜利问题的理性认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战争,是指“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这表明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正义性和群众性。一、人民战争的基本概念战争,具有了正义性才会有群众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从而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参加战争。“正义性”是指战争的政治目的是符合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根本利益的,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只要进行战争,各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人民战争对人民群众的组织动员更广泛、更深入,能够形成比一般战争声势要大得多的群众活动场面和群众自觉投入战争活动的热情。“群众性”是指参加战争活动的人员较广泛。群众性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群众,进行战争依靠群众,胜利果实属于群众,总之,在革命战争中实行彻底的群众路线。正义性和群众性是人民战争的两个密不可分的基本属性。只看到战争的正义性而不看到战争的群众性,或只看到战争的群众性而不看到战争的正义性,都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人民战争。这表明:正义战争不一定是人民战争,而人民战争必定是正义战争。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是我们进行人民战争的根本理论依据。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心和人力的对比。正如毛泽指出的:“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一)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二)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1、被压迫人民必须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2、被压迫人民要用革命战争才能解放自己阶级社会的历史表明,一切反动统治阶级是不会自动退出政治舞台的,而且总是要用武力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毛泽东一直确立和倡导这样一种信念: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相信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根本的力量在于人民的力量。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1、人民群众是战争政治力量的直接拥有者,决定着这一力量的投向。人民战争是正义战争,在政治上是进步的。这种进步的政治能够赢得民心,掌握民心,从而焕发出巨大的政治力量。朱德同志在总结我军战胜蒋介石反动派的经验时指出:美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这是忽视人民意志,忽视人民力量,只看见自己在武力上暂时的、表面的强大,而看不见自己在政治上的孤立,实行反人民的政治的冒险家的必然结局,是历史作出的裁判。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主力军,同样也是军力和经济力的源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淮海战役在这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走向的大决战中,国民党军投入兵力为80万人,解放军投入兵力为60万人。结局是,60万消灭了80万。依靠庞大深厚的民力支援,实际上成为五百万对八十万,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支前民工共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只,汽车257辆,前送弹药1460万斤;后运伤员11万余名。筹运粮食9.6亿斤。有力地保障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淮海战役民工的支前是淮海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如民工支前负担最重的鲁中南区,以第六分区的统计为例,该区共出动49万民工(常备民工17万,临时民工32万,许多临时勤务尚未计算在内)占其总人口300万的16%以上。按惯例,人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12%,即八个人中抽一个民工,除去老弱妇孺,几乎是动员了全部的青壮年男性,而此次动员的民工高达总人口的16%,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而永城、夏邑、宿县几乎是全民动员。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淮海战役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广泛支前。支前民工达500万,遍地是运粮、运弹、抬伤员的群众,他们不惜倾家荡产,历尽艰辛,冒着枪林弹雨,忍着风雪饥寒,支援子弟兵作战。这是我军真正的优势,人民群众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陈毅元帅推荐电影《车轮滚滚》(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1975年出品)讲的就是人民群众支援淮海战役的故事,主要是以胶东地区一支民工小分队为线索。其中有个壮观的场景,成千上万的民工推车挑担,为解放军运粮送弹,车轮滚滚,人欢马叫。据说,当年参战的元帅、将军观看此片时,感动得热泪直流。数以万计的民工为支援淮海战役付出了生命。抗美援朝时期3、人民群众是我军战略战术灵活机动的基础三战三捷3月25日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示意图5月2日4月14日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三十四个旅、23万人的重兵,由胡宗南任总指挥,向陕甘宁边区发起进攻。我军主力二万余人面对十倍的敌人,采用“蘑菇战术”,依靠良好的群众基础,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三战三捷,歼敌一万六千余人,一举粉碎了敌人的进攻。3、人民群众是我军战略战术灵活机动的基础一方面,我军战略战术之所以灵活机动,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支援配合。另一方面,我军的战略战术,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发明,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坑道战,城市攻坚爆破等等,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兵民是胜利之本”,是说军队和民众的团结进步是战争胜利的根本条件。(四)兵民是胜利之本1、军队只有团结进步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2、人民只有团结进步才能发挥出深厚的战争伟力;3、只有同人民团结的军队才是真正无敌的军队。“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五)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1947年毛泽东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1、人是武器的支配者,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人和武器是战斗力构成中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人武器效果驾驭武器是人们在一定思想意识指导下生产出来的,无论何种武器,都是为了体现人们的战争意志。现代战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产生和运用,如无人驾驶飞机、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等,使战争对人脑力劳动的需求大为增强,因此,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但没有削弱,相反得到某种程度的加强。2、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是最活跃的力量从战争的主体来说人能动地作用于战争的诸因素,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从战场作战的指导上说,人能够能动地把胜利的可能变为现实。3、人心向背在战争中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毛泽东说:“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现象,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美国帝国主义的援助,也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蒋介石战争的反人民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1、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战争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要求。2、党对革命战争的领导靠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正确领导,一是靠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领导;二是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三、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毛泽东历来都十分重视对人民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他说:“这个政治上动员军民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我们之所以不惜反反复复地说到这一点,实在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胜利。”(二)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1、动员群众,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宣传鼓动工作。2、组织群众,就是把全体军民投入战争的力量,通过科学组合而形成人民战争的整体力量。3、武装群众,就是根据战争的实际活动需要,把凡能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公民都编组在对敌斗争的武装力量之中,形成一个时时处处都能打击敌人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三)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力量1、人民军队是在战场上战胜强大敌人的主力军和突击队。2、人民军队是人民战争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军事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军事实力,主要是由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来具体承担组织实施的。西沙之战民兵支前(四)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三种武装组织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体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1、“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毛泽东认为,三种武装力量的正确划分和相互配合,可以形成强大的武装力量体系。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不仅使进行人民战争的力量形成了整体,也有利于根据各种武装力量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军事斗争。2、“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是指在实行人民战争时,要采取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以军事斗争为主与其他各种形式(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的斗争相配合。革命根据地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和重要依托。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是什么呢?它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自己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五)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民主政权,组建人民武装等。现代条件下的根据地建设:最根本的是根据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原则,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目标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有计划、有重点地搞好战场建设和战略储备等。战略战术上的灵活机动,是指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作战指导,依据敌我双方变化着的实际情况确定制敌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指挥打仗,做到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六)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上述原则和方法,共产党的领导是重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组织、动员和武装是最基本的条件;人民军队是骨干力量;“三结合”与“三结合一配合”是最好的组织斗争形式;革命根据地是战略基地;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战场作战的方法。这六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基本经验和毛泽东关于指导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理论。我们坚持实行人民战争,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理论基础,基于战争的正义性这个政治基础,基于军民团结这个社会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坚信:历史向前发展了,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不会变;作战对象不同了,但我们进行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质不会变;武器装备发展了,但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不会变。这表明,只要我们坚持以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定能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叶剑英元帅指出:我们是靠人民战争起家的,取胜的。这个法宝,我们过去靠它,现在靠它,将来仍然要靠它。1977年12月28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敌人就是现在来,我们以现有的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江泽民也强调:人民战争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有强大的正规军,
本文标题:人民战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7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