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读书笔记0222
《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读书笔记【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一、内容简介作者简介柯武刚(WolfgangKasper),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史漫飞(ManfredE.Streit),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经济体制研究所教授。两位作者在1960年代中期的一个研究班里,作为“学徒”开始了学术生涯。当时是德国萨尔布吕克大学赫伯特·吉尔斯教授的博士生和助手,也是德国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职员。25年中分别体验了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生活。推荐人语这是一部扎实的也很必要的书。它内容全面,叙述浅显,适于应用。现代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要素被组织得如此紧凑,说明这一理论确实已进入了‘成年期’。现在,可以向有心了解这门学问的读者推荐这《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而不必推荐该领域中的全部文献了。詹姆斯·M·布坎南近年来,制度经济学这门学科声誉日隆。因为标准的经济学解释往往不能把握当代许多重大的政策问题,如在发展国家中进行的经济改革、在社会主义指令经济中发生的转变、新兴工业经济中的控管问题。制度经济学家指出,规则体系在解释这些问题上至关重要,而要想在这些问题上找到能经得起考验的解决办法,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制度必须为日趋复杂的人际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人们的交往和合作有赖于纤细脆弱的信任链条。制度经济学在近期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偶然事件。因为在具有选举制民主政体的成熟工业经济中,激增的政府干预和日益政治化的经济生活导致无法预料的后果,引起传统经济秩序衰微。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较低,助长对公共政策的广泛讥讽和厌倦。另一方面是全球化导致国家间的竞争加剧,处于下风的国家开始努力学习和效仿成功国家的制度。中央计划经济导致苏联经济失败和解体,计划经济和无法和市场经济抗衡。存在大量政府管制的经济也开始衰退。从而引发经济学家呼吁制度改革,因此必须研究制度,方能搞明白为什么解除管制有好处,为什么私有化在总体上是有益的。本书主要向读者介绍了经济学的其中一个分支学科:制度经济学,概括了制度在形成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上的作用的当代思考。这一学科的中心原则是:现代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在满足人类丰富而多变的目的上它的效能依赖于各种规则。规则可以限制人们可能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规范人际交往的规则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以至连人类的生存和繁荣也完全要依赖于正确的制度和支撑这些制度的基本人类价值。这本重要的著作为尚在发展的制度经济学方法和有关私人产权及其竞争性应用的核心问题提供了一份易于理解的引论。本书从“制度何以重要”引入,根据有关人类认识和动机的基本前提展开论题。它包括下列具有政策取向讨论:■制度的逻辑基础以及制度的重要性:■为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奠定基础的各种制度安排;■奠定商务组织基础的各种制度安排;■政府的职能、私人选择和公共选择相对优点,以及对机会主义地运用政治权力的行为施加控制的办法;■在深爱政府管制却必须应储新竞争者挑战的成熟经济中所能实施的改革;■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问题的原因;■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全球化对制度发展的影响。二、写作原因及中译的原因人类进入第三个千年,最近这一千年是西方世界的至福千年,欧洲文明创造了高度物质成就,并开创了史无前例的持续创新和经济增长过程。而在一千年前,华夏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更引人瞩目,无人预见欧洲的领先。(参见李约瑟难题)而欧洲人之所以创造出现代技术文明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开发并贯彻了一套人类交往的规则,从而抑制了机会主义和权力的滥用。这些规则被称为制度。(个人以为这一说法有待于后人评说,应该有更加复杂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当然应该包括管理乃至制度方面的原因)私人产权和法治等制度软件,它们使个人、民间厂商、公共机构有可能创造和运用现代经济文明的各种硬件。