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珠江新城绿道改善建议
0001珠江新城绿道改善建议草案2011.8.17广州市现代快速公交和可持续交通研究所Institutefor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Policyi前言在2010年广州市修建了1000多公里的绿道,成为了广州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对于广州市,这个项目的意义却远远不止改善居民生活的品质,之外绿道还倡导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新理念。虽然广州绿道取得卓越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怎样使绿道更具吸引力,提高绿道的使用效率,更人性化。如何与人民日常生活通勤结合,如何使绿道被更多的人喜爱和使用,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通过绿道与慢行交通及城市市政路网有效结合,可为城市营造出更安全,更具活力,更幸福宜居的环境,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及宜居性。通过对广州已建绿道的调研,并以珠江新城为案例,借鉴国际上绿道实施的成功经验,提出珠江新城绿道的改善方案,这些措施简单,易实施,花费不大,不会对社会交通造成负面影响,可快速实施。本报告由MichaelKing,BramvanOoijen,刘少坤,李珊珊完成,段小梅和KarlFjellstrom(ITDP)进行校审。ii1.概况 12.现状问题分析 22.1现状概述 22.2 现状典型问题及改善建议 33.设计思路 153.1国内外城市CBD慢行系统发展 153.2 规划思路 224.总体规划布局 234.1完善绿道网络 234.2构建密集的街道网络 365.道路横断面改善建议 385.1道路断面现状 385.2道路断面改善建议 406.过街通道改善建议 446.1 过街通道现状分析 446.2 平面过街和立体过街 526.3 交叉口改善建议 557.配套设施建设 587.1 自行车停车点 587.2 公共自行车 638.近期改善建议 6811.概况珠江新城位是广州的中央商务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是广州最现代化的区域,也是体现广州国际都市形象的窗口。珠江新城自建设之时,一直秉承着高标准的建设理念,区内设置了大量的公共设施和公园绿地,像花城广场,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2010也第一时间进行了绿道建设。尽管大量高新设施都运用于该区域,前来绿道休闲的市民并不多,这是因为,在珠江新城内,通过步行或骑自行车到绿道,并不容易。高标准的便于机动车出行的道路系统,行人和自行车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如何让更多的市民更好的使用绿道,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广州大道黄埔大道花城广场绿道花城广场区域22.现状问题分析2.1现状概述造成目前绿道不容易被市民使用的原因,从宏观上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珠江新城采用超大型地块开发模式,不符合行人和自行车出行的尺度,造成出行不便。二是局部细节设计的忽略和建设、管理的不到位,更是让目前的慢行系统支离破碎,无法连续。三是现有绿道系统的连接不便,无法形成一个高效的系统。珠江新城有很好的绿道,但是想去骑自行车去体验绿道,却并不容易3改善建议:梳理现有绿道网络,打通关节的节点和路段,在花城广场外侧增设自行车道和拉通花城大道自行车道,将绿道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体系。现状问题一:现有绿道间联通不便,很难实现在各个绿道间的交通转换。花城大道绿道的东西两段自行车是无法互通的,自行车只能违章使用地下通道花城广场沿线缺乏自行车道,自行车违章骑在机动车道上在公共空间内可设置自行车道2.2 现状典型问题及改善建议4自行车可在广场骑行增设的自行车道可利用现有机动车路面,在提供完善功能的前提下,也可实现较好的景观效果自行车可使用公共空间自行车道横穿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内设置自行车道5改善建议:逐步梳理和完善慢行系统网络,建立适合小尺度出行的慢行系统网络。