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O),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部,也可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2.病因: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3.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4.分期:(1)急性加重期: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2)稳定期: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较轻。5.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治疗:(1)稳定期:①戒烟、脱离污染环境;②扩张支气管(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药);③祛痰;④糖皮质激素的使用;⑤长期家庭氧疗。(2)急性加重期:①控制感染;②扩张支气管;③控制性氧疗;④糖皮质激素的使用;⑤祛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定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慢性肺、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2.病因:支气管、肺疾病;严重的胸廓畸形;肺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疾病。3.临床表现:(1)肺、心功能代偿期;(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P234.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肾衰竭、DIC。5.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肺动脉压力测定;血气分析;血液检查。6.治疗:(1)急性加重期:①控制感染;②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③控制心力衰竭(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④控制心律失常;⑤糖皮质激素的应用;⑥抗凝治疗;⑦并发症的处理。(2)缓解期:①呼吸锻炼;②增强机体免疫力;③家庭长期氧疗。支气管哮喘1.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征,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2.病因:变态反应;气道炎症;神经—受体失衡。3.临床表现:(1)症状:发作性伴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其发作常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原有关,大多数有季节性,且日轻夜重;(2)体征: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两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相为主,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甚至出现发绀、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非急性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4.肺功能检查:其中以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最为可靠。以最大呼气流速(PEF)的测定最为方便,同时PEF测定值占预计值的百分率(PEF%)和PEF昼夜变异率也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两项重要指标。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是指通气功能低于正常的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率>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PEF增加≥20%。5.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两肺间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有下列3项中至少1项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昼夜PEF≥20%。符合1~4条或4、5条者,即可诊断。6.治疗:(1)脱离变应原;(2)药物治疗:①支气管舒张药(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茶碱类药物);②糖皮质激素;③白三烯调节剂。肺炎21.定义: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2.按解剖分类:大叶性(肺泡性)肺炎;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间质性肺炎。3.按患病环境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4.临床表现:(1)症状:寒战、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恶心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2)体征:呈急性热病容,口唇单纯疱疹;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可出现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性啰音。5.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胸膜炎、脓胸;心肌炎;脑膜炎;关节炎。6.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体温低时注意保暖,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高热食欲不振者应静脉补液。(2)对症治疗:高热者物理降温;如有鼓胀鼓肠可用腹部热敷及肛管排气。(3)抗菌药物治疗:一经诊断即应予抗生素治疗。(4)感染性休克的处理:①一般处理:卧床休息,体温低时注意保暖,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吸氧;②补充血容量;③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⑤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⑥控制感染;⑦防治心肾功能不全。肺结核1.定义: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临床上多呈慢性发病过程,常有低热、盗汗、消瘦、咳嗽、咯血等症状,病程长、易复发为其特点。2.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3.基本病变:渗出、增生、干酪样坏死。4.转归:吸收;纤维化;钙化;液化;播散。5.临床类型:(1)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儿童,肺部的原发病灶多发生于通气良好的肺部,如上叶底部、下页上部,与随后引起的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统称为原发综合症。(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型肺结核);(4)结核性胸膜炎(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5)菌阴肺结核。(6)其他肺外结核。6.临床表现:(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2)全身症状:长期低热,多见于午后,可伴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面颊潮红、妇女月经失调等;(3)体征:早期病灶小,多无异常体征。若病变范围较大,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7.实验室检查:(1)结核菌检查:为确诊肺结核最特异的方法。应用PCR方法;(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早期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3)结核菌素试验:是诊断有无结核感染的参考指标。