制度大都不很直观,但必不可少。这些基本理念促使作者撰写该书。两位作者虽生活在西方文明中,但长期在不同国家旅行、教学和工作。柯武刚多次到中国和亚太地区。作者作为善意的观察者,为中国在最近几十年中由经历长时间的不幸到实现华丽转身感到高兴,也坚信本书有益于渴望赶超发达世界的中国公民。认为中国实现转身一方面在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另一方面也应归功于经济开放,因此新的、可信赖的制度将变得必要。这种制度将适应新一代人的欲望和基本价值观,这是一个更艰巨、更难以把握、更富于挑战性,然而却是更重要的现代化任务之一。制度复兴之于中国及亚洲国家非常重要。一个社会究竟赋予其制度什么样的内容只能由该社会的成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决定,只能通过渐进的、演化性的试错过程来发现。能提出自己的建议是我们欢迎本书中译的原因。三、各章概览该书的整体框架是从制度的重要性论起,从基本原理的深刻阐述过渡到制度在微观(私人个体)、中观(经济组织、集体)、宏观(国家之间、中西不同体制之间)实体中的具体应用。引论(第一章),阐明制度的重要性,基本原理(第二-六章),为理解制度经济学打基础;应用(第七-十四章),探讨制度经济学的应用。章节标题主要内容第一章“制度何以重要”世界人口和生活标准在本世纪的超常上升,以及不同国家在经济增长率上的显著差异,在很多方面与特定的制度、价值观和社会秩序有关。第二章对关键概念加以定义如“制度”、“经济秩序”、“协调成本”以及“公共政策”第三章人类行为有关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并肯定,以他人代理人的身份行动的人有时会机会主义地行事并违背委托人的利益。第四章基本的人类价值虽然个人倾向于追求其自己的目标,但他们仍然与其所属共同体中的其他人一起信奉着某些特定的基本价值观。例如,他们渴望自由、安全和物质丰裕。这些基本价值观有助于巩固社会的凝聚力。第五章第六章制度:单项规则制度系统和社会秩序探讨制度的特性和作用,以及特定制度安排所支持的秩序。第七章资本主义的制度基础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特别是私人产权和契约自由。第八章竞争动力学集中于竞争。竞争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具有企业家属性的买方和卖方在竞争中发现、发展并检验各种有用的知识。区分经济性竞争和政治性竞争。前者是卖方与买方间的竞争,它对市场交易中的对方是有利的,而后者则旨在谋求政治权势。第九章经济组织考察支撑商务企业类经济组织的制度安排第十章集体行动:公共政策考察政府的职能,以及当人们通过集体的政治性行动提出经济问题时所产生的难题。探讨防止政治家和官僚逆公民利益而行事所必需的各种预防措施。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国际制度制度的演化在以上各章内容基础上,讨论国际性经济交易和如何约束各国政府,使其不能压制竞争性挑战,讨论制度体系是如何演变的。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其他经济体制和体制转型改革混合经济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一些当代经济学中最热门的争论:社会主义为什么失败了?社会主义体制如何才能转型?那些存在大量政府管制的、成熟的福利国家该如何改革以适应来自新兴工业国家的竞争挑战?新兴工业国家如何才能在其发展中较好地保护自己免于危机?为什么繁荣在全世界的持续扩散最终将取决于培育恰当的制度?四、该书框架、主要内容及观点第一章引论:制度何以重要?(制度何以重要?经济增长的记录;解释经济增长)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程度的可预见性,在一定规则约束下,人们的行为便具可预见性。同时人们也需要制度来促进经济生活。通过对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水平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差异,尤其是东亚的高速增长和非洲、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低增长甚至衰退的差异上,可以得出:在经济增长速度和共同体成员满足其经济目标的程度上,制度的类型和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各学派缝隙中,新古典经济学只能考量最基本的增长条件,如资本、技术、劳动力供给等。而忽视了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结合的动因,以及人们投资、科研技术创新、学习收集知识的背后动力机制。另外,也无法解释“李约瑟之谜”。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这一切差异的背后在于制度,在于制度差异。换言之,正如诺斯结论:“对经济增长的历史研究就是对制度创新的研究,这种制度创新能减少交换活动的交易成本,从而实现日益复杂的交换活动。”(一)制度的类型和质量造成了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经济目标程度上的巨大差异换句话说,制度非常重要!