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专题1:小城镇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专题1:小城镇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摘要】小城镇旅游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振兴地方经济和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完善产业结构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因为资源禀赋差异和区位条件的差别,小城镇可以分为资源型、区位型和综合型三类。•资源型小城镇宜以某个主题为主线进行深度旅游开发;•区位型小城镇应从完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的角度进行开发;•综合型小城镇宜以良好的区位为依托开发旅游业;•【关键词】小城镇;旅游资源;区位;开发模式;发展策略•小城镇是城之尾、乡之头,既是联系城乡的纽带,也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区域乃至国家城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层面开发战略的出台,小城镇旅游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欠发达地区振兴地方经济和发达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丰富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一、小城镇旅游开发的意义•(一)有利于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中国旅游业自1978年步入现代化发展阶段以来,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旅游大国之一。旅游产品也从单一的传统观光型向生态旅游、特色旅游等转变。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经营者提供旅游产品,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沟通了供需双方,是旅游业的核心。•分布全国大江南北的20000多个小城镇个体差异大,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质量很高,可以提供自然风情产品、民居产品、红色旅游产品、民俗文化产品、特殊需求产品等几乎所有类型的旅游产品。因此,开发小城镇旅游业有利于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不同需求。•(二)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的开发小城镇旅游业,对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乡镇企业,繁荣农村贸易、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相对缺乏投资的中西部小城镇而言,旅游资源是最具吸引力的亮点,特别是其具备的乘数效应在发展地方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城镇旅游开发的形式很多,如开办家庭旅馆、农家乐、民俗表演、提供向导等等,这些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特点的开发形式,对于提高旅游地群众收入效果明显,一旦这种示范作用表现出来,将引发旅游发展的热潮,若能善加引导,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不无裨益。•(三)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于纷繁复杂的喧嚣城市而言,风景如画的田园诗式的小城镇无疑具有梦幻般的吸引力。•在经济发达地区,位于城市近郊及周边的小城镇成为丰富居民生活的主阵地。如苏州西郊的西山镇、南京城东的汤山镇、无锡西郊的阳山镇,无一不成为居民短时间度假旅游的好去处。特别是休假制度的改变,为大城市近郊的城镇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对于相对闭塞的远离城市的小城镇而言,一定数量游客的到来,既带来了资金流,也带来了信息流,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言谈举止、举手投足均会影响到旅游地居民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当然去粗取精和对度的把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二、小城镇旅游开发的模式•开发小城镇旅游意义重大,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应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有学者将具有一定数量高价值旅游资源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分为区位条件较好、区位条件好、区位条件差、区位条件极差四种类型,对应采用国家扶持、适度超前;多方筹资、超前开发;保护性开发、重点解决可进入性问题;保护为主、留待将来开发四种开发策略。•小城镇旅游开发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以政府为导向的市场行为活动。旅游资源质量的高低和区位条件的优劣是决定小城镇旅游业是否得到或者得到大力开发的前提条件。高价值旅游资源是基础但不是全部,如位于城市近郊的旅游资源质量一般的小城镇的旅游业要比区位条件不佳的旅游资源质量较好的小城镇率先得到开发。资源条件好而区位条件恶劣的小城镇旅游业得不到开发,开发模式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应以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为基础,对旅游业有可能被开发的小城镇进行分类,进而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在满足前提条件下,显然存在资源质量明显优于区位、区位明显优于资源质量和两者相当三种类型,即资源型、区位型和综合型小城镇。三种类型的小城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如修筑高等级公路使得区位的优越性增强,甚至高于资源条件,资源型、综合型小城镇就变成了区位型;新发现了某处高价值的旅游资源,资源的重要性得到了增强,超越了区位优势,区位型、综合型小城镇就变成了资源型;当然区位型、资源型小城镇也可以转化成综合型。•(一)资源型•资源型小城镇是指拥有较高知名度旅游资源的小城镇。这种类型的小城镇因拥有长久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能够直接吸引旅游者的兴趣,该类型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几乎随处可见。该类型小城镇旅游宜进行深度开发,以某个主题,如古镇、红色旅游为主线,打造精品,如广西的兴坪镇等等。兴坪镇位于桂林市东南,距阳朔县城25公里。兴坪依山傍水,风景荟萃,粉墙乌瓦石板小巷,是漓江沿岸最美的古镇。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在漓江,漓江山水在兴坪”之说。兴坪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借助桂林旅游的大品牌大力开发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成为旅游强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型小城镇旅游业均能得到很好的开发。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两个:•一是旅游资源质量很高,但是难以抵消区位条件的不利,进而很难吸引足够多的游客;•二是缺少资金或者投资回报期过长,难以吸引开发者。对于这些小城镇,应保护好旅游资源,待条件改善或者成熟后再开发。