在成人,结素试验阳性仅说明曾有过结核感染,并不一定目前患病;而成人强阳性或3岁以下儿童的阳性反应和新近转阳性者常提示有活动性肺结核的可能。8.记录方式:按结核病分类、病变部位、范围、痰菌情况以及化疗史的程序书写。如原发性肺结核:右中,涂(—),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双上,涂(+),复治。9.化疗原则(填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定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原发于各级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2.病因: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因子。3.按解剖学部位分类: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4.按组织病理学分类: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肺癌。5.治疗:手术;化学药物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胃炎1.定义: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细胞再生。2.分类:急性胃炎(确诊依靠急诊胃镜检查);慢性胃炎(胃镜检查并取活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慢性胃炎的确诊方法)3消化道溃疡1.定义:消化道溃疡(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2.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致。3.DU好发于青壮年,多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GU好发于中老年,多发生在胃角和胃窦小弯侧。4.临床表现:(1)症状:①上腹部疼痛(多为钝痛、灼痛、胀痛或饥饿痛);②常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2)体征:溃疡发作期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5.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6.治疗目的: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愈合、防止复发和防止并发症。肝硬化1.定义:肝硬化是由各种病因长期损害肝脏所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2.病因: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胆汁淤积、循环障碍、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寄生虫等。3.临床表现: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潜伏3~5年或更长。临床上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1)代偿期:症状较轻,往往缺乏特异性。食欲减退和乏力为早期突出表现,还可伴恶心等,多呈间歇性出现,过度疲劳可诱发,休息或治疗可缓解。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偏硬,无或有轻度压痛。(2)失代偿期:①肝功能减退(全身表现、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和贫血、内分泌失调);②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主要有三只重要的侧支循环开放: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腹水(腹水的形成与门静脉压力增高、低白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过多、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抗利尿激素增多及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有关)。4.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原发性肝癌。5.治疗:(1)一般治疗(病因治疗、休息、饮食、营养支持疗法);(2)药物治疗:保护肝细胞的药物(促进胆汁排泄及保护肝细胞、维生素类);抗肝纤维化药物;(3)腹水的治疗:限制水和钠的摄入,利尿,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放腹水疗法;(4)并发症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去除诱因;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降低血氨药物;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人工肝)原发性肝癌1.定义: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进行性肝肿大、食欲减退、消瘦、黄疸等。2.病因: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肝硬化等。3.分型:(1)大体形态分型:块状型、结节型、弥漫型、小癌型;(2)组织学分型: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4.转移途径: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最常见);淋巴转移;种植转移。5.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6.甲胎蛋白(AFP):当前诊断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诊断肝细胞癌标准:①AFP>500μg/L持续4周;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③AFP>200μg/L持续8周。7.治疗:(1)手术治疗(根治肝癌最有效的方法);(2)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为肝癌非手术疗法中首选的方法)、经皮穿刺乙醇注射疗法、射频消融等;(3)全身化疗;(4)放射治疗;(5)生物治疗。8.预防:(1)积极防治HBV和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粮食霉变及食物污染;(3)在肝癌高发区应定期进行人群普查。急性胰腺炎1.定义:急性胰腺炎(AP),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蛋白酶增高为特点。2.病因:胆道疾病;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胰管梗阻;手术与创伤;感染等。3.发病机制:胰腺分泌过度旺盛;胰液排泄障碍;胰腺血循环紊乱。4.临床表现:(1)症状:腹痛(主要和首发症状),恶心、呕吐,发热,休克,脱水。(2)4体征:轻度急性胰腺炎多数上腹部压痛,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可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肌强直,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出现急性腹膜炎。若脐周皮肤出现青紫,称为Cullen征;两腰部皮肤呈暗灰蓝色,称为Grey—Turner征)急腹症,麻痹性肠梗阻,腹水,肿块,黄疸。5.并发症:(1)局部并发症:胰腺脓肿,假性囊肿;(2)全身并发症: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胰性脑病,败血症和真菌感染,DIC,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贫血1.定义:贫血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2.病因:红细胞生成不足,红细胞破坏增多,失血。3.分类:(1)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4.贫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血液携氧能力的减低,造成全身组织器官的缺氧。5.皮肤黏膜苍白为贫血最常见的体征。活动后感觉心悸、气短为贫血最突出的症状之一。6.贫血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是合理
本文标题:西医内科学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6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