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考语文备考饮酒知识梳理
1/7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中考语文备考饮酒知识梳理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2/7【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又名潜(入刘宋后改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市)人。【思想内容】《饮酒》(其五),描述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名句赏析】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写悠闲自得的生活,尽享自然之趣,表现出心灵的超脱世俗和安静平和。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远离官场的黑暗、尘世的喧嚣浮华而获得精神上的宁静与自由。【炼字炼词】①见——“见”字之妙,主要在于无心、不经意,幽美的自然和自由平静的心灵融为一体;而“望”字之失,主要失之于有意,有意则不自然,故破坏了全诗的悠然气象。原诗注释译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集的地方。把房屋建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喧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尔】这样。【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你问我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因为我的)心远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日夕佳】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日夕,傍晚。【相与】相伴。(傍晚南山)山气氤氲(yīnyūn),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优美,更有飞鸟,结伴而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这其中蕴含着隐居生活的真正意义,想要说出来,却忘记了该如何用语言表达。3/7【赏析】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这首诗正刻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心无杂念,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飞鸟相与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南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本诗最大的特点是语言简洁自然,婉曲含蓄。诗人对自己所要表达的和所要追求的蕴藏在镜像之中,给人以很深的启示。一、【五年试题】1.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这两句诗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他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诗写诗人处“人境”却“无车马喧”的寂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官场的不甘心。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与征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人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做了大胆改造,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答案】B(2分)【解析】B句,陶渊明写自己身处“人境”而无“车马喧”,是用来表达自己虽外闹市但能恬淡安适地生活,这正符合作者的精神追求,绝不是矛盾心理。2.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⑴构筑房舍;傍晚;3.“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⑵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4.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心远悠然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3分)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评分标准:有描绘性的语言,且表意正确,给2分;按句子进行翻译性的表述,给1分;不符合语境或表意不正确,不给分。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C)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4/7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7.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心远地自偏8.“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9.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喜悦状态。与作者恬静闲适的心境更吻合。10.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B(表现出诗人闲适、淡泊、恬静、悠然、愉悦的心境)1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12.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厌弃官场世俗。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1分),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2分)。14.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15.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C.诗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D.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16.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7答案示例: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二、1、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诗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诗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两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诗中展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6、“南山奶粉”的广告巧妙套用诗中佳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诗中车马喧几个字暗写官场的污浊。8、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的心境。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看”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或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悠然”二字写出了诗人闲适、恬淡自得的心情(或心境)。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中所“见”,把人与影融为一体,从而很好地表现处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隐居或田园生活,“真意”是指人生的真谛或自然纯真的情趣。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家。12、诗人归隐之后,在与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悠然自得(或闲适惬意)的心境。13、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诗中蕴藏的几幅画面。秋景晚霞图、远望南山图、徜徉篱下图、慢摘菊花图、飞鸟回巢图、晚霞掩映图、悠然自得图等14、作者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秋季的傍晚,诗人徜徉在简陋的篱墙下,手捧摘来的盛开的菊花,无意间抬眼见到南山正掩映在夕阳之下,飞鸟结伴回巢,景象佳妙神奇,展现出一种宁静、自由、和谐的意境。作者通过展现这样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归隐之后的那一份恬静、闲适、惬意的情怀以及对坚贞、高洁品格追求的思想情感。6/715、诗中无一字写酒,无一笔画饮,为何题目为“饮酒”?说说其原因。①这首诗是组诗中的一首,总题为“饮酒。”原序说这些诗都是醉后写的,所以题为“饮酒”。②其实,作者在饮酒之后,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备考饮酒知识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2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