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2019年度矿井综合防尘措施
**单位矿井综合防尘措施编制单位:通风科编制日期:2019年3月5日会审签字会审意见会审人员日期编制人通风科技术科安全科通风副总总工程师1**单位矿井综合防尘措施**单位煤尘具有爆炸性,北大槽煤尘爆炸性指数35.12%,中大槽煤尘爆炸性指数37.81%。在煤矿生产中,采掘工序产生的粉尘量最多,约占全部粉尘的80%,而其中又几乎80%的粉尘进入风流中成为悬浮于空气中的浮尘。为加大矿井综合防尘管理力度,完善综合防尘系统,杜绝煤尘爆炸事故,创造井下良好作业环境,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措施:一、矿井粉尘防治1、严格执行综合防尘“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制,强化动态管理,做到防微杜渐。2、严格执行防尘管理制度,严格考核落实。3、矿井防尘供水系统必须完善可靠,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防尘供水管路不完善不得通过验收。混合提升斜井、主要回风巷道、+850轨道下山、+850运输下山、+850回风上下山、各主要巷道的联络巷及车场、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掘进巷道、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卸载点等地点都必须敷设防尘管路,并安设支管和阀门。防尘供水系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防尘用水水质:悬浮物不得超过30mg/L,悬浮物粒度直径不得大于0.3mm,水的PH值在6-9范围内,防尘用水过滤装置必须完好。2(2)地面永久性消防防尘储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备用水池贮水量不得小于储水池的一半。(3)防尘管路的管径与强度,应能满足生产防尘用水的水量需要和负载的水压。(4)井下皮带巷及新掘进煤巷的管路每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的管路每隅φ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防尘管路要吊挂或垫起,达到平直并进行防锈处理。4、定期对井下各巷道、作业地点进行冲尘,杜绝积尘超标。(1)主要进回风巷道及其联巷每旬至少冲刷一次巷道积尘。(2)采煤工作面进风巷道及其联巷每三天、回风巷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洒水降尘,对工作面及转载机处每班冲刷巷道积尘。(3)距掘进工作面迎头30m内的巷道每班至少进行一次洒水降尘,30m以外的巷道每日洒水一次。(4)距打钻点30m内的巷道,每班至少进行一次洒水降尘。5、井下煤仓(溜煤眼)放煤口、输送机转载点和卸载点,以及地面带式输送机走廊、转载点等地点,必须安设喷雾装置或者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者用除尘器除尘。6、矿井主要隔爆水棚及辅助隔爆水棚必须齐全,按规定悬挂并执行周检查制度。(1)矿井相邻采区、相邻煤层、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煤层及半岩掘进巷道同与其相连的巷道间,煤仓同与其相连通的巷道间,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地点同与其相连通的巷道间,必须用水棚隔开。(2)隔爆水棚组的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不得少于如下值:主要隔爆棚区400L/m2、辅助隔爆棚200L/m2。3(3)水棚的排间距应为1.2—3.0m,主要隔爆棚区的长度不得小于30m,辅助隔爆棚区的长度不得小于20m。(4)首排距工作面距离不得小于60m,不得大于200m。(5)煤巷、半煤巷掘进工作面长度大于80m时必须安设隔爆设施。(6)水棚应设置在巷道的直线段内,与巷道的交岔口、转弯处、变坡处的距离不得小于50m。水棚距离顶梁、两帮的间隙不得小于100mm,棚组内的各排水棚的安装高度应保持一致;(7)水袋采用易脱钩的方式布置时,挂钩位置对正,每对挂钩的方向要相向布置,水袋内必须加满水,并悬挂隔爆设施说明牌。(8)水棚设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发现水槽(水袋)损坏,必须及时更换。7、粉尘监测(1)总粉尘监测:井下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2)呼吸性粉尘监测: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至少测定1次。(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4)根据《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要求,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侧设置粉尘浓度传感器(位置与甲烷传感器一致),并接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粉尘测定地点设置如表1所示:4表1粉尘测定地点类别生产工艺测尘点布置采煤工作面采煤机割煤采煤机回风侧10m~15m,司机工作地点移架及放顶作业地点回风侧10m~15m人工落煤或攉煤一人作业,在其回风侧3m处,多人作业,在最后一人回风侧3m处风煤钻钻眼操作人员回风侧3m~5m处多工序同时作业回风巷内距工作面端头10m~15m处工作面回风巷作业地点作业人员回风侧3m~5m处掘进工作面掘进机作业机组后4m~5m处的回风侧,司机工作地点风钻、锚索机钻眼地点距作业点4m~5m处巷道中部刮板机或皮带机转载点距转载点回风侧5m~10m处喷浆作业操作地点回风侧5m~10m处多工序同时作业掘进工作面迎头回风侧10m~15m处其他作业地点操作地点回风侧5m~10m处锚喷钻眼作业工人操作地点回风侧3m~5m处喷浆喷浆地点回风侧5m~10m处搅拌上料、装卸料操作地点回风侧5m~10m处转载点刮板输送机距两台输送机转载点回风侧5m~10m处带式输送机作业尘源回风侧5m~10m处带式输送机转载点司机工作地点放煤口司机作业作业人员工作地点井下其它场所巷道内维修作业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等处工人作业作业人员回风侧5m~10m处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二、采煤工作面粉尘防治1、采工作面都必须进行工作面煤层注水,严格按有关注水工艺、参数进行注水,注水过程中必须在现场做好记录。