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汉语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三、如何学习古代汉语?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般把“五四”以前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称之为“古代汉语”。汉语的这种古代书面语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1.文言: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作品1.文言: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作品(二)古代汉语分期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三)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古代的口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古代书面语。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现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二、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1、工具课程,为阅读古籍打下语言基础。2、古为今用知今语之由来。不胫而走并日而食、日晕而风、础润而雨、栉风沐雨3、有利于创作与研究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讨论: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古代汉语的学习与大学其他科目学习的异同四、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由文选、常识和常用词三部分组成。1.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2.常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3.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积累的古代词义材料四、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古汉语参考书目1.唐兰《中国文字学》2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3.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4.赵克勤《古汉语词汇学》5.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6.李方桂《上古音研究》7.王力《汉语音韵学》18.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①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②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卫国有人迎娶新娘,新娘上车后,就问:“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马?”车夫说:“借来的。”新娘对仆人说:“鞭打两边拉套的马,中间驾辕的马也跑,可以免受鞭打之苦。”车到了新郎家门口,扶新娘下车时,她又对送新娘的老妇说:“把灶火灭了,以防失火。”进了新房,看见舂米的左臼,说:“把它搬到窗户下面,免得妨碍室内往来的人。”主人觉得她可笑。新娘这几次说的话,都是切中要害的话,然而不免被人笑话,这是因为新娘刚过门,就说这些,失之过早了。第二章文字一文字的起源与流变二六书三古书的用字一、文字的起源一、结绳记事说《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文字的起源与流变德昂族结绳记事八卦说:八卦是巫人用作占卜吉凶的一套符号系统图画说:与文字起源有直接关系的应当是图画,沈兼士说“余以为文字之起源,实由记事之绘画。”图画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向艺术,一个是向文字。仓颉造字说: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传说汉字是由他造的。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字。讨论:你赞成那种提法二、文字的流变甲骨文金文:上古时期人们铸造或雕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前人也称“钟鼎文”。周代的金文是金文中的代表,是甲骨文后的又一种古汉字形体。战国文字:籀文:周时的史官籀所写的教给儿童学习的一种古老汉字形石鼓文:战国时秦国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籀文与小篆比较小篆隶书:晋代卫恒《四书体式》:“秦即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楷书与行书隶变的意义: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为“隶变”,也叫“隶定”、“隶古定”等。隶变之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隶变之后的汉字称为“今文字”。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它把小篆圆转的曲线变成了方折的笔画,使汉字的形体变得平直方正,并大量改造与简化汉字的形体,从此,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了。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三六书一、“六书”概说1.“六书”的来源、称名、次第“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三家的说法有异:班固《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清代以后,一般采用许慎的称名、班固的次第。2.“六书”(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特点第一、是独体字。第二、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所表示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位;部分象形字中有饰画。(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特点第一、是独体字。第二、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分类第一、纯符号性的,如:上、下、一、二、三、亖、五。第二、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性的符号表示意义所在。如:本、末、亦、刃、甘、寸等字,分别表示树根、树梢、腋窝、刀刃、香甜和寸口等意义。(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造字。特点第一、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第二、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分类第一、同体会意。即用相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步、林、从、斗、膻等字。第二、异体会意。即用不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逐、莫、牧、取、休等字。(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如杞、问、物、江、裏、风、年等。特点第一、是合体字。第二、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的声符。结构左形右声——江、梅、祈、维右形左声——放、期、都、颁上形下声——宇、芳、霖、箕下形上声——育、柴、照、怒外形内声——阁、衰、衔,圃内形外声——哀、辨、向、闽声占一角——旗、徒、寐、宝形占一角——疆、腾、荆、佞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所谓自然结构,指表面上的分合关系,如“雖”字,从表面上看似乎应分成“虽”和“隹”两部分,但它的造字结构却是从虫唯声。这类字中,有的是形符偏于一隅的,有的是声符偏于一隅的。例如:條、修、脩——分别从木、肉、,攸声勝、滕、腾——分别从刀、水、马,朕声栽、裁、载——分别从木、衣、车,哉省声讨论:有关形声字你通过阅读掌握了哪些知识1、关于声符、形符2、形声字的表意3、省形和省声(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许慎定义过于简略,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理解,故迄今对转注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根据许慎的定义,转注字应有两个条件:第一、有同一的部首。第二、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后人认为,许慎关于假借的定义已经表述清楚了,但“令”、“长”两个字例却不切合。六书可以分为两大类,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一类,讲造字的问题;后两类转注和假借,讲用字的问题。前四类又可分为两类:象形、指事为一类,属于独体字;会意、形声为一类,属于合体字。清人戴震根据“六书”的这个特点总结出“四体二用”的说法,也就是“六书”中有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这种观点一直到今天仍然为广大学者所使用。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四古书的用字一、古今字①《左传》:“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②《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③《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④《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⑤《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⑥《荀子·正论》:“不能以辟马毁舆致远。”古今字指的是这样一种文字现象:同一个词、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形来记录;产生在前的那个字,叫古字,产生在后的那个字则叫今字。区别字、分化字《礼记·聘义》:“日莫人倦。”《国语·鲁语下》:“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庄子》广莫之野士无反北之心。《战国策·齐策》宰夫胹熊蹯不孰。《左传·成公二年》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然也。《甲辰答朱元晦书》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墨子》百姓斩木艾新而各取富焉。(马王堆汉墓帛书)何蓑何笠。(诗经)《汉书》“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经)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孟子》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吕氏春秋》澭水暴益。《左传》君冯轼而观之。憑《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报任安书》:“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捨五万兵难卒合。《资治通鉴·》猝《论语》使民战栗。慄《庄子》哭泣无涕,心中不戚。慽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战国策》嘱《说文》盲,目无牟子。眸二、异体字1.什么是异体字读音(包括古音和今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就是异体字。2.异体字的形体类别①结构方式不同。泪-淚埜—野岩—巖災—烖躰--體嶽--岳馽---絷②偏旁位置不同。咊、秌、峯、羣、朞、襍雜、鵞、夠、胷、慙③声符不同。缐、袴、揜、猨、煙④意符不同。盃、歎、覩、煖、謌、谿、徧、鴈、缾⑤形符声符都不同。愬、邨、蹟、眂有三种情況不能认为是异体字:其一、意义相近,后代读音相同,古音不同的字。如:置——寘其二、自古就音同,但意义广狭不同的字。如:游——遊、酤——沽其三、偶尔通用的字(用字时的通假字)。如:剥——扑、蚤——早三繁简字同一个字,字形笔划多、写法复杂的,叫繁体字;字形笔划少、写法简单的,叫简体字或简化字;二者合称繁简字。历代的简体字或俗体字:亂乱、寶宝采用笔画简单的古字:捨舍、採采、雲云删去原字的一部分:務條習雖開、標、燭、墾、廣同音代替:穀谷、醜丑、後后、餘余草书楷化:書书、為为、東东符號代替:風、趙、對、歡、雞、難、鄧、這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0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