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比较政治制度-第7讲-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两重性
第三章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2016年3月21日|尚德楼·504教室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奥巴马的总统就职典礼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2013年1月21日,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开启第二任期的日子。同时,也是美国纪念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日子;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假日。•奥巴马宣誓就职时所选择的《圣经》,其中一本是马丁·路德·金曾经使用过的,另一本是林肯生前使用过的。•奥巴马的誓词:“我谨庄严宣誓,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不过,公众也认为既然誓词中包含了“恪守、维护和捍卫美国宪法”的字句,奥巴马就应该手按宪法而不是圣经宣誓。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美国历任总统在就职宣誓典礼上,往往喜欢手抚或者引用圣经经文,借此显示自己对天赋主权的顺从或表达执政的态度等等,这似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成为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的一个文化符号。•但是,美国宪法中并没有规定总统就职时必须手按圣经宣誓,原因就是为了确保不同宗教信仰或无宗教信仰的国民都可以平等地出任政府官员。宪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不得以宗教信仰作为担任合众国任何官职或公职的必要资格”。就职典礼引用圣经经文的部分美国总统•华盛顿-曾手按《圣经》,宣读《创世纪》49章13节的经文:“西布伦必住在海口,必成为停船的海口;他的境界必延到西顿。”•林肯-引用《马太福音》7章1节的经文:“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胡佛-引用《箴言》29章18节的经文:“没有异象,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引用《哥林多前书》13章11节的经文:“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奥巴马)•杜鲁门-引用《出埃及记》20章1-3节的经文:“神吩咐这一切的话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艾森豪威尔、里根-共同引用《历代志下》7章14节的经文:“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尼克松-引用《以赛亚书》2章4节的经文:“他必在列国施行审判,为许多国民断定是非。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就职典礼引用圣经经文的部分美国总统•美国历史上,曾有两位总统在就职时未使用圣经:第6任约翰·昆西·亚当斯、第26任西奥多·罗斯福。•约翰·昆西·亚当斯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儿子,他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但在宣誓就职时他手抚的是一部法律典籍(一说为宪法)而非圣经。•小亚当斯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向世人表明:政府与宗教不能混为一谈,他首先要忠于美国法律,然后才是个人的宗教信仰。•手按圣经并一定就必然会真正约束个人的道德和行为,所以很多美国人认为宪法作为美国的最高法律规定了美国政治的基本架构和根本的运行规则,美国总统应该手抚宪法而非圣经宣誓就职。就职典礼未引用圣经经文的美国总统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程序晨祷仪式列队前往国会山副总统宣誓就职总统宣誓就职总统就职演说总统就职午餐会庆祝总统就职游行庆祝总统就职舞会1933年富兰克林就职之时起实行离任总统陪同当选总统前往国会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总统就职典礼委员会主办总统车队沿宾夕法尼亚大道行驶,三军仪仗队、民间团体、军乐队和各式彩车随行始自1809年麦迪逊总统就职时宣布执政纲领美国总统誓词•美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当选副总统和其他联邦官员按以下誓词宣誓就职:“我谨庄严宣誓,我决心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防止被国内外一切敌人侵犯。我将忠于宪法,恪守不渝。我自愿承担这项义务,毫无保留之意,也决无推诿之心。我必忠勤尽责,为执行我即将承担的职务到任视事。愿上帝助我。”就职典礼后的庆祝总统就职游行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1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2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3第一节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1政治文化的双重特性2政治制度外在的政治文化:制度环境3政治制度内在的政治文化:制度精神4一、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各国国徽中的文化各国国徽中的文化•为什么中国存在“龙崇拜”,而西方推崇“鹰崇拜”?•中国四千年前即建立起发达的农耕文明。农业对外在的气候环境要求较高,风调雨顺的良好气候条件是农业得以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中国古人希望主司行云布雨的“龙”能带给生产生活好的节气和运气。故形成独特的“龙崇拜”,并延续几千年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西方白种人的祖先基本都源自游牧民族,在游牧过程中鹰一方面是很好的向导,可以引导他们找寻水草丰满的地带,同时鹰的自由、外向、英武、征服欲也成为他们所向往的完美性格。所以产生出相应的“鹰崇拜”并延续至今,中世纪以后逐渐由游牧文化发展为更富扩张性的海洋文化和民族性格。(一)什么是政治文化?•1956年,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ComparativePoliticalSystems)一文中首先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用以替代传统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政治意识”等指称政治体系中支配人们政治行为的诸种主观因素的概念。•1963年与维巴合著的《公民文化》则成为研究政治文化的代表性经典。(一)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种政治文化是在该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中形成的。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所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阿尔蒙德的政治文化定义(一)什么是政治文化?