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故都的秋-PPT课件
丰富多彩的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郁达夫(1896~1945)名文,现代作家、诗人。浙江富阳人。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战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写作背景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文章结构总写北国之秋写感受,抒发向往之情南国之秋(1—2)秋花——色秋槐——形分写秋蝉——声(3—11)秋雨——味秋实——果议论(找出中心句)(12)南国之秋在色味上比不上北国总结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13—14)纵观全文,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国秋的特点。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北国秋——清、静、悲凉(文眼)南国秋——慢、润、淡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多次提南国之秋是为了烘托对比北国秋的特点,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浓郁。关于“悲凉”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还是整个的人生的感受。一.视觉效果故都秋的总特色:清、静、悲凉“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提问:这一段文字写了哪些视觉上的景物?二.触觉效果“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描写景物:人的感受:落蕊极微细极柔软南国之秋景物:落叶人的感受:有声音,有气味写触觉也突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三.听觉效果驯鸽声秋蝉的残声以声音衬托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1.“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2.“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青天衰弱思考: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的秋景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分别给以介绍,并赏析五幅秋景图(感觉或色彩)。秋景图秋院静观槐树落蕊秋蝉残鸣闲话秋雨秋果奇景破屋悲凉日光清牵牛花悲凉秋草悲凉天色清鸽声静秋院静观:北国的槐树碧绿的天色一丝一丝的日光槐树落蕊微细”“柔软”“细腻”“清闲”“落寞”静清悲凉秋雨淋人人知秋:灰沉沉的天底下息列索落的雨声一阵冷风都市闲人着装举止、神情声调(清、静、悲凉)秋雨图在北国秋雨图中,作者特意加入了雨中“都市闲人”的对话,其用意何在?明确:用这样的京腔京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用这“落寞和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静、悲凉”的北国的秋味。云散雨霁谁点缀,桥头斜影叹秋凉。思考题: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笔下的景和物都依附着一定的情感,而这情感又是作家本人的情感历程的再现。文中的景物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实色彩,实际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的自然融合。因为作者所处的时代,在作者内心投下了深远的忧虑和孤独者冷落之感的阴影,作者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自然就笼上一层浓郁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情。主观上1旧中国政治黑暗,作者思想苦闷,逃避现实。2郁达夫个人气质上有多愁善感的一面。3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客观上季节是秋天,所以作者选取了秋天所特有的景物和特有的自然色彩。潭柘寺玉渊潭读12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点拨: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自然之秋、北国之秋。思考: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呢?南国的秋味比不上北国的秋味再次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向往之情。直抒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度入手的呢?•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味。•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人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令人读后回味悠长,了然于胸。故都的秋1、秋园静观2、槐树落蕊而知秋3、秋蝉残鸣而报秋4、秋雨淋人人知秋5、果树秋天之奇观记叙、描写议论:“足见有……感触来的。”眷恋向往之情(形)(神)郁达夫(悲凉的颂歌)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味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景人合一故都的秋,是作者的闲情漫话。“一语天然万古新,去掉豪华见纯真”清水出芙蓉,闲笔出真情。这便是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小结感情基调: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故都的秋像一首歌,忧伤而又苍凉.再见
本文标题:故都的秋-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1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