•(二)区位型•区位型小城镇是指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的小城镇,如位于城市近郊或交通干线上。该类型的小城镇区位条件明显优于旅游资源质量,旅游•资源吸引力一般不强,普遍存在诸如市场知名度低、游客逗留时间短等问题,无论是资源的等级、资源吸引力还是资源特色性和中心城市相比,都逊色一筹,处于其旅游阴影区。更多的应从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和旅游功能分区的角度出发进行旅游开发,找准切入点,发展周末度假、小型会议、商务旅游、农家乐、农业体验旅游等,吸引短期游客。•阳山镇位于无锡城西南15公里,是中国著名的桃乡,区位优越,近年来依托无锡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旅游业从无到有。该镇积极发展以火山岩地质为主,融合生态农业风光、农家乐休闲以及郊野旅游的旅游业,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三)综合型•综合型小城镇是指具有一定吸引力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较好的小城镇。该类型小城镇或者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质量均很优越,如苏州周庄镇;或者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质量相当,如南京汤山镇。对于前者要做好旅游文章,形成地区旅游品牌;对于后者,宜以良好的区位为依托适度开发旅游业。•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城33公里,是一个具有九百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澄湖、淀山湖和南湖环顾四周,河道成井字形,居民傍河筑屋,依山成街,拥有14座古桥,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为明清建筑,至今仍完整的保存着原有的水镇建筑物及其独特的格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情浓郁,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经过历年开发,已经成为苏州乃至江苏的旅游精品。•汤山镇位于南京城东约29公里,民国时期蒋介石即在此修筑公馆,但可进入性一般,虽具有温泉资源,旅游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随着沪宁高速公路的建成和温泉价值的重新发现,该镇通过建设温泉疗养区、明文化村等使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是长三角地区自驾游的目的地之一。•三、小城镇旅游开发策略•小城镇旅游开发首先应编好规划,认真研究,做好项目策划,一个项目盘活一方土地;其次应从区域层面找准位置,协调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关系,错位发展;最后以资源优势为依托,有序发展,同时树立品牌意识,一镇一品,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一)编好规划,积极发展小城镇旅游•中国旅游规划经历了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再到目前的产品导向3个阶段。旅游规划按照空间尺度大小分为区域旅游规划、城市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小城镇旅游规划从某种程度上既是城市旅游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景区景点规划的主体之一。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旅游接待、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编制经费的约束,小城镇旅游规划难以吸引主流规划设计单位的注意力。即使花费了很大精力编制省域、市域等区域层面的旅游总体规划,作为区域组成部分的小城镇,除少数特别重要的外很难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总体规划是宏观层面的谋划,可操作性自然较弱,对于小城镇旅游开发的指导意义大于实践作用。•(二)有序竞争,错位发展小城镇旅游•同处喀斯特地区的小城镇均有峰丛景观、溶洞资源,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小城镇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同处江南的小城镇都有水乡•风情。那么小城镇旅游开发能否在公平的旗号下一拥而上,遍地开花,导致同性竞争?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序竞争、错位发展,走区域旅游合作的道路是小城镇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如同里、南浔、乌镇、周庄、西塘和甪直六大江南古镇在开发旅游的浪潮中意识到因为空间认知的相似性和目标市场的趋同性面临的无序竞争的危机,开始了区域旅游合作以削弱竞争,实现共赢的尝试。•区域协调就是协调不同小城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各自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小城镇行政建制等级不高,可协调的内容有限,因此•区域协调不仅仅是协调小城镇旅游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更应该协调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营销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因地制宜,深度开发小城镇旅游•相对而言,在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竞争过程中,小城镇手中王牌不多,必须因地制宜,依托资源、区位优势,一镇一品,深度开发。从完善区域旅游产品结构、充实内容、提高质量、扩大市场的角度促进小城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产品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小,在开发小城镇旅游时,要注意与其他小城镇的旅游产品构成互补,扩充产品数量,丰富产品结构,增加游客的可选择性。•旅游品牌形象是指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以及在认知评价基础上的系列运作,其地位与作用日渐突出,已经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武器。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品牌形象设计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提到江南水乡,就能联想到乌镇、周庄,提到民居就能想到宏村、西递。具备品牌优势的小城镇,才能在旅游开发大潮中谋得一席之地。在中国旅游业位居世界前列的背景下,小城镇旅游将成为推动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中,不同地区的小城镇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小城镇表现出了明显的工业型偏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宏观经济为小城镇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广布全国的、千差万别的小城镇若能审时度势,以各自的比较优势为基础,采用不同的开发策略,经过若干年的苦心经营,将会有一大批各具特色、魅力四射的旅游小城镇展现在世人面前,烘托出绚烂如花的中国旅游业。
本文标题:专题1:小城镇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0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