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汤阴县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汤阴县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发展研究姓名:李宏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指导教师:贠鸿琬20090501汤阴县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发展研究作者:李宏杰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相似文献(9条)1.期刊论文张红燕.赵云志.王盾.谢静华.王琛宁夏地方农业文献题录数据库的建立及其信息服务-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2)数据库收录区内外200余种期刊中报道宁夏农业科研及生产的文献近6000篇,内容涉及农业、林业、园艺、畜牧、兽医、生物、水产、农田水利、农业气象、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科学等专业.数据库管理系统分为数据维护和检索两部分:以VFP5.0为后台数据库,Delphi4.0为前台开发工具实现文献数据的录入和修改;采用WindowsNT或Windows98个人服务器为系统平台,支持Asp服务,并以ODBC连接VFP数据库实现文献检索.2.学位论文李冬艳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研究2008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大多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区域。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对降低产品成本、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现已被应用到各种产业并取得了较大成功。农副食品加工业是吉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建设吉林省农产品加工基地的“主力军”,是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产业,加快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是体现吉林省区域经济特色,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要求。推进农副食品加工业向区域集群化发展是增强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目前,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强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问题的研究,提高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水平,充分发挥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的集聚与辐射效应,提升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竞争力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对吉林省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及整个吉林省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其经济学原理;对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产业现状做以简单概括,通过描绘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分布示意图的方法,从区位上刻画出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产业的区域分布,并对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聚集程度进行度量,指出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建立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对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和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建议。本文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近几年,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一直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并且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逐步实现了产业布局由分散型向集群型转变,形成空间集聚态势。2、通过对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的集聚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但集群内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3、产业集群所特有的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替代的共享性资源,使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具有产业集群外部企业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因而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高;产业集群独特的网络结构有利于知识、信息和资源在网络中被水平地、双向地、交互地传播,拓展了产业集群内企业获取知识、信息和资源的来源,有助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4、吉林省拥有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且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给吉林省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要加大对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政策支持,明确引导、鼓励和加速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取向,加强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协会自身建设,使吉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能更快、更好地发展。3.期刊论文吴跃辉.WuYue-hui试论省级农科院的作用、定位和发展对策-农业科技管理2005,24(1)随着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亦已加入WTO,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林)科学院(下简称省级农科院或农科院)作为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其作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自身定位、面临的市场以及与其它行业、部门的关系均发生了变化.如何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将是决定着省级农科院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谁能把握先机和抢先一步,谁就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否则,将步步落后,步步被动,无法生存和发展,最后只能被社会所淘汰.4.学位论文何承刚内蒙古磴口县农业结构调整研究2008在对国内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内蒙古磴口县的资源状况、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对磴口县的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磴口县在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方面有自己的特性和优势,在近年来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比如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农产品加工滞后,转化增值的空间小;政府的“越位”与“缺位”同时存在;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不能适应大市场的矛盾等。2.磴口县的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要坚持六大原则(面向市场的原则、面向市场的原则、战略调整的原则、特色竞争的原则、科技创新的原则、组织化原则、“三化互动”的原则),确立特色农业,优质、高效,专业化和规模化、生态型与观光型四大调整方向。在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经济结构四大方面提出了调整目标,并辅以相应的保障措施。3.农业结构调整是战略性的任务,并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抓住磴口特色,突出比较优势,化解现有体制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才能实现结构调整的健康、科学发展。5.学位论文丁玲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2006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农业经济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结合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分析了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对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路径做出了选择,即依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发展农业清洁生产、生产中的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观光旅游等多种模式,并通过合理的保障机制培育,改造黑龙江省传统产业,从而促进黑龙江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较强的实际借鉴意义,也是黑龙江省实现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长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选道路。6.期刊论文董峻.范平农产品加工业成为经济亮点-计算机与农业2002,17(9)1.农产品加工是农民增收的保障目前,由于加工转化不足,有的地方瓜果蔬菜等大量鲜活农产品集中上市后造成供过于求、价格暴跌.一些粮食主产区粮食转化没有解决,仍存在农民卖粮难问题.相反,凡是加工业配套较好、市场营销网络健全、农民种养的产品能够及时进入加工流通领域的地方,农业结构的调整就比较成功.因此,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不是单纯的生产调整,而要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二三产业.7.学位论文陈秋廉道县种植业的发展战略2007道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种植业的发展战略,对于指导地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生产和经济规律的双重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在新的农业政策形势下的种植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获得以下结论或结果。1.以时间为线索,总结了道县种植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总结了种植业内部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种植业技术服务水平的关系。2.通过横向比较,找准道县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3.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指出克服“优而不多、多而不优”必要性。提出道县种植业发展的四大优势产业及各产业发展措施。形成30万亩优质稻、20万亩优质水果、20万亩优质蔬菜、5万亩优质烤烟、2个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个以上专业批发市场的农业发展格局。4.在全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道县种植业的发展战略: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发掘资源优势;分析产品销售市场,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业产品增值;充分利用政策杠杆,三个效益同步增长。这些对策与建议,对道县的种植业发展,在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8.期刊论文黄山美.龚传胜正视挑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科技管理2004,23(5)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要1.农产品加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凡是加工业比较配套,市场营销网络健全,农民种养的产品能够及时进入加工流通领域的地方,农业结构的调整就比较成功.相反许多地方由于加工转化不足,瓜果蔬菜等大量鲜活产品集中上市后造成供过于求,价格上不去;一些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转化能力不足,也影响了农民的种粮收入.9.学位论文朱兆军漳州农业学校发展定位与策略研究2009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全面提升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消除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的历史重任。福建漳州农业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以漳州农业学校为例,研究农业职业学校发展定位与策略问题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对促进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人们对“教育生态学”的认识均具有重要意义。br 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地方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生态位过度重叠,导致千校一面;(2)生态位宽度过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3)环境承载力小,引起教育环境恶化。br 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漳州农业学校教育生态位的演变;(2)新时期漳州农业学校的教育生态环境与发展定位;(3)漳州农业学校的发展策略。研究主要采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br 研究结果发现:1、漳州农业学校历史悠久,办学绩效突出,但在新时期漳州市农业学校和本省、本地中等职业学校存在教育生态位重叠问题,必须重新定位和制订新的发展策略。2、根据漳州市的教育生态环境,漳州农业学校的发展定位应为;以中职学历教育为主体,高职教育(高校函授点)、短期技术培训、产学研究合作并举;坚持以传统农、园、牧、茶专业为基础,保持全省同类校领头地位,突出农产品加工科,多学科并举;力争把农机、农电、计算机等专业建设成为全省同类学校品牌专业;坚持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办学的生命线,科学确定不同时期的办学规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做到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形式灵活,质量提高,增加效益,努力把学校做强、做优、做特,成为一所为海峡两岸“三农”发展服务的名牌职校。3、漳州农业学校的发展策略包括:(1)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策略;(2)促进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策略;(3)培养复合型适用人才策略;(4)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策略;(5)坚持开放办学方针策略。br 本研究涉及案例具有一定特殊性,得出的结论可能失之偏颇。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从整体上看福建省中职农业教育依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建议利用教育生态学理论,继续加强对学校定位与发展策略方面的研究。br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漳州农业学校;发展定位;策略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ab1054a9-4780-4825-b509-9dd100c7d2d0下载时间:2010年8月13日
本文标题:汤阴县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