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专业课程思政化评价研究
龙源期刊网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专业课程思政化评价研究作者:谢晗进李鑫江雯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23期摘要: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政课程”走向了“课程思政”。本文在此背景下,设计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四条路径,从外部和内部逐渐形成课程思政化。在此基础上,运用360度评价法研究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专业课程思政化评价体系,包括师德师风、备课思政化、授课思政化和课外思政化的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最后,为推进课程思政化改革,提出四点建议:高位推动课程思政化评价;师德师风评价纳入人事任免、奖励和职称评定;实行课程思政化动态跟踪评价;邀请专业课程思政化相关专家开设讲座。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化评价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3-0051-03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和鼓舞下,形成了学习宣讲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为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期望专业教师能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理论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于高校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占比较大,使“思政课程”走向“課程思政”成为必然。“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多从理论上分析课程思政化,或从教育改革角度来设计课程思政化的路径和方式,忽略了课程思政化对教学质量改进、学生接受程度及学生心理的影响和帮助。缺乏评价机制的课程思政不能对教书育人全过程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对提升师德师风也无意义。因此,运用绩效考核中360度评价方法对专业课程思政化评价,是全新的尝试,也极具创新价值。一、文献回顾借鉴思政课评价体系,满丽(2018)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领路人,从教师层面考核评价,要考核教育教学水平,更要考核综合素养和师德师风水平,体现在“爱”“忍”“行”“学”四个方面[1]。何荣卉(2018)要从教师课前备课、课堂讲课等方面来综合评定,抽查教师备课内容和教学资料,根据其平时情况予以合理评定。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评价过程中,在学生中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教师情况,将学生评价结果计入教师教学评价中。着重师德师风、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学校应建立同行专家评教制度,组织专家评教活动,同行专家评教比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更专业且具有权威性,同行专家还能针对思政授课教师在落实教龙源期刊网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提出意见。可促使教师不断转变教学方式,运用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2]。总之,课程思政化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高校学生的满意度等多维度评价指标。用于绩效考核的评价近年来也被用于教育质量评价。赵俊仙(2016)在构建出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为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也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3]。向政(2014)引入360度评价方法改进并完善综合素质测评方案,有效实现公正、公开、公平的客观评价[4]。李婷婷、李然(2011)将辅导员评价分为上级领导、同事、学生、被评价者四个评价主体,分别就不同评价主体对辅导员工作的了解层面构建对应的评价指标。建立有效、可行、客观、全面的辅导员评价指标体系[5]。二、专业课程思政化机理分析师德师风教育是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外部驱动力量,高校教师也应提升内部力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和“润物细无声”,以学生为中心,将“爱心”“科研”和“时事”围绕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进行课程思政化改革。1.外部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化,意味着师德师风教育是课程思政化的核心路径。通过正确引导、创建环境和思政改革为高校教师立德保驾护航,强化具有内在特质的高校教师立德效果,推进高校教师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践行者。2.“爱心”意味着与学生之间零距离的亲切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将学生视如己出,让学生对人生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听得进”“愿意听”,使高校教师在课堂内外有“爱心”,进行思政工作,从而形成专业课程内外与亲切感融合的思政化路径。3.“科研”表示高校教师的创新思路,其申报国家级课题的前提是准确把握政策,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完成科研工作。这需要高校教师对政策的研究有一定见解,使其在科研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与政策相关联,从而形成专业课程与政策融合的思政化路径。4.“时事”代表高校教师对时事政治的敏锐度,是学术理论背后呈现的现象,亦是未来科研的导向,专业课程理论与时事相结合,不仅教学内容创新,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学高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专业课程与时事融合的思政化路径。三、专业课程思政化评价体系针对当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不足,尤其是思政效果评价的评价方法。主张“谁熟悉谁考评”的原则,由不同评价主体对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化程度进行评价。每学期课程结束前,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研究,评价师德师风、课程思政化程度和学生课程思政接受程度。