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好”的制度来保证。而什么是好的制度呢?实际中东亚的高速增长与前社会主义集团低速增长甚至衰退形成鲜明对比。原因何在呢?研究发现快速发展的经济体,资源调度比较成功并在满足其物质要求上更富于进取心。因为增长是一种复杂现象,新古典增长理论只能识别最直接的增长条件,如资本积累和技术变革。对人们为什么要储蓄、投资、学习并收集有用的知识,就需要着眼于经济成败背后的各种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面对阻碍增长的大量障碍,有几类制度能更多地激励人们去克服。人类的交往,包括经济生活中的交往,都依赖于某种信任。信任则以一种秩序为基础,而要维护这种秩序,就要依靠各种禁止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就是“制度”。20世纪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假定制度是外部既定的,各类主体已很好地适应了制度。充其量也只是将制度作为经济模型中的一个复杂问题来处理。而在实际经济层面,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和预测实际世界的现象上一再遭到失败。因为它将制度和制度存在的理由排除在其模型之外。标准经济学非常贫乏。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建议经常牛头不对马嘴是因为许多经济顾问假设制度无关紧要。许多的概念遭到失败,因为发展和发达国家制度差异很大,特定的政策概念起作用必须修改当地原有的制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最关键检验来自前苏联命令经济的停滞和最终瓦解。他们忽略了制度,社会主义逊位要求创建和培育像私人产权、契约法和一般法律规则那样的基本制度。在现代经济生产和分配国民产品的总成本里,协调成本所占份额的居高不下和不断上升。标准经济理论对企业经济学的价值变得越来越有限。因为对标准经济学及其抽象、枯燥的模型日益不满,许多学者(再次)采纳了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判断:制度在协调个人行动上发挥着关键作用。由此制度经济学复兴。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和条件构成的演进,进一步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发展软件”(技能、技术知识和组织知识)能确保“发展硬件”(资本K、劳力L)变得更有效率。增长的核心现象:K、L、TEC技术、SK教育和技能培训、NR自然资源、ΔSTR结构变迁为什么在非欧洲文化中,技术知识上的巨大进步并没有导致一次工业革命?特别是,为什么中国的卓越技术,尤其是宋代的技术,从未转变为一次工业革命?这一点曾长期成为经济史上的一个迷。这些分析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大国中,缺乏一定的社会、政治和法律前提—简言之,缺乏一定的制度。换言之,在亚洲,制度发展的不足使技术进步成果的积累和潜在的巨大市场不起作用。一个管理有方的社会,制度对于协调复杂的动态经济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类在经济中的相互交往要极大地依赖于人们可信赖的、相当规律的行为模式。协调活动要求具备关于人际交往和协调的一般的、抽象的和具有适应性的规则,即制度。(二)恰当的制度是增长必要前提,但不是充分前提,增长还需与社会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相联系企业家以及普通人一般还必须具有对诚实合作和物质进步的偏好(例如,选择工作而不是闲暇)。从长期来看,在人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如果制度能实现财富创造,人们就较可能形成对这种经验的体验,而如果他们经历了增长,他们就会高度评价增进信任的制度。在理解增长过程时,将宏观经济学分析与关于结构变迁的微观经济学、与关于动机和制度约束方面的微观经济基础联系起来,换言之,将经济增长与偏好和价值体系那样的社会学因素联系起来。从许多方面来看,在解释经济增长上专注于制度方面,导致了对像苏格兰社会哲学家大卫·休谟和亚当·斯密一类早期思想家们所述论点的再发现。即,至少有三项制度对人类进步和文明社会来讲是具有根本性的:保障产权、通过自愿的契约性协议自由转让产权、信守诺言。我们还可以断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正在转向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传统联系。早在抽象化和数学化把持经济增长理论之前,马克斯·韦伯已经指出: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本主义积累
本文标题:《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读书笔记022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5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