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生网络舆论论文一、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阻滞因素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性,既有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又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体不明,职能交错。高校里承担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有很多,譬如学校的宣传部门、学工部门、大学生社团、辅导员等,不同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工作存有交叉和混同,往往辅导员给学生做过工作之后,学校宣传部门等又组织学生接受教育,这样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负担感和烦躁感。很少有学校设立专门的网络舆论引导机构,而组织的缺失造成职能上的混乱,导致在网络舆论引导的实践中“各自为政”、“各立山头”,在这种情况下,协调各部门的引导工作会继而增加工作成本,造成效率低下。而往往网络舆论爆发迅猛,如果不能快速加以准确引导,会使校方错失最佳处理时间,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此外,很少有学校会制定网络舆论应急预案,缺乏系统的章程规定、人员配置和职责说明,如果校园网络舆论危机爆发,没有清晰快速的应对机制,会给下一步的引导和解决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第二,引导方式简单直接。在校园网络舆论出现危机时,校方一般采取的是删帖、封闭ID、临时关闭网站或帖吧禁止发言等,以“堵”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例如2012年5月18日,山东临沂大学多名学生发帖称自己在学校饮水或用餐后出现胃痛、呕吐、腹泻等疑似中毒症状,学校医务室出现大规模排队就医的状况,而事件出现后,学校团委发通知让学生删帖,并称“违者将追究责任”。当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产生不满时,学校不是虚心接受,而是害怕事态扩大,造成恶劣影响,这种思维是万万不能有的。网络危机出现后,高校领导往往采取简单直接的强硬措施,忽略了与学生或当事者的沟通、交流和疏导,也没有对自身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实行反省,造成不满情绪持续积压和发酵,甚至出现失控局面。第三,引导水平亟待提升。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主要通过学校老师及其他行政人员的工作来完成,所以相对应负责人员的个人素质也是影响引导结果的重要部分。要引导网络,首先要熟悉网络。与大学生能够快速接受新生事物不同,很多老师还停留在利用电脑网络编辑文本、下载资料阶段,既不会使用QQ,也没有注册微博,对学校来说,就缺少了注重校园学生动态的重要途径,而这个版块往往是学生网络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这种缺失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不能未雨绸缪,无法提前识别危机事件,无法快速制定应对方案,而这正是处理危机事件最关键的“取胜点”。很多高校在危机事件出现之后才开始商量对策,错失了阻断危机发生的黄金时机。第四,校园官方网站效用不强。网络早已取代报纸、电视、杂志、广播等媒介成为大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首要途径,但是在校园范围内,其信息传播仍然主要仰仗校园广播、海报、期刊等,学校的官方网站更新缓慢、实用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网络更新速度快、贴近学生生活、直观性强等特点,浪费了网络的资源优势。除了选课、申请缓考等事项,学生一般不会访问本校或者本学院的官方网站,如何将校园官网建设成综合性的、为学生喜闻乐见、真正为学生服务的网站是高校管理者理应思考的问题。校园的官方网站是一个学校的权威信息发布部门,在危机时刻应该发挥稳定人心、披露真实权威信息的角色,理应重点建设。很多高校顺应形势开通微博,但是开通之后没有信息发布,成为“僵尸帐号”,如何利用新媒体也是当前高校理应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五,大学生舆论中从众和跟风行为。因为大学生的水平良莠不齐,在整个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有的大学生成为引导的带动者,有的却成为了被带动者。带动者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在网络舆论上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而他的追随者把信息带动者的观点作为事实去相信、传播。信息的带动者在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他们既能传播一些正面消息,促动网络舆论的准确引导,又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传播一些负面情绪和内容,从而阻滞网络舆论的准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被带动者在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一味地从众和跟风,并没有将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网络平台体现出来,也没有客观地去看待网络事件的发展,使网络舆论引导失去了准确的方向。二、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理念与对策今后网络舆论引导中我们要坚持以下理念。一方面,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坚持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对学生人格与信仰的充分塑造,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融入和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理念,在舆论引导中从学生的身心、愿望和需求去引导和规劝。另一方面,培育浩然正气的理念。当有人问最早提出“浩然正气”概念的古代思想家孟子何为浩然正气时,他的回答却是:“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孔子也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对大学生实行网络舆论引导中,首先要培育他们的“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一种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勇气,只有具有了浩然正气,大学生在遇到突发问题时才能维护事件的真相,不传谣、不造谣,客观、真实的评价问题和事态。在上述理念之下,对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必须坚持以下路径。第一,建立技术支持屏障。对大学生登陆身份的鉴别、信息过滤。通过技术上的屏蔽、过滤关卡,对大学生网络环境清洁净化,同时有利于减少不良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侵害,为控制和规范大学生网络舆论失范行为提供技术支持。高校要对网络舆论实行有效地监管,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信息或舆论,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办法,规范网络运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蔓延和传播。具体来说,一方面是确保学生表达渠道的通畅。造成校园网络不良舆论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和沟通的不通畅,所以,要想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舒缓大学生的情绪,相关部门必须做到尊重和维护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并构建起畅通的利益表达的渠道,同时以一种平等的方式和学生实行沟通交流、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学生利益诉求纳入学校管理的重心。