自行车道在隧道口消失缺乏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适宜步行及骑行等小尺度出行的街区设计和路网形式自行车道不连续,自行车骑行者宁可和机动车混行,也不愿使用自行车道对面即是绿道,但行人和自行车却无法过街,想去绿道必须绕行至下一个路口现状问题二:部分路段慢行系统缺失,无法形成高质量的网络体系供市民到达和离开绿道。6改善建议:对新建道路,尽量采用分离式的设计,分离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对已建成道路,可通过设置分隔带等多种方式,分隔人行道、自行车道。现状问题三:现有道路断面,自行车与行人混行,没有物理分隔。在实际使用中,一些道路断面的不合理设计,导致了慢行系统,特别是自行车道的中断。自行车道空间被休闲椅占用行人在自行车道,自行车在人行道道路空间受限时,可使用挡块分隔7道路空间充足时,可设置分隔带,将各功能完全分隔荷兰乌德勒支市,将连续的自行车道设置在快速车道和慢速车道之间,利用慢速车道分离自行车道和人行道8现状问题四:慢行系统空间被侵占,无法保持成为一个连续的系统。现有自行车道完全被报刊亭和自行车停车阻断自行车道被公交站占用慢行通道被临时建筑占用9改善建议:»对慢性系统被报刊亭等设施占用的情况,建议逐渐清理,还原道路的功能;»对机动车停车,则建议逐渐完善在路侧设置道桩,将机动车彻底隔离在外围;»对公交站,调整公交站的设置,保证慢行系统的足够使用空间。在路侧设置倒桩,阻止机动车进入慢行系统公交站在设置时必须保证慢行系统保持连续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停车10自行车道在交叉口中断现状问题五:行人和自行车过街不便,部分路段缺乏有效过街通道,自行车道在交叉口不连续,过街缺乏保护等情况较普遍。交叉口无人行过街通道未设置行人安全岛11改善建议:完善现有过街设施,在交叉口增设自行车专用过街通道和路中安全岛,并在过街需求集中处增设路中过街通道。专用的自行车过街通道良好的过街通道居民有过街需求,但缺乏过街通道12改善建议:保障自行车和行人的路权,改善现有机动车出入口的设置。建议抬升机动车出入口处的自行车道及人行道,保持系统的通畅。现状问题六:机动车出入口的处理不好,自行车道、人行道被机动车出入口切断。骑行者宁愿在机动车道上骑行,也不使用自行车道。慢行系统被机动车出入口切断提升机动车出入口,保障慢行系统路权提升机动车出入口,可有效保障慢行系统路权,不仅可以保持慢性系统的连续性,也提升了慢行系统在机动车出入口处的安全在小路口,也可以采用同样的设置在机动车出入口处,自行车根本无法骑行13国内外城市好的机动车出入口设计案例14改善建议:对自行车停车集中的区域,应该增设专用的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自行车停车设施的规模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停车设施的形式也可以多样。现状问题七:缺乏自行车停车场,自行车随意停放。小型美观的停车架先进的地下停车场靓丽的自行车停车楼大型停车点自行车随意停放缺乏有效的停车设施,同时自行车道被自行车停车位占用。153.设计思路3.1国内外城市CBD慢行系统发展机动车交通对城市发展最严重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对城市空间的无形割裂,特别是在城市旧城区,机动车交通设施建设更对传统的社区、文脉产生分隔。国内外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在规划层面都对此进行了反思,重申了城市建设服务市民,而并非机动车,重新审视和调整慢行交通系统和机动车交通在城市中的定位,将更多的城市空间用于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建设。纽约从2006年起,纽约开始了提升城市中心区吸引力的运动,在曼哈顿大量压缩机动车道,将城市街道空间还给自行车和行人,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减少机动车对市民伤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前后16前 后前 后17前后18出行时间节省曼哈顿第五大街上的出行时间较改善前缩短了15%,第六大街上的出行时间较改善前缩短了4%。提高交通安全改善慢行系统后,区内的机动车交通事故降低了63%,行人交通事故降低了35%提升区域吸引力时报广场和先锋广场的人流量比改善前明显增加。19刺激经济发展对时报广场周边居民调查显示,42%的居民表示,慢行系统改善后,去周边商铺购物的次数比以前多。