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统编版)
同学们,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古代诗人常常用月亮来作诗,哪位同学能跟大家分享一些你所收集的有关月亮的古诗吗?谈话导入:《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诗人杜甫心里月是故乡明,那在作者季羡林的文章中,故乡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呢?3.月是故乡明3第一课时季羡林(1911.8-2009.7)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走近作者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我会认生字学习miǎopáihuái徘徊gōuméng渺小浩渺篝火篝灯萌动萌芽chéngchè澄清澄净凳蹬瞪板凳橙色瞪眼车蹬澈底清澈撤辙chè撤消zhé没辙苏辙yǐnǐruì瑞士瑞典端端详湍流湍tuānlái蓬莱莱恩yín无垠天垠银根狠恨很痕银行根据狠毒悔恨很好泪痕qǐng万顷公顷é巍峨峨眉饥饿天鹅俄国嫦娥yānzhuì燕山燕园点缀连缀辍辍学、控辍掇chuòduō钞掇、掇拾yānyàn(燕国)(燕子)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并勾画以下成语恍然大悟烟波浩渺乐此不疲碧波万顷离乡背井相映成趣美妙绝伦不可胜数风光旖旎良辰美景碧波万顷巍峨雄奇晶莹澄澈无边无垠乐此不彼漂泊天涯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复习导入: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恍然大悟烟波浩渺乐此不疲碧波万顷离乡背井相映成趣美妙绝伦不可胜数风光旖旎良辰美景碧波万顷巍峨雄奇晶莹澄澈无边无垠乐此不彼漂泊天涯3.月是故乡明3第二课时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点明主旨:爱故乡。开头简洁、自然。齐读这段: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山高月小”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意思是说从山下望去,山高高耸立,天上的月亮小而明亮。形容夜景的气势。“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风景秀丽,景色清幽,享誉中外。shǔ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这里说明了作者的幻想充满什么呢?幻想充满童真童趣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因为作者的家乡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不知道山为何物,所以无法理解诗句描写的景象。形容忽然醒悟为什么作者无法想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引号的作用:表示直接引用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由月亮铺展开来,写到月亮的陪衬物“山”(山高月小)和“水”(三潭印月),是过渡。引出下文作者对故乡苇塘上和水中月亮的描述和怀念。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上张丞相》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作者当时“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作者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清光四溢,看到水中的月亮与之相映成趣,心中萌动的一定是对明月的赞美,是对家乡的歌颂。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bó用“—”画出文中表示数字的词,这些数字让你读懂了什么?作者离乡背井、四处漂泊、四处流浪、生活不容易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再模仿着写一句。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形容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柔和美好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作者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大月亮和故乡的小月亮用了什么的手法?对比(作比较)大月亮指的是:小月亮指的是:故乡以外的月亮,借指故乡以外的地方故乡的月亮,借指故乡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作者思念、眷念家乡的情感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齐读这个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点明中心、首尾呼应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你联想到那些古诗?《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3)采用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课文结构月是故乡明回忆故乡与童年离开故乡数星星点篝火,摇知了望月游玩世界各地的月亮比不上故乡小月亮燕园赏月胜地这篇课文回忆了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看到的无数美景和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课文主旨【恍然大悟】【烟波浩渺】【乐此不疲】【碧波万顷】【离乡背井】【相映成趣】【美妙绝伦】形容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形容水面或天空或草原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离开家乡;到外地去。二者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谢谢欣赏!
本文标题: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统编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5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