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对职业教育要求的研究报告
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对职业教育要求的研究报告——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科委员会二ΟΟ三年七月一、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情况调查本调研报告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要求,根据交通部科技教育司的安排,由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科委员会(以下称“学科委员会”)组织完成。1、调研报告形成过程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先后于3月16日、3月24日召开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调研工作。根据交通部科技教育司的要求,学科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等地进行抽样,并结合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交通部重点研究课题《2015年交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交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2002年组织的行业调研结果等资料,归纳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讨论稿。4月4日,教育部职成司、交通部科教司、交通部公路司会同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科委员会调研组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对讨论稿修改、充实、完善。6月20日,教育部、交通部、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召开“职业院校培养汽车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专题”研讨活动,再次对调研报告提出修改意见。2、有关情况说明(1)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组织的调研为把握全国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于2002年组织进行了抽样调查。该项调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2年2月-4月,以协会会员为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第二阶段:2002年8月-12月,委托15个中心城市行业主管部门抽样调查当地维修企业,同时行业协会对宁波、西安、乌鲁木齐、成都等城市的维修企业有重点的组织了实地调研。合计共调查了831家维修企业,4万余名从业人员。(2)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科委员会组织的两次调研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科委员会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对维修企业的需求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组织了两次调研。第一次调研于2000年2月—4月,调查范围为30多所学校、8个省市300多家企业;第二次调查2002年10月,调查范围为4个省市34家维修企业。(3)《2015年交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交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战略研究”)“战略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交通部重点研究课题,由交通部科技教育司承担。课题研究历时3年多,对交通教育和交通人才的现状作了多侧面的研究与调查,预测了2000-2015年交通专门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几年交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与战略措施。二、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现状1、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公路建设事业根据交通部统计资料1),改革开放13年来,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1989年,全社会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156亿元,“八五”期间年均完成投资619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完成投资2062亿元。2002年完成3150亿元,创历史新高,是1989年的20倍。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交通运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瓶颈制约和全面紧张状况得到缓解。——公路通车里程迅猛增长。到2002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76万公里,比1989年增长了74%;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8.3公里,13年每百平方公里增长了7.7公里。——高速公路建设连创新高。到2002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52万公里。1989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71公里,到1999年突破1万公里,到2002年突破2万公里,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农村公路覆盖面明显扩大。到2002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发展到130万公里,乡镇通公路率达到99.4%,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92.5%,分别比1989年提高了5个和17.5个百分点。——车辆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到2002年底,全国营运车辆发展到700余万辆,是1989年的近3倍。高档化、舒适化、大型化、专业化车辆比重上升。——客货运输量持续攀升。2002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147.53亿人,旅客周转量7806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11.63吨,货物周转量6782亿吨公里。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公路交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10—230万公里。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基本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间通道,高速公路连接90%目前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40—45万公里,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东中部地区二级以上公路连接所有的县。基本建立起全国快速客货运输网络,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5%以上。车辆技术状况进一步优化,营运客车中高级客车比重达到三分之一。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60—300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目前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60—65万公里,连接所有的县。乡到行政村公路基本达到高级、次高级路面标准。建成比较完善的全国快速客货运输网络,基本实现通公路的行政村通班车。营运客车中高级客车比重达到60%以上。(2)汽车制造业2)汽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从1886年发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汽车已变成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汽车制造工业涉及众多的工业门类,是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汽车制造业曾一度陷于“散、乱、差”的局面,车型结构也是“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中国的汽车产业曾被称为“弱质产业”,拥有113家整车厂,总产量不及国外一家大汽车厂。国家确定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后,经过多年来艰难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的格局。世界汽车的6大集团(通用、福特、丰田、大众、DC戴-克、雷诺)和3大公司(BMW宝马、本田、PSA标致-雪铁龙)(前15强)纷纷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汽车市场,极大地加快了汽车的技术进步。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后的第二年,也使我国汽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被称为出现“井喷”现象(见表1),推出各类新车型、车系达到90多款,年生产量达到325.12万辆,增幅达38.49%,年销售量达到324.81万辆,增幅达36.65%,其中轿车年生产量达到109.08万辆,年销售量达到112.60万辆,增幅高达56.06%。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汽车市场。表11992~2002年汽车总产量增长幅度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增幅(%)22.144.367.341.537.302.8612.4213.0712.8138.49另一方面,汽车生产的车型结构也得到调整。2002年,我国汽车产品中,重、中、轻、微型车之比达到19.5:18.9:45.3:16.3,轿车、客车、载重车之比达到22.5:27.9:49.6。在重型载货车领域,一汽和东风的生产集中度2002年为83.07%;15t以上的重型载货车占优势地位的有中国重汽、陕汽和重庆重汽3家;另外还有北汽福田、江淮汽车、上海汇众、南京春兰等企业。在轻型载货车领域,除一汽和东风外,北汽福田、江铃、南汽、庆铃等企业占有重要位置。在微车领域,除上汽集团外,重要企业有长安、昌河、哈飞等。在大中型客车领域,有金龙、宇通、南依维柯、亚星、西沃、安凯、黄海、金华北方、长江等企业。在轻型客车领域有金杯、东南、北汽福田等企业。在轿车生产领域,除一汽、东风和上汽外,还有广本、长安、南亚、吉利、华晨、北京现代等。车辆保有量大幅度上升。2002年底,全国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2000万辆,仅北京市车辆拥有量就已超过193万,轿车正在加速进入家庭。据业内专家预测,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将突破40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前景为世界各国重视和认可。200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到中国考察时曾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3)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据交通部2002年统计数据表明,机动车维修企业(包括摩托车)32多万户,其中一、二类企业约5.7万家,特约维修站仅占不到1%,从业人数达240万,年完成工作量1.1亿辆次。虽然从维修从业人员的数量上看,可以认为目前约240万从业人员基本能适应2000万辆汽车维修业务的需求,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使得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以及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群体的素质,是解决好汽车维修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高更加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汽车维修服务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维修及相关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从我们抽样调查3)的几个省市的情况看,维修人员素质不容乐观。江苏省:目前有一类维修企业560多家,二类维修企业2500多家,三类维修业户近2万户,年维修产值近30亿,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不含公安检测线)80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近16万人。上海市:各类汽车维修企业5099家(其中一类企业827家;二类企业1265家;三类企业280家;其它3227家)。从业人员57785人,其中技术工人26972人,占从业人员46.7%。在这些技术工人中,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占48.9%,其中高级工1700人,占总数6.3%;中级工3400人,占总数12.6%;初级工8091人,占总数30%。(51.1%的从业人员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浙江省:汽车维修从业人员:103958人。职称比例:助工、工程师及技师以上占3%。总人数中,高级工占17%,中级工占30%,初级工占15%。持证上岗者中95%接受过培训。(38%的从业人员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四川省:从业人员132686,其中经营管理人员21357人,占16.1%;助理工程师及以上8211人,占6.1%;维修企业总数21172个,其中一类维修企业550个,占2.59%;二类维修企业3653个,占17.3%;其余为三类及以下维修企业。据交通部公路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就更少。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抽样调查4),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有26.2%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一线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有9.3%,维修基础培训的有38.7%。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转岗择业的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除汽车维修之外,车辆销售、保险、车辆性能检测、二手车市场等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问题同样存在,亟需改善。2、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于千家万户,面对的是机、电、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且种类繁多,技术更新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专业能力分析,要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需要,主要应有以下要求:(1)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其中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2)具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基本能力其中主要包括: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专业英语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3)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其中主要包括:热爱专业,不断钻研
本文标题: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及对职业教育要求的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9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