提升城市形象74%的纽约市民都表示,时报广场在这几年有了显著的改善。20波特兰197319932001波特兰在1973年时,城市内基本上没有自行车道。随着70年代机动车交通对城市弊端的显现,波特兰重新制定了城市发展政策,其中一项就是规划在2016年,建成覆盖城市核心域的自行车网络。随着规划的开展,自行车网络对城市的正面效应也逐渐体现。2010年,波特兰骑车上班人的比例占全美第一,为市民每年节省约11亿美金的交通费用,也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212016上海在中国,上海也规划通过慢行交通系统的精心设计,将中心商务中心区打造为“城市吸引核”,在慢行核内,慢行系统占有绝对的优先地位,与城市风貌、景观创意、休闲、观光、旅游以及商业紧密结合。城市吸引核城市活力核城市和谐核22区域路网优化道路断面改善交通节点设计良好的慢行系统连接现有绿道系统;加密慢行系统网络;合理调整道路断面;保持路段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连续,调整机动车出入口设置;改善交叉口设计;增设行人过街通道;公共自行车系统;自行车停车点;3.2 规划思路珠江新城项目,不仅仅是一项提升绿道使用的项目,同时也为区内非机动车交通的完善提供了机会。结合综合整治,将绿道同整个区域的交通系统等整合在一起,升级改造现有非机动车交通,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更安全、方便及舒适的通道和更好的衔接公共交通,创建具有吸引力,交通更安全,设施更完善和充满美感的新城市绿道。同时,非机动车交通设施的改善,也可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促进区内旅游业的发展和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23现有花城广场两侧的珠江大道机动车空间较宽,且机动车流量不大,可移除花城广场最内侧的机动车道,设置专用的自行车道;黄埔大道仅有一个右车道,但在珠江西路上设置了3车道提供给黄埔大道的右转车辆,存在着浪费珠江西路机动车不多,自行车会选择在机动车道上骑行绿道慢行系统干道4.总体规划布局4.1完善绿道网络作为珠江新城绿道系统的中心区域-花城广场,缺乏自行车道不仅会让绿道与绿道间骑行的连接不便,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市民在区内绿道上骑行的意愿,也增加区内自行车出行的不便。24规划建议借用珠江西路、珠江东路最内侧的一条机动车道,设置专用的自行车道,完善整体绿道系统网络。花城广场南侧自行车道建议引入花城广场内部,利用高品质的公共空间,采用与行人混行的模式,保持机动车道的连续。花城广场可建成高品质的共享空间成功的高品位的公共空间,可同时提供自行车及行人通行的空间25增设自行车道图中所示绿线为建议增设自行车道位置,在北部建议借用内侧机动车道空间,设置专用自行车道,南侧建议在花城广场内部利用共享空间设置。增设自行车道花城广场新增自行车道位置图26图一花城广场北部建议自行车道位置图增设自行车道27图二花城广场中部建议自行车道位置图增设自行车道28图三花城广场南部建议自行车道位置图增设自行车道29地下停车站场BUS停车数:23辆N规划西二路华夏路冼村路规划西六路洗村路华夏路华夏路洗村路规划东七路规划东一路珠江大道西珠江大道西珠江大道东珠江大道东规划东二路歌剧院出入口歌剧院地下车库少年宫西塔东塔图书馆出入口博物馆出入口北部地下车库北部旅游大巴地下停车库过境交通流内部地面交通流负一层交通流负二层交通流行人流向自行车流向56人18人隧道10人6辆行人流量5人10人50人流量及流向1人下图珠江新城珠江西路行人过街轨迹。行人轨迹调查为更好的了解实际的过街流量及分布情况,调查出周边居民是通过何种路径进入花城广场,对珠江西路道路进行了路段行人轨迹调查。行人轨迹调查就是通过记录道路每个过街行人轨迹,获得道路行人过街流量及分布等一手的资料,为道路的改造提供依据。注:图中数据来源于ITDP在2011年6月的现场调查。30地下停车站场BUS停车数:23辆N规划西二路华夏路冼村路规划西六路洗村路华夏路华夏路洗村路规划东七路规划东一路珠江大道西珠江大道西珠江大道东珠江大道东规划东二路歌剧院出入口歌剧院地下车库少年宫西塔东塔图书馆出入口博物馆出入口北部地下车库北部旅游大巴地下停车库过境交通流内部地面交通流负一层交通流负二层交通流行人流向自行车流向56
本文标题:珠江新城绿道改善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3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