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
第二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1安全安全即没有危险不出事故,是指人的身体健康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伤保持完整无损的状态。安全可分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种情形。2安全生产狭义的安全生产,是指生产过程处于避免人生身伤害、物的损坏及其它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危险)的状态。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危险)通常是指超出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超出了安全生产的方针、目标和企业的其他要求;超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通常是隐含)要求。广义的安全生产除了直接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外,还应包括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健康。第六章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生产预控第一节安全与安全管理概述一、安全与安全管理的概念二、安全生产管理(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管理的定义包括如下几层含义:1、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系列活动过程。2、由谁来管?即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什么?即管理的客体是各种资源,如人、财、物、信息、时间等。4、为何而管?即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5、怎样管?即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6、在什么情况下管?即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管理。(二)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安全管理就是利用管理的活动,将事故预防、应急措施与保险补偿三种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专业安全工作者的工作分为四个部分:(1)分析。(2)决策。(3)信息管理。(4)测定。(三)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含义所谓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指为保证建筑生产安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目的在于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受到损失,保证建筑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建筑活动过程中安全生产的行业管理;安全生产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过程中安全生产的综合性监督管理;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为保证建筑生产活动的安全生产所进行的自我管理等。(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1.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2.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安全生产法制不健全安全监管力度不足安全意识淡漠安全技术落后企业安全管理方水平低下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教育方面建筑安全危险预测和评估“诚信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设(五)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1.安全生产的重要性。2.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3.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强调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⑴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尤其是单位负责人,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工程进度、效益等方面的关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⑵要加强劳动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计划性。在建筑活动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统筹规划和各方面的通力协作。(3)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⑷要对有关管理人员及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为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得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或者上岗作业。⑸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职工发放保障安全生产的劳动保护用品。⑹使用的设备、器材、仪器和建筑材料必须符合保证生产安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六)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对安全产生影响的人方面的因素,即能够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的事件的人员、个人的不安全因素和违背设计和安全要求的错误行为。1、人的不安全因素(1)个人的不安全因素1)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在心理上具有影响安全的性格、气质和情绪,如急操、懒散、粗心等。2)生理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体能、年龄、疾病等不适合工作或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3)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应变能力、资格等不能适应工作和作业岗位要求的影响因素。(2)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是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事件,是违背设计和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不安全行为在施工现场的类型,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CB6441—86),可分为13个大类: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在机器运转时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2、施工现场的不安全状态(1)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内容:1)物(包括机器、设备、工具、物质等)本身存在的缺陷;2)防护保险方面的缺陷;3)物的放置方法的缺陷;4)作业环境场所的缺陷;5)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状态;6)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7)保护器具信号、标志和个体防护用品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机械设备等物质或环境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2)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类型:1)防护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4)施工生产场地环境不良。3、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1)技术上的缺陷;2)教育上的缺陷;3)生理上的缺陷;4)心理上的缺陷;5)管理工作上的缺陷;6)教育和社会、历史上的原因造成的缺陷。(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1.安全生产管理涉及面广、涉及单位多建设工程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在施工过程中流动作业多,高处作业多,作业位置多变及多工种的交叉作业等,遇到不确定因素多,所以安全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大,控制面广。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管理的主体,但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材料供应单位、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这些单位也要为安全管理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2.安全生产管理动态性(1)建设工程项目的单件性及建筑施工的流动性。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单件性,使得每项工程所处的条件不同,所面临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也会有所改变,员工在转移工地后,熟悉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些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会有所调整,员工同样有个熟悉的过程(2)工程项目施工的分散性。现场施工是分散于施工现场的各个部位,尽管有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的环节,但是面对具体的生产环境时,仍然需要自己的判断和处理,有经验的人员还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3)产品多样性,施工工艺多变性如一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至竣工验收,各道施工工序均有其不同的特性,其不安全因素各不相同.同时,随着工程建设进度,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也在随时变化,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工程进度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断及时地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予以保证.3、产品的固定性导致作业环境的局限性建筑产品坐落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导致了必须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上集中大量的人力,物资,机具来进行交叉作业,导致作业环境的局限性,因而容易产生物体打击等伤亡事故。4、露天作业导致作业条件恶劣性建设工程施工大多是在露天空旷的地上完成的,导致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容易发生伤亡事故。5、体积庞大带来了施工作业高空性建设产品的体积十分庞大,操作工人大多在十几米,甚至几百米进行高空作业,因而容易产生高空坠落的伤亡事故.6、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大,强度高导致个体劳动保护任务艰巨7.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导致安全管理的复杂性近年来,建筑由低向高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施工作业只能在极其有限空间展开,致使施工作业的空间要求与施工条件的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将导致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的等事故增多。8.安全生产管理的交叉性建设工程项目是开放系统,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很大,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把工程系统和环境系统及社会系统相结合。9.安全生产管理的严谨性安全状态具有触发性,安全管理措施必须严谨,一旦失控,就会造成损失和伤害(八)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范围与原则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范围(1)劳动保护偏重于以法律、法规、规程、条例、制度等形式规范管理或操作行为,从而使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与身体健康,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2)施工安全技术侧重于对“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的管理,包括预防伤亡事故的工程技术和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技术规定、标准条例等,以规范物的状态,减轻对人或物的威胁。(3)职业健康安全着重于施工生产中粉尘、振动、噪音、毒物的管理。通过防护、医疗、保健等措施,防止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受到有害因素的危害。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1)管生产的同时管安全(2)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3)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3.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动态安全管理4.安全管理重在控制5.在管理中发展、提高(九)危险源、重大风险的识别与判断1.危险源的概念(1)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上的缺陷等。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1)决定性。事故的发生以危险源的存在为前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基础,离开了危险源就不会有事故。2)可能性。危险源并不必然导致事故,只有失去控制或控制不足的危险源才可能导致事故。3)危害性。危险源一旦转化为事故,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对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以及生存环境等造成危害。4)隐蔽性。危险源是潜在的,一般只有当事故发生时才会明确的显现出来。人们对危险源及其危险性的认识往往是一个不断总结教训并逐步完善的过程。(2).危险源的分类1)按危险源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分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通常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第二类危险源是指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利环境条件三个方面。建筑工地绝大部分危险和有害因素属于第二类危险源。2)按引起的事故类型分类具体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化学爆炸、炉膛、钢水爆炸等)、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扭伤、跌伤、野兽咬伤等)。在建设工程施工生产中,最主要的事故类型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事故、机械伤害、坍塌事故、火灾和爆炸等。2危险源、重大风险的识别与判断(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有: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表法、现场调查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其中现场调查法是主要采用的方法。(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专家调查法,是通过向有经验的专家咨询,调查,辨识分析和评价危险源的一类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常用的有: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2)安全检查表法,实际就是实施安全检查和诊断项目的明细表。3)现场调查法,通过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识别有关的危险源。(3)危险源识别应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危险源的分布,从范围上讲,应包括施工现场内受到影响的全部人员、活动与场所,以及受到影响的毗邻社区等,也包括相关方(分包单位、供应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的人员、活动与场所可能施加的影响。从内容上,应涉及所有可能的伤害与影响,包括人为失误,物料与设备过期、老化、性能下降造成的问题。从状态上讲,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从时态上讲,应考虑三种时态
本文标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0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