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构建起学生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并且想方设法拓宽沟通的渠道,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媒体,社团等理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高校还应该要保障网络沟通渠道的畅通,让学生知道在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的时候,有迹可循。所以学校应该设置一些意见投诉箱,或者公开网络信箱,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向学校相关的部门反映问题。而学校即时有效地对学生的问题实行回复和解答并保持持续的注重,对学生的情绪有很好的舒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是要建立相对应的网络预警机制。大学生网络舆论预警主要是通过对网络舆论的持续监控,在对舆论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校园网络舆论危机处于即将发生的临界点的时候发布的警告信息,相关行政部门和高校的管理部门根据信息,制定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并执行,同时相关部门应该调动相关的应急资源和人员来应对快要发生的危机。通过对过去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事件发生之前到危机结束都能够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危机发生的痕迹,所以对于网络的持续性的监督,有利于危机的解除。第二,做好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防护伞。我国对公民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要求,也对大学生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使他们明白自己“做什么人”和“如何做人”。发挥大学的“教养功能”。教养功能的发挥真正“有助于人们在保持尊严、施展水平的同时履行生活职责所需的知识、修养、表达水平、性格、风度以及各种相当均衡和成熟的品质”。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所有人都能够进入的世界……在这个独立的电脑网络空间,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能够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是多么奇异,却不必受到压制从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所以高校首先必须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特别是自律教育,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秩序的重任;然后要结合荣辱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律意识,提升自身的网络安全和防范意识,不被噪音、杂音、谣言影响,从心底里自觉抵制虚假、非法网络舆论的产生和传播。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和崇高情感、意志以及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理解,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准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伴随市场经济建立、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面对就业和人才竞争的压力,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只注重自己的前途和自己的利益,只追求物质和感官的享受。所以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只求权利而不尽义务的态度,只追求目的和结果不考虑方式方法,片面强调出发点是好的,而不管过程如何,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心中没有底线。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就是要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遵守学校和网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并举报网络中的不良内容和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自觉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此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将成为网络的一座无形长城。起到夯实网络的文明基础,抑制和解决相对应的道德问题的作用”。如高校应根据网络的发展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等。第三,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督队伍的构建。在校园网络危机事件里面,参与到事件中来的绝大多数学生是没有完整了解事件的真相甚至完全不了解真相的,他们通过论坛等方式,通过别人的评论来实行判断,而发布消息或者评论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客观的,他们也许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臆断或者甚至是恶意地发布信息来造成混乱。而绝大多数人通过这样的信息或者评论来对事件实行判断,是不客观的,是很容易受到欺骗和煽动的。所以高校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起一支网络评论队伍。通过权威的渠道,发出真实的声音,不同的声音,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种不同的声音的分析来对整个事件有一个客观的判断。一方面要招募“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指的是那些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或者是在某些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受学生的追捧。一旦发生网络舆论危机,能够通过这些意见领袖来发出官方的声音,这样的好处是能够让官方话语具备很强的说服力,学校能够找一些善于文字或者讲话的教师或者相关专业的专家来作为意见领袖。另一方面,要发挥辅导员、班导师作用和教师的合力。现在,辅导员、班导师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展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引路人。毋容置疑,在高校对大学生实行舆论引导,政工干部、辅导员、班导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正是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下,一些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就会表现出漠视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种狭隘的理解必然造成对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困境。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是一项艰巨而且必须做好的工作,既需要社会氛围、学校教育、教师引导,也需要学生自身辨别水平和判断水平的提升。希望各高校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引导策略,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较强的价值诉求和国家、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
本文标题:大学生网络舆论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2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