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人与天地万物感应,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就自然整体而言,天、地、物、人,都遵循着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节律而在变化着,第二,自然世界必须人化,具有人的属性。因为,哲学是人对自然世界的探求,,人只对其生活的自然世界有发言权。所以,真实的自然世界是人的世界,真实的自然世界是与人息息相关的、人化了的自然世界。第三,自然世界的人化具有人的本质,是由自然界和人的对象化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第四,人的对象化活动的最终归结是“天人合一”。人的本性必然会引导人走向这样的结局:人属于自然、自然也属于人,人即是世界、世界也即是人,人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人与自然达到本质合一。总之,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所以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一、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1)自然灾害频发,损失惨重全球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主要是水灾、风暴和地震。2002年全球发生的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共700起,损失550亿美元,比2001年高出57%。2003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达700次,死亡5万多人,是2002年的5倍。2004年全球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总数为366件,死亡约32万人。[2](2)各类污染严重一是大气污染严重。我国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侵蚀,使农作物产量减少,林木枯萎,鱼类死亡;二是水污染严重。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三是海洋污染严重;四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广泛。(3)资源枯竭,能源危机人类过渡消耗各种矿产资源,无节制地开发,按照传统的消耗量计算,世界石油仅够维持50年,煤、天然气仅够开采200-300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4)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爆炸式的增长和人类对保护环境意识的浅薄使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全球荒漠化面积已占陆地面积的29%,约100个国家的10亿人口正受到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威胁;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生物多样性减少。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因生存环境的恶化而从地球上消失。科学家推测,地球很有可能面临着第6次物种大灭绝。气候变暖。亦称温室效应,其危害主要有: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加剧沙漠化。臭氧层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森林锐减。全球平均每年有4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二、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原因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总根源,无非是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度的开发和无节制消耗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自然的生态环境。具体来讲:1、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阳光、水、空气、土壤、植被和动物等,为我们提供了天然的生存和生活的条件。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生态平衡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干预越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也就越大。当自然环境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时,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2、人口增长过快就整个世界而言,如果人口增长过快,要满足人口不断增多而带来的需求,就要更多地从自然环境中索取,这就必然造成人与自然资源的尖锐对立。二战后的50~70年代,世界人口出现爆炸式增长。1960年世界人口30亿,1975年达到40亿。短短15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了10亿。目前,全球年净增人口达9000多万,人口增长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也是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水少、人多油少的人口资源特点越来越突出。可再生资源尽管能持续利用,但是生物资源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不少有周期,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的需要。人们为了扩大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曾经大肆地毁林开荒、过度放牧、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使森林、草地、野生动植物等生物资源急剧减少。随着人口持续增长,人均土地和淡水资源拥有量也在不断下降,至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则更是有限的。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在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前的GDP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它将质量好的和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计算在国民财富之中,并认为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自由财富。在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利益的机会获得的。数据显示,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工业废水、生活废水使大多数的江河湖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污染4、战争与军事对抗对自然的破坏战争不仅导致亿万生命的丧失,巨额财富的损耗,而且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据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统计,在一些主要战争中,仅消耗的金属资源就相当惊人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为惨重,它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空气污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为抵御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敌对双方曾毁掉森林2000万公顷,花圃果园65万公顷,炸死各种大型动物一亿只以上,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海湾战争中,大约有700-900万吨原油泄入波斯湾,使大量的生物窒息而死。石油燃烧释放的烟雾伴随着战争硝烟卷向天空,影响了亚洲季风,导致了印度和东南亚干旱。沉积在海湾地区的250万吨硫磺和氧化氮,给当地的农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危害。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不仅使十几万平民百姓顷刻之间遭受灭顶之灾,核爆炸造成的放射性污染,至今还影响着当地及其周围的人们。战争还使大量的土地遭到破坏。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途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发展趋向及采取措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方面人类从大自然获取资源,同时大自然有能力恢复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互赢共利,共同发展。大自然对我们早已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不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那最后遭到惩罚的必然是我们,所以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传统的发展观、正确对待自然生态环境,实行绿色经济、提倡绿色消费,节约物质资源和推进公众的环境参与意识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严格控制人口骤增与资源锐减人口方面,要制定与自然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的计划生育意识,确保控制人口数量,确保提高人口质量。资源方面,在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努力开发绿色资源。(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要充分发挥我国资源总量巨大、品类齐全的优势,自然、有序、适度地开发利用,又要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资源上狠下功夫,科学地采用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建立一个包括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以节省运力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以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生活服务体系。(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新材料,广泛采用符合域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包括投资少、效益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无害处理技术等,全力推行清洁生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3](4)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传统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进行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决策的方法论。它对环境治理的意义在于更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观念,并相应地采取一系列政策和行动以实现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最大化。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系统知识,是人类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方法。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技能,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法宝。科学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具有以下特征: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等特性。科学内涵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1],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科学与社会的基本观点首先,技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的扩散使其商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科技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便现在对生产力功能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力革命”。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不断渗透到生产过程中。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人类的衣、食、住、行、娱乐、旅游等诸方面都离不开科技,人们利用科技手段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到产品中。极大丰富了我们的物质消费品,并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和价值取向。现代科技全方位地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使得人们向着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同样,社会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一方面,社会进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特别是对待科学的态度,从原始社会盲目的崇拜神灵,到近代社会人们对科学的探索,正是社会进步打开了科技的大门,引导更多的人关注科技,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变革着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从古代落后的天文台,到今天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正是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科研方式和手段的进步。人类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发展的模式是利用科学技术来认识与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再用这些物质资源来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出现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出现离不开人类社会,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同时它也是改变人类社会的内在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是有着密切相关的一对因素。总的来说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有不可分开的关系。其次。科技对社会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2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2.1科技进步带来物理威害科学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的影响,在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也有巨大的危害性: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的伟大发现,原子物理理论的发展,使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但也带来了广岛和长琦的核灾难,带来了人类五十年的“恐怖的和平”,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可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扰,也使得地球开始感冒发烧;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的创造生命的权力,可这也带来了伦理的紊乱;现代工业飞速发展使得生态问题日益尖锐,非再生资源的枯竭使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等等。2.2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价值带有阶级性和主管倾向性规律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3]。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观规律造福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又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或弱化客观规律危害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但是,我们知道,核能技术没有错,错就错在不该将之运用于战争;石油勘探技术没有错,错就错在对立的利益团体或阶级之间的争斗,利用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去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对
本文标题: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7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