52、采煤工作面施工钻孔时必须采取湿式钻眼、爆破时使用水泡泥、爆破前后洒水等防尘措施。3、采煤机内外喷雾、架间喷雾、放煤喷雾、转载点喷雾、破碎机喷雾,由采煤区队负责安装、维修。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压力不得低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低于4Mpa。破碎机必须安设喷雾及防尘罩。4、工作面距上下出口30m内安设至少两道净化水幕。5、工作面进风巷每三天、回风巷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洒水降尘,并有记录可查,及时清除堆积的浮煤,粉尘大的区域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6、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尘保护用品;捕尘网在割煤、移架、运输机运行时,必须配合喷雾正常使用,且每班清洗一次。7、机巷或风巷、输送机转载点等处必须设置防尘供水管路,带式输送机巷道和采煤工作面运输巷的防尘管路应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每隔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三通阀门编号处理。三、掘进工作面粉尘防治1、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尘保护用品;捕尘网在爆破、割煤、出煤时,必须配合喷雾正常使用,且每圆班人工冲洗1次。掘进巷道、输送机转载点等处必须设置防尘供水管路,管路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并编号处理。综掘机必须设内外喷雾装置,确保进尺时坚持按要求正常使用,雾化效果好,能覆盖滚筒。2、掘进工作面必须采取湿式钻眼、冲刷巷帮、水泡泥、爆破喷雾、装煤(岩)洒水和净化通风等综合防尘措施。综掘机内外喷雾、各转载点喷雾、炮掘工作面距迎头10~15m范围内的爆6破远程喷雾,扒装喷雾,由掘进区队负责安装、维修。爆破过程中采用高压喷雾或压气喷雾降尘、装岩(煤)洒水和净化水流等综合防尘措施。3、距工作面30~50m的位置安设回风净化水幕,由掘进区队负责安装、维修。4、锚喷施工的掘进工作面,距锚喷作业地点下风流方向100m内应设置2道以上风流净化水幕。5、按规定使用除尘风机,安装位置得当,并达到除尘效果,除尘风机采用吊挂或垫高方式固定,高度不低于0.5m,每天必须清理一次。6、风筒出口到工作面的距离、风速要符合规定,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排尘风量。7、距掘进工作面迎头50m内安设二道风流净化水幕。8、进风巷道的刷扩地点下风侧至少安设两道净化水幕,回风巷道的刷扩地点上下风侧均需安设至少两道净化水幕。9、距工作面30m内的巷道每班至少进行一次洒水降尘,30m以外的巷道每日洒水一次,刷扩地点每班至少进行一次洒水降尘,粉尘大的区域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并有记录可查,并清除堆积的浮煤(岩)。10、各转载点必须设转载喷雾系统,确保设施正常使用。11、综掘机必须设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装置的工作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装置的工作压力不得小于4MPa。确保进尺时按要求正常使用,雾化效果好,能覆盖滚筒。四、其它防尘措施1、井下各转载点必须设转载喷雾装置。72、装煤点下风侧20m内设置至少一道净化水幕并配备捕尘网。3、主要进风大巷、采区进回风巷都必须设置净化水幕。4、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捕尘、降尘和个人防护措施。5、要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应用有利于粉尘防治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坚决限制、逐步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6、要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使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尽可能减少接触粉尘的人数和接触时间。7、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501)规定,为接触粉尘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和督促其正确使用。8、各生产、辅助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防尘制度。9、所有防尘设施必须挂牌管理,并明确具体责任人。
本文标题:2019年度矿井综合防尘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1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