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魏源李鸿章康有为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体会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器物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洋务派(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单元线索不断探求强国之路程颐1033-1107程颢1032-1085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苦读经书,不过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问题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开眼看世界”的时代背景美国联邦宪法英国议会开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高翔《近代的初曙》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传统的华夷观开始改变,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考新形势下的中国和世界。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1)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2)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崛起(3)鸦片战争——惊醒志士(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主要代表:1、背景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从东西方角度思考)林则徐、魏源——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设立译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书影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2、主要代表:1、背景: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3、影响:(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当时的思想解放(2)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海国图志》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1、19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B.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了有识之士C.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D.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林则徐之所以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①为了了解外国情况,翻译外文资料②组织人员编写《各国律例》和《四洲志》③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④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巩固训练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1)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2、含义:(1)“中学为体”——以封建纲常名教作为根本(2)“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来挽救封建统治(2)外患:列强加紧侵略3、派别:洋务派——顽固派体用之争洋务派顽固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原封不动维持既有格局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军事工业(自强)•民用工业(求富)•近代海军•近代教育京师福州上海天津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福州电气学塾旅顺威海卫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4、实践:5、洋务运动的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局限性:单纯引进西方科技而没有变革封建制度最终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讨论: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你是否同意?请阐明理由。同意。理由:①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②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③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同意。理由:①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为: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观应的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必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代表人物:(1)背景:王韬、郑观应三、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60——90年代末)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70年代)①洋务运动的展开②外国侵略加深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商战救国;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3)主张: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4)评价: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它使全中国为之震动……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二哥曾痛哭不止”。——吴玉章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背景此次大败,割地赔款,国人痛之。此非日本之胜我也,乃我闭关之自败也。日本昔日也闭关也,而及早变法,学欧洲之政教,是有今日之强而胜我也。——康有为甲午的风云突变屠龙大会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⑴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甲午战争)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阶级上: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材料:“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2、宣传方式:①办万木草堂讲学;②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之师,是民权、平等的倡导者,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1、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康有为议一议: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用意何在?将儒家学说与西方民主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康有为力图减小变法阻力。梁启超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代表作:《变法通议》思想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严复材料: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思考:请结合教材和材料归纳其主张.思想主张:民主君仆、主权在民意义: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胡适多年后回忆道:“《天演论》出版之后,短短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无疑是一种当头棒喝。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话,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做孙竞存,一个叫做梅天择。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刘悦斌《戊戌维新运动史话》(3)实践:①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③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④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突出)历史功绩戊戌变法(1898)鲁迅先生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是近代第一鞭子,一鞭于背痛不可当,方打开久闭的门户,睁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着一鞭,开始学西方造船造炮,“但只准学这一点,其他不能要”;甲午海战第三鞭打来,才知西人强者兵,所以强者不在兵,没有科学,没有经济、政治的变法不行。一步三回头,以致使中国引进西学、走向世界的近代化运动的步伐缓慢,进展跨度小,而且偏狭浅近。——毛磊等《中西500年比较》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维新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挽救清朝统治学器物宣传维新变法学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学习西方,图强御侮课堂小结1.19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B.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了有识之士C.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D.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林则徐之所以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①为了了解外国情况,翻译外文资料②组织人员编写《各国律例》和《四洲志》③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④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及时训练BA4.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5.19世纪九十年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这体现出张之洞主张A.全面向西方学习以应付清政府面临的危机B.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C.加强个人修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D.倡导西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AB6.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DA8.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看法完全相反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期间的抵抗派和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派B.顽固派和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D.洋务派和维新派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书中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火成,在变官制。”这里的“官制”指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立宪君主制10.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AC1、封建势力的强大: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3、维新派没有实权:4、康有为本人的原因: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他为什么要“跪着造反”?议一议:借助孔子依靠皇帝宣传反封建专制的维新变法思想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从背景看:是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从内容看: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从结果和影响看: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的过程
本文标题: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2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