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课件
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高三地理专题复习高频考点考情扫描考向前瞻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11·浙江文综T37(2);2011·广东文综T11.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2.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及其意义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11·北京文综T1和T8;2011·北京文综T1地壳物质循环2011·全国大纲T1~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2011·江苏地理T11~12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纵波(P)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S)????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内部圈层观察:地震波在莫霍界面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小于纵波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厚度特征地壳平均厚度为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②大陆地壳(33)、海洋地壳地幔上地幔2800多千米①物质状态为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下地幔①物质状态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3400多千米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莫霍界面(17)古登堡界面(2900)地幔主要由含有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地核由铁和镍组成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4~5题。4.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5.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CC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据此回答1.在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当中为液体的是()A.软流层B.上地幔C.下地幔D.外核2.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B3.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B浅层地热能是在太阳能照射和地心热产生的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下,存在于地面下近表层数百米内的恒温层中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里的低温地热能。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回答。(1)浅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2)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AA岩石圈岩石圈=地壳注:岩石圈由()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存在于()上部,()下部。上地幔岩石圈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循环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力作用释放出的地球内能,二是促进外力作用进行的太阳辐射能。[例1](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图中山体岩石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形成岩浆岩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故选D(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会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一系列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故选C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C(2009·江苏高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Ⅰ——①B.Ⅱ——③C.Ⅲ——⑤D.⑥——Ⅰ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变质环境DA.[特别关注](1)只有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2)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3)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4)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5)地质循环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力作用释放出的地球内能,二是促进外力作用进行的太阳辐射能。[怎么学]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关键是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间的关系。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7~9题。7.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岩石,则它们中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喷出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C8.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A.a—变质作用B.b—风化作用C.c—重熔再生作用D.d—侵蚀作用C9.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A.有层理构造B.常含有化石C.多气孔构造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C(2011·福州调研)2010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A.①B.⑤C.③D.④B①是岩浆,②是侵入岩,③是喷出岩,④是沉积物,⑤是沉积岩,⑥是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沉积岩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等风化侵蚀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化石(判定地质年代研究古地理环境)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新老具有层理结构页岩砾岩砂岩1、同一条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沉积物颗粒大小有何变化?同一河段在垂直方向,由上至下沉积物有何变化?2、冰川沉积物排列与河流沉积物有何差异?思考:河流沉积:上游-下游:颗粒由大到小。某处垂直方向受流量影响若流量逐渐减少,下-上:砾岩、砂岩、粘土冰川沉积:先融化先沉积,杂乱无章。不具分选性(2011·上海高考)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据此完成(1)~(2)题。(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A.100cm/sB.200cm/sC.300cm/sD.400cm/sB(2011·上海高考)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据此完成(1)~(2)题。(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D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5~6题。5.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⑤⑥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D6.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A.花岗岩B.大理岩C.页岩D.砾岩B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变质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使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层理构造是岩层在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相应变化显示出的层状现象.属于岩石间的层状.片理构造则是变质岩中矿物定向排列形成的.属于同一种岩石中矿物间的层状.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ABCD岩浆沉积岩喷出岩:玄武岩(火山岩)侵入岩:花岗岩变质岩思考:图中A、B、C、D四处各是什么岩石?岩层新老的判断:(1)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2)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6—7题。6.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7.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AB内力作用与地貌板块边界与地貌生长边界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消亡边界位于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又因相互挤压碰撞的两个板块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常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海沟,如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侧的岛弧链;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常形成巨大的高原、山脉,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下图为“90°经线圈穿越的四大板块示意图”,据图回答1~21.图中Ⅰ板块为()A.太平洋板块B.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2.图中1、4板块交界处形成()A.喜马拉雅山B.C.安第斯山D.阿尔卑斯山BC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形态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内力作用)(如: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安第斯山等)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内力作用)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的万佛顶;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时有泉、湖泊形成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外力作用)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外力作用)图示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找水: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底部低凹有利于地下水补给,易存水。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②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常有“自流井”分布(2)找油、矿:①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②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探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3)工程建设:①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②开挖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于背斜位置选址(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③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聚落选址应远离断层。[特别关注](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是不同的。地质构造(6个词)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地垒、地堑)两大类;构造地貌类型多样,可能是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谷地、断块山等。(2)褶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层的岩层是不连续的,并且有明显的位移。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完成3~43.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A.①B.②C.③D.④4.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
本文标题: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88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