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教版)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模式图人类社会环境环境物质能量废弃物影响影响1.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崇拜自然——”天命论”或“宿命论”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等)人类行为表现: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环境强大的制约力如图腾崇拜的产生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古代图腾崇拜的产生图腾崇拜是人类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教信仰现象。古代中国的图腾崇拜出现的比较早,在仰韶文化中期就出现了明显的图腾崇拜。如半坡人因为住在水边,以捕鱼为生,于是他们把鱼神化为自己的图腾。在他们的生活器具上到处都有鱼形纹、人面鱼纹;蒙古族的狼图腾崇拜等。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改造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和“因地制宜”人类主导性产业活动:栽培作物,驯养家畜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玛雅古观象台遗址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了呢?1.点拨:图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会造成污染。还可以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对生活在河水中的洄游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大坝水体产生的巨大压力可使地层断裂,诱发地震。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市的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92页活动题2.(1)点拨: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2)点拨: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3)点拨:农村: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毁林开荒、滥垦滥牧等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城市: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引发的生态破坏问题。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定修建一条渠道,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以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但是,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巨,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该县人民不畏艰辛,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清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活动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1、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是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表现?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好处?“人定胜天”思想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使清澈的渠水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缺乏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如果在引水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如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若缺乏科学论证,可能会导致滑坡;开凿渠道的碎石任意堆放,会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开渠过程中若破坏陡坡上的植被,则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要根据引水量的大小来判断。如果引水量太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3.会不会对该县及其邻县的生态环境产生负作用?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人地关系生产力水平时期“人地关系”认识工业文明农业文明采猎文明5环境问题尖锐4环境遭破坏6环境制约人类8征服自然7改造自然9崇拜自然2极大发展1很大提高3低下人地关系思想和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化1很大提高4环境遭破坏7改造自然2极大发展5环境问题尖锐8征服自然3低下6环境制约人类9崇拜自然小组讨论: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上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一样,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人地思想发展阶段人类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后果崇拜自然采猎文明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环境问题不严重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减弱,对抗性增强环境趋于恶化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寻求人地协调的道路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环境环境1.人类与环境密切的联系——人类通过生产或生活活动与环境发生联系人类社会物质能量CDA废弃物B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⑵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⑶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二、直面环境问题课本P93读图思考读图思考1读图思考2读图思考3读图思考4分组讨论读图思考1人们为什么要不断地扩大耕地面积?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读图思考2人们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举例?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读图思考3这些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你认为这些影响在短期内能消除吗?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利,使水产减少;开垦草场导致牧业缩小、草场过载、植被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这些影响会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不能消除。读图思考4耕地面积扩大了,但是并没有解决吃饭问题,而是越来越穷,请讲讲其中的道理?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解决不了原有的问题,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2、环境问题:⑴产生: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水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光污染滥伐森林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土壤次生盐碱化生态破坏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来源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2)生态破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试从人地关系图式体现的逻辑关系来区分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亦即输入环节出现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问题;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亦即输出环节出现的问题属于环境污染问题。①短缺的主要资源:②生态破坏的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的多样性减少⑵环境问题的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模式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暧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⑷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城市地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生态破坏原因——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密集原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地域差异①城乡差异:⑷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②国家差异:——地域差异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目前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加严重。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人的管理调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判断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条原则•只有一个地球(197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4)•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让地球充满生机(2002)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7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