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李清照《永遇乐》教案
1《永遇乐》教学设计【黄群峰】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作品的特色。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运用的艺术手法。【预习重点】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预习难点】理解课文运用的艺术手法。【预习内容】一、回顾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总结其词的前后两期的不同特色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作家,被后人誉为“婉约正宗”。作品有《漱玉词》。2、她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可分为活泼聪慧的少女词和多愁善感的思妇词。借词抒发她少女生活的甜美、少妇生活的闲愁。如:《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语成谶,昭示着她不幸的一生3、后期的孤苦感时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感情调,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李清照堪称“乱世中的美神”如:《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2动,许多愁。《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字音:铺翠冠(guān)儿捻(niǎn)金雪柳簇(cù)带争济(jǐ)楚风鬟(huán)霜鬓三、据你对词的了解,试着给本词加一题目,试分析此词是李清照什么时期的作品: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本词所抒发的主人公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五、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课堂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领会本词所抒发的主人公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2、了解此词乐景写哀情、对比手法的运用。3、感受李清照的人格魅力。3【教学重点】领会本词所抒发的主人公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教学难点】了解此词乐景写哀情、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1、正音:铺翠冠(guān)儿捻(niǎn)金雪柳簇(cù)带争济(jǐ)楚风鬟(huán)霜鬓2、据你对词的了解,试着给本词加一题目,试分析此词是李清照什么时期的作品:①《永遇乐·元宵》②后期作品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①全篇以元宵为主线展开铺叙,穿插今昔对比,用乐景写哀情,以过去的繁华反衬今朝的落寞,体现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念,对现实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②对比、乐景写哀情二、课中改进(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概括上下片的内容:上片:写如今元宵的情景下片: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情景4(二)赏读上片: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1、试着从词的上阕把透露词人心理的句子找出来,说说透露出来的是怎样一种心境?美景当前,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提示:“人在何处”一问,点出词人的处境:飘泊异乡,这与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诗人颠沛流离的悲哀。“春意知几许”一问,初春时节听着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再加上词人飘泊异乡,所以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次第岂无风雨”一问: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以及历尽灾难,觉得世事无常、战战兢兢、凄凄惶惶、多疑多虑的心境。2、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对突显词人心情有何作用?提示:上阕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描绘了夕阳像熔解的金子一样璀璨;晚云如碧玉一样瑰丽,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元宵晚景图。在此,词人是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绚丽的元宵晚景,与上阕所体现的流离之苦、思家之痛及游玩的无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此更好地突现了词人家亡国破夫死的无限伤感。(三)赏读下片:1、下阕前六句写出了一番什么样的景象?提示:开头六句,写出了在汴京繁华兴旺的时代,元宵时,妇女们头上5戴着装饰珠翠的帽子,插戴着以金丝为饰的雪柳,竟相打扮,看谁整齐漂亮的兴高采烈的场面。描绘出昔日北宋汴京元宵佳节的繁盛景象及当时人们的欢快心情。2、请简要分析“簇带争济楚”一句中“争”的表达效果。提示:“争”在此是争相之意,写出了当时女宾满座,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以此表现昔日汴京元宵佳节的繁盛景象。3、“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此句写出了词人历尽灾难,容颜憔悴,早已没有了装扮,游玩的心情。体现了此人自惭形秽、心灰意冷、孤独失落的悲苦心境。4、既然作者不愿外出,又要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态?提示:这反映了词人一方面心境悲苦,没有了游玩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对过去美好的生活怀有怀念和向往,希望在别人的笑语中重温旧梦。体现了词人对现实的感伤和对往事的追念。(四)艺术手法:这首词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词只要用了对比手法、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对比手法首先是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这是贯穿全篇的。又用他人与“我’’作对比,乐与悲作对比。对比中显出“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在今年的元6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这样写以过去的欢乐反衬今朝的落寞与伤感。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2、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上阕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描绘了夕阳像熔解的金子一样璀璨;晚云如碧玉一样瑰丽,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元宵晚景图。在此,词人是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绚丽的元宵晚景,与上阕所体现的流离之苦、思家之痛及游玩的无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此更好地突现了词人家亡国破夫死的无限伤感。(五)课堂小结:全篇以元宵为主线展开铺叙,穿插今昔对比,用乐景写哀情,以过去的繁华反衬今朝的落寞,体现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念,对现实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六)教学反思□我想谈谈的是,这次教学重点一个发现。那就是无论自己准备的多么的充分,有可能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事情发,学生的思维是非常的活跃的。针对上片我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乍暖还寒”好还是“乍寒还冷”好,我自己设计的答案呢,主要是围绕这个天气的变化来答的,结果学生们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不仅有天气的变化这一层,而且还从南渡前后此人的情感角度来思考,真的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这比我仅仅简单的从一个方面来思考更加的全面、合理。在下片当中,我提的这样一个问题,也同样遭到这种待遇,就是针对“大雁”这种意象的理解,我设计的7答案主要是大雁是一种候鸟,能够南来北往,而词人清照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能够回到家乡。从而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一种感慨。我的学生们不仅结合词人的身世谈到了我说的这个方面,还运用典故“鸿雁传书”来说这只大雁就是以前为自己和丈夫传书的大雁,从而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深深怀念之情。因而,我们应该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或许比我们单纯上自己讲给学生的更多。限时作业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次第..岂无风雨铺翠冠儿....,.簇带..争济楚..风鬟霜鬓....2、在下列横线处填入相应的诗句。①落日熔金,,人在何处?,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②铺翠冠儿,,。3、指出“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这一比喻句的含义,并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提示: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与绚丽的暮云珠联璧合。词人是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绚丽的元宵晚景,与上阕所体现的流离之苦、思家之痛及游玩的无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此更好地突现了词人家亡国破夫死的无限伤感。4、这首词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词中运用了哪几组对比?有何表达效8果?提示:首先是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这是贯穿全篇的。又用他人与“我’’作对比,乐与悲作对比。对比中显出“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这样写以过去的欢乐反衬今朝的落寞与伤感。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本文标题:李清照《永遇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7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