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8(人教版必修三)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个主题三个阶段一个方向单元结构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向西方学习(学不学?学什么?怎样学?器物制度思想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陈旭麓必修Ⅰ: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Ⅱ: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皇帝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开始“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高翔《近代的初曙》请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1)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加深(2)“经世致用”思想和西学东渐的影响(3)战争惊醒——根本原因——思想基础——直接原因2、代表人物•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主要活动:①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其中《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③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是书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摘自魏源《海国图志》•魏源思考:林则徐、魏源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他们学习西方的目的何在?——“师夷长技以制夷”西方的军事技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而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3、评价(1)进步性:(2)局限性: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到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全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墙里开花墙外香——《海国图志》一书的遭遇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戴逸内忧外患统治危机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1、提出的背景(19C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2、代表人物“中体”指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为主体;“西用”指利用西方的技术。“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制度为立国的根本,以西方先进科技为巩固根本的手段。即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3、含义【拓展】“体用之争”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曾国藩(洋务派):“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倭仁(顽固派):“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便可抵御外辱。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张之洞(洋务派):“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什么?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4、实践——洋务运动回顾:时间、口号、主要内容、结果及其影响思考: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错了?二、维新变法思想(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①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③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1、背景(19C9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19C60年代)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无议院,则君民之间势多隔阂,志必乖违。力以权分,权分而力弱,虽立乎万国公法之中,必至有公不公、法不法,环起交攻之势。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郑观应《盛世危言》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2、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共同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⒈反对君主专制⒉主张君主立宪制⒊变法图存⒋发展资本主义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主权在民3、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子祭天地”——康有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抓住皇帝下手。——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变法通议》自序“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陈独秀《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4、影响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陈文振《追思严复先生》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1、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2、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3、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制度层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器物层面抵抗派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洋务派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本文标题: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8(人教版必修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2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