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九年级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毕业班历史学科专题复习1】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要点回放】本专题是历年中考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境况下,如何借鉴历史的智慧和经验,深化改革,更是热点问题。主要包括:1、古代奴隶主阶级的改革——雅典伯利克里改革和中国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2、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变法和洋务运动3、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中国戊戌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罗斯福新政。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国在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我国的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专题考情前瞻】2016年将是中国改革继续深化的一年,改革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改革也让我们享受了富足的生活。因此改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和重点。主要考查各国改革的目的、领导人、性质、内容和影响;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国外成功的改革对我国现代改革的启示等。考查方式主要以材料分析题和活动探究题为主,考查层次上,既有再认再现、分析理解,又有综合归纳、实践运用。【专题考查重点】(一)商鞅变法: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封建经济逐渐形成2.目的:确立;发展3.如何判断成与败:看目的是否实现(二)洋务运动:1.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2.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三)罗斯福新政:1.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目的:消除3.能否达到目的:只能缓解,不能消除。因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有产物(四)改革开放:.根本目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五)苏联解体:影响: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美苏争霸结束(六)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的发展。2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七)俄国1861年改革: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八)明治维新:1、背景: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美国等入侵;倒幕运动(九)戊戌变法:1、目的:救亡图存2、会分析失败原因【专题考查热点】1、中外历史改革的纵向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是历年来各地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2、中外历史改革的横向考查:中日、日俄、俄美、日美等之间的改革,与社会热点联系密切,一直以来都是各地中考的命题热点。【专题知识网络】二:知识网络:奴隶主阶级改革: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管仲改革商鞅变法:1时间2内容3意义4成功原因5.启示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洋务运动:1.背景2.内容(A前期B后期)3.评价1.背景2.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罗斯福新政3.措施4.目的5.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1.农村2.城市后的改革开放对外开放1.实质2、格局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1.内容2.作用斯大林模式:1.经济建设2.政治建设3.评价—高度集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与变革赫鲁晓夫改革1.时间2.内容3.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1时间2.经济3.政治4.后果东欧剧变:1.原因2.时间3.举例4.实质苏联解体:1.时间2.影响资产阶级改革【专题知识整合】一、奴隶主阶级改革名称概况影响雅典伯利克里改革创建了奴隶制民主政治,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奴隶主民主政治成为现代社会所有民主制度的源头。管仲改革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背景内容评价异同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二、封建性质的改革名称时间人物内容影响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秦孝公支持)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今后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1)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2)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3)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只海军。(4)创立京师同文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名称概况影响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帝颁布法令。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俄国1861年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以购买的方式得到一块份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明治政府实行改革。“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开始实施。目的是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名称概况影响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实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其特点是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在一定时期内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存在严重的弊端,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开始,先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年开始,先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向政治方面,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加剧了苏联的分裂。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专题关联拓展】1、历史上,不同国家境遇迥然,改革也异彩纷呈,但总的来说,改革有以下几种情况:(1)改革是社会形态转变的一种方式。如:商鞅变法、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2)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巩固统治、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罗斯福新政。(3)改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运动。如: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4)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2、改革应注意的问题:无论哪种形式的改革都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国情,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容易激发社会矛盾,甚至导致国家解体,如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3、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各是怎样规定的?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③允许土地买卖4、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入侵,面临民族危机②领导阶级相同,都以最高统治者为首③性质相同不同点:①领导阶级的实力不同,中国的皇帝没有实权②国内的形势不同,中国当时顽固派势力力量强大,而日本则推翻了幕府统治,为变法扫除了障碍③结果不同:中国变法仅103天就失败了,而日本取得了成功,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5、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①原因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③结果相同:都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④影响相同:都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6、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桥夫改革、东欧改革共同点:(没能克服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最终失败,并导致社会主义阵营解体)7、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系】中共在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农村分别实行了什么政策?各产生了什么影响?中共一直重视“三农”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分析】①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②全面建设时期:1958年发动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泛滥,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1960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想法?『结果』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改革,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进行改革,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引起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下台。『启示』①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列主义③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④正确对待西方思想。9、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社会建设有什么启示?①改革开放②发展教育10、结论或启示:(1)改革就意味着一种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2)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要排除制约发展的因素(3)改革想成功,就要敢于同旧的顽固势力斗争,决不妥协,领导阶级要英明果断,并注意发动群众(4)中国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事实证明,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专题典例分析】1、(2015·成都中考)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的是()A.奖励耕战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A项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B项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项损害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D项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深远。答案:D2.(2015·日照中考)针对某一事件,列宁说:“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实行一系列的毛利和一连串的的侮辱。”当时的一位官员则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一事件是()A.俄国农奴制改革B.《共产党宣言》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D.法国《人权宣言》颁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年改革。“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联系教材知识,可以判断这是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A项正确。《共产党宣言》是关于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并建立社会主义的著作;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发布的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资产阶级纲领,B、C、D三项与“掠夺农民”无关,应排除。本题正确选项是A项。答案:A【专题真题聚焦】(2015·泰安·1题)1.“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B.战国C.西周D.商朝(2015·泰安·8题)2.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2015·泰安·9题)3.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117周年开展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时期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2015·泰安·25题)4.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资
本文标题:九年级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1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