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思想汇报——20××年×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自从参加了党校培训,系统地学习了关于党的知识后,我觉得自己的思想经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党的精神的认识方面。这学期,我又有幸地随政法与历史学院的老师及各二级学院被挑选出来的110多名同学于×月×日一起前往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陈列馆等地进行了一次考察学习。这次的考察学习使我深入了解了我们党所经历的艰苦卓绝、血雨腥风的历史,也让我切身接受了一次爱国爱党教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渣滓洞和白公馆。真的非常荣幸被选中来到了这座山城——重庆。之所以有幸,不仅是因为这里是美丽的山城,有别有韵味的夜景、文明深邃的人文,更是因为它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我们当代青年、当代共产党员的敬仰高地、英雄之城。这座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城,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这座城市的红色文化非常浓郁,踏足这片土地,您不能不想到江姐、叶挺、张学良,还有在我们的小学课本里让我们敬佩不已的“小萝卜头”宋振中,他们的英勇事迹无不在我们眼前一一浮现。歌乐山,一个如此动听的名字,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然而,六十年前,这里却是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几百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妇女甚至小孩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折磨和屠杀,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上的渣滓洞、白公馆。渣滓洞,一个原本就不会讨人喜欢的地方。渣滓洞在重庆市歌乐山麓,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集中营。该集中营三面靠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狱分内外两院,外院是监狱办公室和刑讯室,内院有一排男牢十六间,女牢两间。关押人员来源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筠(江姐)、黄绍辉、李青林、蔡梦慰等先后被囚于此,最多时达三百余人。渣滓洞集中营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诸如“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等醒目标语。抛开意识形态,不得不说当年国民党在监狱中的攻心战确实厉害,也难怪当时整个重庆地下党全军覆没,最根本的原因竟在于叛徒的出卖。据说,一个刚结婚不久的地下党被捕,国民党不断让其与新婚妻子见面,每次见面,这人都哭哭啼啼,最终在人欲与道义的交锋中,人欲占了上风,这人叛变了,一下子让几十个地下党被捕入狱,令重庆地下党损失惨重。今天,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进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渣滓洞监狱,呈现在眼前的仍然是一派萧杀的景象。院落的四周是虎视眈眈的碉堡、暗哨、铁丝网,院中的牢房是黑暗、潮湿、阴冷,仅三米见方的小屋。每个房间住十人左右,房中惟一通风的地方是那个巴掌大的窗户。看到一组组陌生的名单,看到一张张发黄的照片,眼前浮现出革命志士宁愿把牢底坐穿也视死如归的音容笑貌。进入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枪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地狱,阴森、恐怖,对于被关押的革命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守革命立场。细细读完每一则介绍,忽然很感动,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轻抑或年长,安然抑或忐忑,他们因为共同的身份被关进了牢房,他们因为共同的目标而面对酷刑也毫不示弱,他们坚持着——为了同一个信仰,那就是共产党。以至于敌人残忍的用机枪扫射时,没有一个人畏惧,国歌和口号一直不停地在枪声弹雨中响着,他们用生命最后时刻的宣言完满了对党的承诺——江姐说:“毒刑是太小的考验,共产党的意志一直是钢铁!”杨虞裳说:“我现在是在老虎凳上保卫我们的党。”蓝蒂裕在给儿子的遗嘱中写着:“以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为美丽的园林。”……甚至叛徒冉益被枪决前写信给老婆说,他在死后不要收尸,与草木同腐。看着这些革命志士的宣言,我再一次感到革命信仰的无穷力量,正是红岩精神,支撑无数革命先烈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走上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道路,无数次面对敌人的血腥酷刑,始终不改初衷;多少次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始终坚守信仰。除了渣滓洞,我们还去了白公馆。白公馆位于重庆沙坪坝郊区,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原白公馆大门终日关闭,从侧面一小门进出,原储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洞。至今,看着那阴森森的地牢和布满刑具,悬满怪石的刑讯洞,我的心仍忍不住颤抖。要有多坚韧的意志和决心,才能抗住严刑和每日所见的软化标语,将自己的一切献身于革命事业,永不背叛!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还了解到,白公馆关押的除息峰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黄显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志、周从化、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皆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1949年10月1日,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后,革命者欣喜若狂。被关押在白公馆监狱的罗广斌、陈然、丁地平等难平心中的激动,他们用一床红色的被单和几个纸剪的五角星作了一面红旗。红旗做好以后被藏在牢房的地板下,胜利的前夜,除了罗广斌同志脱险以外,其他同志全部光荣牺牲。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由狱中革命志士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的,由罗广斌同志亲自起草的“狱中八条”:“第一、防止领导腐化……”,这是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党员们仰望希望的曙光,集体留给党组织的遗书,是在自知生命难以保全之时,留给后人们的告诫。这些勇士们哪怕面对死亡,依然不忘为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他们强烈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而在党的自身建设中最重要的是领导班子的建设,在领导班子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防止领导成员腐化。这是狱中同志们痛切感受到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训。早就有人说过,“举自一人,贤否或有阿私;举自公众,贤否难逃公众。”先烈们用生命承载的这八条遗训,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建设性的意义。党风廉政建设愈唱愈响,可贪污腐败、无乱作为的事时有发生,甚至愈演愈烈。究其根源,是当今制度建设不合理、对官员监督不力,导致权力相对集中从而滋生腐败。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更是有必要用心领会这八条遗愿,无论我以后从事何种工作,遇到何种困难,我都会衷心拥护党的事业,以它为标尺,衡量自己的做法是否给了大多数人利益,是否坚守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坚守的原则。参观完之后,我感慨万千,回想起那些长期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绝不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叛变,不消沉,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支撑着自己的革命烈士们。在那漫长的艰苦岁月里,即使阴暗的环境,日日不断的摧残折磨,他们仍用比磐石还要坚定的意志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和意志才能筑起中国革命固若金汤的精神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胜利。虽然这次的行程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它带给我的教育和影响却不是朝夕之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接过先辈的旗帜,使革命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相信更坚信,红岩之城、革命之城必将成为我人生的敬仰高地!
本文标题:思想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2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