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3、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5、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6、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8、课程标准: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1、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2、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3、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教与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4、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5、教育规律: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6、双规制:指在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升入一些有名的高等学校,毕业以后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各级管理人员。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比较差,主要是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很少有升大学的机会一般在上中学之前就进入劳动市场。7、教学模式:指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8、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9、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划分的课的种类,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七、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1、.程序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程序教学专家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提出的。应用:将教学内容按照逻辑顺序编排成若干前后衔接的便于学习的“小步子”学习材料,学习者在对“小步子”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在获得确认是否正确以后,决定是否进入下一步。2、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布鲁纳所倡导。应用:一般程序(1)提出问题(2)创设问题情境(3)提出假设(4)评价、验证,得出结论。3、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创立。应用:操作程序(1)单元教学目标设计(2)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群体设计(3)形成性评价(4)矫正学习(5)对未达标组进行形成性评价。4、暗示教学模式,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首创。应用:操作程序(1)教师说明新课文(2)教师读单词、句型或课文(3)播放音乐(4)学生分组(5)学生将课文再读一遍(6)重读所学课文(7)全体用新学的语言唱歌、做游戏或演戏。5、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由美国罗杰斯倡导。应用:操作程序(1)创设情境(2)个人和小组鉴别并追求他们的学习目标。八、设计教学法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创建,主张由学生自发的决定学习的目的的内容,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负责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九、道尔顿制美国人海伦.柏克赫斯特创建,特点是用学生个人自学代替课堂讲授,由教师把各科学习内容制成按月划分的作业大纲,规定应完成的各项作业。十、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十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教学设计即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是教师为上课及其他教学环节做的准备和策划工作。2、课堂教学即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他是教师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信息、情感交流和行为互动的主要环节3、作业布置与批改,是为了使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熟练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4、课外辅导,他是对上课的补充和延伸。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采取个别辅导还是集体辅导5、学生成绩检查与评定,可以用来指导师生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调节,从而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1.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2.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4.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5.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7.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8.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9.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尾部、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所长,获得最佳的发展。10.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11.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短暂活动或操作活动。12教学方法组合: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13.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14.谈话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15.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16.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17.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老龄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18.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19.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20.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21.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22.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23.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24.程序教学: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25.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26.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27.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28.特朗普制:这种教学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讲课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29.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30.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31.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32.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33.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也称终结性评价。34.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产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35.绝对性评价:用目标参照性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度量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别为目的。36.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37.效度: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38.难度: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39.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序,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40.论文式测验:是通过出少量的论述题要求学生系统回答以测定他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41.客观性测验:以评分客观而得名。它是通过出一系列客观性试题要求学生完成具有一定任务的作业来测定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验。42.标准化测验:是一种具有统一标准、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测验。43.电化教学: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的优化。44.教学媒体:是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主要分两类:一是印刷媒体,又称书本媒体,包括教科讲义、习题集、实验实习指南、学习指导书等等。另一是电教媒体,又称非书媒体、媒体,包括幻灯教材、录音教材、电影教材等。45.电教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主要用图像和声音表达教学内容,用电声、电光、电磁、电控等技术,进行制作与重放的一种音像教材。46.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本文标题:教育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0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