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评指标,分别为师德师风、备课思政化、授课思政化和龙源期刊网课外思政化程度的评价指标,评分占比各为25%,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跟踪三个方面分别评价专业课程思政化程度。1.师德师风评价。由校、院两级教学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每年对高校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评价评分,评价依据是师德师风培训情况、教学工作达成情况、学生评教情况、为学院和学生关心、尽责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师德师风培训情况、教育工作质量情况、学生教学评价情况、日常言行、工作态度和特殊贡献六个方面,前五个指标分别占师德师风评价一级指标的20%,特殊贡献占比10%为加分项。各情况考评划分为五个等级“优”“良”“中”“可”和“劣”,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可”和60分以下为“劣”综合测算。①师德师风培训每年度进行1—2天,由校级教学部门对教师进行打分,评分依据培训出勤率、听课态度、任务完成度、培训考核结果等,如培训考评获得“劣”,则年度绩效考核一票否决,职称评定等相关优秀先进奖励也一票否决。②教育工作质量由院教学部门负责人对所属学院教师进行评价评分,评价依据为日常听课质量、课堂言行、教学材料准备、考试材料准备等。③学生教学评价由听课学生针对课程知识点讲解、方式方法以及感性认知评价等评分,可参考现高校学生评教系统。④日常言行由同学院随机抽取教师代表进行评分,包括与同事的沟通、与学生的沟通、是否有不当言行等综合评分。⑤工作态度由学院党政领导和系所负责人进行评分,针对配合领导工作、完成领导交代任务、配合其他老师工作、团队协作、责任心综合评分。⑥特殊贡献由学院党政领导统一评分,由教师自主上报科研奖励、教学奖励、竞赛奖励、社会贡献等材料,属于满分制额外加分项目。即前五项指标满分为100分,特殊贡献满分为10分。2.备课思政化程度。备课过程中,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和国家政策,使教案、讲稿和PPT能讲透知识点,也能保持与时俱进,与政策同步,与国家战略一致。这部分思政化程度请相关教育教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专家予以评分。评分要点为知识点与政策、科研、育人的紧密度。按照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可”和60分以下为“劣”综合评分。3.授课思政化程度。高校教师需动态追踪时事,将课堂讲授内容与相关的时事、热点新闻相融合,或以5分钟讲坛形式进行思政教育。高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思政创新思想能隐性地、巧妙地进行思政融合。这部分思政化程度由听课教师代表和授课班级的同学共同打分。按照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可”和60分以下为“劣”综合评分。①听课教师代表随机挑选听课时间,对听课内容进行评分,并查看备课资料,对当天授课与资讯融合情况主观判断,并根据整体授课的知识点与思政内容结合现状进行综合评分,占授课思政化程度的20%。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在授课思政化程度占有80%的重要位置。学生评分要点根据最新时事热点在课堂上呈现情况、对学生思考方式和行为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分。4.课外思政化程度。上述2、3指标均评价课堂内的思政化程度,教师在课堂之外的工作,如教学内容答疑,关于考研、人生、情感等问题的解惑,当学生有内心需求时,要将他们龙源期刊网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向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方向引导。这部分思政化程度由所教授班级的同学进行打分。四、结论与建议本文总结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主要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专业课程思政化评价体系,包括师德师风评价、备课思政化评价、授课思政化评价和课外思政化评价四个一级指标和多个二级指标和评分要点,为我国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课程思政化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四点政策建议。1.高位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化評价在各大高校推广实施。专业课程思政化是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化教育,是融合式教育,更关系到我国各项政策实施、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更多大学生将带着正能量和自信走向社会,相信全国人民对我国政策实施、政府工作将更加理解和期待,也能对自己从事的行业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因此要鼓励专业课程思政化纳入高校绩效考核体系当中。2.师德师风评价纳入高校人事任免、奖励和职称评定,并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师德师风在教育体系中应采用一票否决制,涉及到师德师风评价较差的教师,将与一切利益隔绝,在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促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师德师风,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身心健康成长负责到底。3.实行课程思政化动态跟踪评价。管理学中PDCA循环是提升管理质量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评教结果对教师只是评分,而不具备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在课程思政化评价中要坚持以提升教学质量、课程思政化水平为目标,高校教师应对学生全身心投入和做到恰到好处的“直击心灵”。不仅是完成某一年度的思政化动态反馈,更是大学四年的持续跟踪,若条件允许,其毕业后几年内都应实施跟踪调研评价,以确定专业课程思政化在心理层面的正面影响。4.邀请专业课程思政化相关专家开设讲座和论坛。专业课程思政化是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要求,在理论层面集中了各种热点研究,而对专业课程思政化具体实施过程却鲜有案例。2018年评选出了众多“三全育人”示范高校,而此荣誉均是有教师团队专业课程思政化实践而得。因此,各大高校可以邀请示范高校的专业课程思政化名师开设讲座和论坛,或直接展示专业课程思政化课堂现场,为全国高校教师示范“课程思政”。
本文标题: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专业课程思政化评价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4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