阿尔蒙德政治文化的三大特征政治文化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对国家的认同意识对政治过程的一系列倾向对公共政策的倾向模式个人的政治态度/倾向(一)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主要关注的是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中,影响政治成员政治行为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系统的精神范畴,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所以,阿尔蒙德根据个人对政治的态度,将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取向,即政治认知取向、政治情感取向和政治评价取向。(一)什么是政治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概念•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概念诠释:•第一,政治文化的主体,同政治活动的主体一致。•第二,政治活动主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心理倾向,是历史与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综合作用的产物。•第三,政治文化所要揭示的是作为政治活动主体的人与政治体系及政治过程的关系。•第四,政治文化的内容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等内容。(一)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观念形态的政治现象,由于它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政治行为模式以及民族气质、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政治文化的特点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第一,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政治文化作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定倾向与价值取向,必然要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政治文化,社会中政治文化的冲突,反映的是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在共同的地域、长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形成了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并成为维系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和文化纽带。•第二,政治文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政治文化,同时,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政治文化体系中,存在着主导型政治文化和非主导型的亚政治文化。•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相对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它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关系方面。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政治文化的变动往往与政治制度的变动不同步。传统的政治文化既有同新的政治制度相互抵触的内容,也有同新的政治制度相互融合的方面。(二)政治文化的取向•政治文化由认知取向、情感取向和评价取向三种心理取向模式构成。认知取向评价取向情感取向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并以各种方式相互发生影响和作用。政治认识可能受到政治情感的影响,也可能影响政治情感;政治认识和政治情感决定了政治主体对政治的价值判断。但它们又都会受到个人政治态度形成过程中诸种因素的影响。(二)政治文化的取向•认知取向,简单地说就是追问政治目标是否可行的问题。具体是指“关于政治体系、体系的各种角色以及这些角色的承担者、体系的输入和输出的知识的信念”;个人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认识。•这些认识有正确的,也可能有错误的,它本身就反映了认识主体的政治态度。由于人们的政治行为源于这些认识,因而无论这些认识是否正确,都应予以关注。•比如,某些国家对移民、同性恋、物价、住房、养老、对外政策等多领域的认知情况。(二)政治文化的取向•情感取向,就是个人对政治体系的热爱、忠诚、眷恋、紧张、怀疑、疏远等情绪的反映。但任何一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政治情感,都不好简单归结为某种偶然的一时冲动,它实质上是特定的价值取向和认知方式在人们内心深处长期积淀的结果。•当人们对某种主义、学说、理论的仰慕和尊崇内化为一种心理本能,那它不仅会在行为模式上定格,还会升华为一种坚定的政治信念,激发起对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的追求。情感取向与政治心理相贯通。•比如宗教极端主义与伊斯兰国的产生与发展。(二)政治文化的取向•评价取向,政治行为从来都不是中立的。人们总会基于自身以及所属集团的特定利益,对政治事件、对象乃至整个政治体系作出价值判断和评价。这种判断和评价,反映了政治行为主体的好恶取舍。评价取向是同政治价值观相贯通的。•比如部分国家对爱国主义、利益集团及院外活动、代议传统以及政党体制等等的评价。不同人的回答是不同的,这些事实上就构成了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三)政治文化的层次•1、主文化与亚文化•分层:从政治文化整体结构的角度可以把政治文化分为主导性的“主文化”和非主导性的“亚文化”两部分。•一国的种族、宗教和地域群体之间存在着政治文化的差异。对于一个参与群体而言,当差异群体足够强时,就说它形成了一种亚文化。•不同地域、民族、种族、宗教或社会阶级所持有的特殊的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则构成了“政治亚文化”。(三)政治文化的层次在美国,同性恋者也组成了强大的政治团体,争取同性婚姻的合法以及与异性已婚夫妇享有相同的权利。(三)政治文化的层次•美国的黑人有没有形成亚文化?•在对于法律正义的态度方面,黑人与白人截然相反,1995年辛普森谋杀案的戏剧性结局就证明了这点。大部分白人相信警察和法庭是公正的,认为陪审团(大多数是黑人)无视充分的证据大部分黑人认为警察和法庭是种族主义者,并操纵了证据,很乐意看到辛普森无罪释放公平正义(三)政治文化的层次•曾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在辛普森案时大显身手)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沃森曾指出:黑人不如白人聪明;有关不同种族智力水平相同的观点是一种错觉。从表面来看,美国社会自1950年代以来已在融合黑人方面有了巨大进步;辛普森案的审判过程及不同种族对结果的不同反应表明,种族沟壑依然存在。(三)政治文化的层次角逐2016年总统选举(三)政治文化的层次•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散居在不同的地域,易于同其他人口分离的群体。•案例一: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分离倾向•魁北克省庆日活动(即圣约翰日的6月24日,加拿大国庆日是7月1日)。2、如何区分亚文化群体(三)政治文化的层次•案例二:西班牙巴斯克人
本文标题:比较政治制度-第7讲-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两重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0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