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0汉语言文学2班李艳萍2010114519一、结合拉波夫的研究,谈谈你对语言“异质而有序”的理解。以拉波夫的老师威因里希为首的社会语言学家提出语言是一个有序异质体。语言是一个“有序的异质体”。“有序异质”,核心是“有序”。这一理论认为,语言不是一种同质的系统,而是一种有序异质的结构。语言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变异,比方说,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发元音a绝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一个河南人说普通话,也绝不会跟上海人一个样子。但语言的这种表面上的混乱蕴含着深刻的有序性,形式上的不规则现象实际上对应着社会行为的某种规则现象。对有序之变异的研究是研究的一种更高境界。变异理论认为,语言不是一种同质的系统,而是一种有序异质的结构。语言中充斥着各种各样式的变异,杂乱而无序,呈随机分布。如果有序变异形式和非语言的异质要素(例如某一社会人群、某一种风格变体)或同质的语言结构要素有某种固定的联系,那么这些变异形式就摆脱了无序的状态而进入有序的行列,开始了它的演变进程。语言的变化首先从变异成分的变异开始,而后逐步地从这一社会人群扩散到其他社会人群而完成演变的过程。在语言共时中,存在着变异,而变异又体现了语言的变化,因而我们可以从变异中研究语言演变的具体过程。语言的共时变异既然体现语言的变化,那么我们自然有可能通过微观的变异去研究中观、宏观的语言史,为历史上已经完成的音变做出一些新的、具体的解释。历史上已经完成的变化遗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变化的结果,而变化的状态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可以根据正在进行中的音变的一些平行情况去推断历史上已经完成的音变的状况。拉波夫(W.Labov)曾提出两条原则,一条是一致性原则:历史记载中曾经起过作用的音变力量和现在起作用的力量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根据现在已得到充分经验支持的原则为历史上已经完成的音变做出一些合理的解释。另一条是伴随性原则:一组相互有联系的变化从这一人群扩展到那一人群的时候,不同的因素也会随之发生迅速的变化,从而使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动。“异质”指语言系统不是一种统一的“质”,是由不同的若干“质”共同构成的。这种“质”不是简单地指从语言系统外部混进来的,也不是指语言系统内部分化出来的,而是从语言系统的属性和功能角度对语言性质的一种认定。语言系统中不同“质”的成分叫变体,比如风格变体、地域变体、新老变体等等。这些不同“质”的成分组合起来就成为一个语言系统。所以要把语言系统分这么多不同“质”的变体,不是简单的形式分类,而是因为这些变体中常常会出现一种“叠置”现象,比如使用不同风格变体的人会对同一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使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表述为“同义(功能)异形”状态。“风格”反映了语言使用上的习惯、偏爱和态度,于是不同风格的选择常常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群体的倾向。考察这些不同的群体,发现他们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比如男女、老少、文化高低等,这种性别、年龄和文化因素称社会属性。这样,不同“质”变体中发生的“同义(功能)异形”的“叠置”现象,由于使用者具有不同社会属性的条件,那些原来看似没有规律的“同义(功能)异形”的“叠置”现象就呈现出有序性。“同义(功能)异形”的“叠置”现象称“变异”,由语言使用者不同社会属性控制而具有了规律,称“有序”。所以提出“异质”,想必因为是这些不同“质”的变体是变异发生的温床。事实上,语言变异和“有序异质论”没有必然的关系。语言变异是从语言演变的“经验基础”上发现的,是语言系统中客观地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一种能观察语言变化原因的窗口,也是能把语言的共时和历时研究关联起来的一个接口。“有序异质论”作为一种语言观,却是为了解释变异现象主观创建的理念或概念化的思想。“经验基础”是事实,“有序异质论”是理论,同样的事实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事实有真伪,理论有高下。当我们确定了“变异”是语言演变中的事实后,选择一种科学的理论来解释这种重要现象,就必然会成为引起关注的焦点。“有序异质论”是一种既不科学也不符合事实的理论和观念,有必要进行重新认识,以利于对变异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和说明,也有助于推动变异研究和历史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异质论无论在哲学、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特别是语言研究理论的建立上,都没有理论和认知价值,更不能理性地指导语言的科学研究。实际上,语言同质论对语言的变异现象同样可以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解释。同质论并不否认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只要区别本质和性质,正确把握质与量的关系,再借鉴系统论的层次和转化概念,完全可以把语言的整体和局部、一般与个别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同质论来说,本质的研究和性质的研究同样重要,只是由属性和功能体现的性质对本质来说,只是量的一种综合表现。这样的认识不仅解决了质与量的关系问题,还解决了不同层级和不同程度的质的差别问题。我们在研究语言变异现象的时候没有必要使用语言异质论来解释,更不能随便把语言统一定义为“有序异质系统”,当然,更不能在不同的语言学科或门类中将语言定义为意义不同的“质”。二、什么是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异、言语共同体、交际能力。“语言变异”是指说话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说话者语言表达系统出现的语言变异可能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和心理语言因素造成的。语言变异地域变异、社会变异和功能变异三种。言语共同体又叫语言社团、语言集团、语言社区,是指在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准则的人们的集合体。比如,云南景颇族中,说载瓦语和景颇语的社区是不同的语言社团,但就他们都使用汉语和民族语这一角度考虑,又是同一个语言社团。一个语言群体是一群人共享一套规范和期望,所使用的语言。如何准确定义语言群体是文献中的争论。言语社区的定义往往涉及到不同程度的重点放在以下:1、共享的社区成员2、共同的语言沟通早期的定义往往看言语社区的有界和本地化的群体生活在一起的人来分享相同的语言规范,因为他们属于同一个社区。它也被认为在社会规范的齐套应该存在。这些假设已被后来的奖学金证明个人通常会参加各种言语社区的同时,在不同的时间在他们的生活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规范,他们往往只有部分的挑战,社区可能是局部和无限的而不是地方,他们常常由不同的子社区不同的言语规范。与事实上的扬声器积极利用语言来建构和信号在特定的言语社区的成员操纵社会身份识别,言语社区的有界均匀语音规范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放弃了一个基于言语社区作为一个流体的社区实践模式。一个语言群体来分享通过活的语言使用一组特定的规范和相互作用,并可能因此出现言语社区的所有团体的互动频繁有一定的规范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这样的群体可以村,国家,政治的或专业的社区,利益共享,爱好,或生活方式的社区,甚至只是一群朋友。言语社区可以共享的词汇和语法规则都特别的设置,以及语言风格和流派,也是规范如何以特定的方式说话。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从广义上讲,校园文化是指高等学校生活和存在方式的总和,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学术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语用知识和能力,即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交际双方不仅需要知道交际话语的结构正确与否,还需要知道交际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可行性、得体性和目的性。这也就是说,交际能力使得本族语者能够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交际。
本文标题:异质而有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1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