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选读•1、原著:Text(文本),由正式出版的著作、论文和书信、手稿构成,是作者思想、理论的载体。•2、原理:对原著的思想、理论的逻辑表述(横向、静态的)。•3、史:依原著对思想演变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考察(纵向的、动态的)。课程总体设计•介绍马克思生平、评价、主要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学习方法•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资本论》三卷内容的学习(一)马克思生平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接受了黑格尔哲学。大学毕业时写作哲学博士论文《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显露了初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无神论思想,含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1841年夏,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1842年10月,马克思为《莱茵报》主编,著文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由于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及其一家流亡到巴黎,后迁居伦敦。仍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作《资本论》,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晚年一直致力于《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写作工作。•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乐椅上溘然长逝。3月17日,在海格特公墓举行的葬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中指出,这位科学巨匠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他毕生的使命。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西方人眼中的马克思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投票,评选“千年伟人”前四名分别是1、马克思2、爱因斯坦3、牛顿4、达尔文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为第一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名列第二的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为12%,远远落在其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都望尘莫及。这是为什么这些评选结果,出现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十年后,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学说,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公众的广泛认可,一种被他的敌人攻击、挖苦甚至宣传灭亡的学说,却能如此深刻、长久、生动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请看西方人自己的答案评选栏目主持人布拉格说:“马克思似乎对全世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马克思当选最伟大的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主要原因。路透社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的一个世纪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德国的哲学家哈贝马斯(1929-)评价他在《追补的革命》中申明:“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在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当代法国哲学大师德里达评价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或早已过时)”等话语甚嚣尘上,几乎成为“流行病”。而恰在此时,德里达郑重推出《马克思的幽灵》。他在书中指出:“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上述现象引起的思考?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有了进一步认识;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和批判是正确的;说明科学的理论能征服人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过时,她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反思的结论这充分表明,在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人坚持认为,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的理论,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只要不带任何偏见,人们都会作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是一位为人类社会和精神的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的历史伟人!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的创作阶段•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和艰苦的科学研究的结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的创作史,大体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1.19世纪40年代初至1844年。这一时期可以称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创作的前史。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时期。•2.19世纪中、后期,1843年底—1849年。这是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并且与恩格斯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时期。•3.19世纪50年代,1850—1859年。这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进行第二次系统研究和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时期。••4.19世纪60年代及其以后,创作《资本论》的时期。••1905—1910年,由考茨基编辑的《剩余价值理论》分三册陆续出版。(四)学习方法掌握精髓思想,即不僵化教条也不全盘否定。完整准确地把握基本理论。不强加、不曲解、不死报、不误传。用《资本论》的理论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部分•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教学目标•本章重点•本章难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分配的重要原理本文背景本文是为《资本论》最初草稿而写的。摘自于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体系结构,从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论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的关系《资本论》本身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其副标题另一篇未完成的手稿《导言》产生于1857年8月底。这一手稿是马克思为自己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而写的,但后来没有发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的《序言》中说明了这个手稿没有写完和没有发表的原因:“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概念:政治经济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并取得“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形成的。意思是整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创造的,一开始就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联系,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科学。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就是商品生产,商品生产本质上是价值的生产。在这里,不仅商品是价值物,就是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人也成为价值物。因此,研究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就构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特殊内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思路:其一,把政治经济学的范畴置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加以考察,以此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其二,以劳动范畴为核心,考察人的自由本性及其自我实现的运动;其三,考察资本主义对于人的生命价值创造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意义,从而把历史看作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主义只是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否定性存在形式。文章结构与关注要点:全文分四部分一、生产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重点)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重点)四、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这一上层建筑的关系。一、生产问题:马克思眼中的生产和古典经济学家的生产有何不同?从物质生产入手分析:第一、二段:分析生产的主体:人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不是单个的、孤立的人;人作为社会的存在,不能以孤立的个体形式存在,只能一群体形式存在。市民社会:(最早的含义是相对于野蛮社会而言的,黑格尔是从相对于家庭和国家角度定义的,现代政治学理论则是相对于政治国家来适用的)。市民社会是“表示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是指“当代社会秩序中的非政治领域”。马克思在广义指社会历史各时期的经济制度,即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的总和;狭义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斯密、李嘉图、卢梭和洛克的人性论被成做原子主义:把人看作象原子一样孤立的个体。研究人不能从人本身和孤立的个人出发,相反只能从社会出发。结论:人是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3-11段,分析生产:第3段: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批判一个人物及其观点(庸俗经济学):生产一般:指生产工具、生产主体(人)生产客体(自然)等生产所共有的要素。提出一个观点: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见到统一(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总是一样的,这里已经出现了统一)就忘记了本质的差别。批判对象:庸俗经济学家凯里凯里被称为“美国学派的创始人”、“美国第一个经济学家”,其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鼓吹阶级利益的调和。《巴师夏和凯里》写于1857年7月。这一未完成的手稿是马克思针对巴师夏1851年出版的《经济的和谐》一书而写的。在这本书中,马克思用巴师夏和凯里的观点作为实例,说明庸俗经济学家“在古典经济学家朴素地描绘生产关系的对抗的地方,证明生产关系是和谐的”。巴师夏和凯里的共同特点:否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宣扬阶级利益一致的调和论,其理论特点是以对交换领域现象的描述代替古典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第4段:特殊生产与生产的总体第5段:强调生产的社会性原文:生产也不只是特殊的生产,而始终是一定的社会体及社会的主体在或广或窄由各生产部门组成的总体中活动著。提示了马克思对生产的理解:1、生产是特殊部门生产的总体。2、生产具有社会性。西方经济学家的错误:6-11:批判西方经济学家生产不同於分配等等(参看穆勒的著作),应当被描写成局限在脱离历史而独立的永恒自然规律之内的事情,於是资产阶级关系就被乘机当作社会一般的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偷偷地塞了进来。无论在不同社会阶段上分配如何不同,总是可以像在生产中那样提出一些共同的规定来,可以把一切历史差别混合和融化在一般人类规律之中。结论:一切生产阶段所共同的,被思维当作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不过是这些抽象要素,用这些抽象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问题:如何理解这段话?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社会生产总过程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中间环节马克思分析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本意是在论证生产关系曾称为“交往关系”。《导言》前,马克思已有“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关系是一个体系”的思想。《导言》中,发展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内在统一的科学诊断。《导言》要论证两点: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辩证统一和相互作用,指出它们是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生产关系是一个体系)。二、生产在这些环节中的决定地位:生产不仅是这种统一的出发点,而且是决定因素,而分配形式不过是生产形式的另一种表现。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分三个方面:1、人对生产要素的关系(生产关系的基础);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直接意义上的生产关系);3、人对产品的关系,即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表现)。广义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问题:消费为什么要被纳入到广义生产关系中?1、对于生产资料的消费本身就是生产;2、生活资料的消费不加入直接生产过程,但加入再生产过程,构成社会总产品实现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物质前提。生活资料的消费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前提,工人的个人消费只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劳动力商品,是资本家手中的货币转变为资本的“致使的跳跃”的决定性前提。1、生产与消费:同一关系消费包括生产要素(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的消费,又包括产品的消费。1)直接同一性: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同时就是劳动者的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0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