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浙江民宿的乡村性解析与营建策略
ISSUE3JUN.2018/JOURNALOFHUMANSETTLEMENTSINWESTCHINA/080浙江民宿的乡村性解析与营建策略*AnalysisandConstructionStrategyonRuralityofZhejiangHomestay傅嘉言贺勇孙姣姣FUJiayan,HEYong,SUNJiaojiao摘要民宿产业被视为乡村振兴与活化的主要有效途径之一。以16个莫干山民宿为典型样本,梳理浙江民宿的现状特征。进而,提出民宿“乡村性”的营建概念,并且对“乡村性”的内涵进行系统解析。结合浙江、台湾地区优秀项目实践案例,归纳与评价营建“乡村性”民宿的关键要素,详细阐述乡村性民宿的设计策略。关键词乡村民宿;乡村性;营建;产业;生活Abstract:Thehomestayindustryisregardedasonevalidwayofruralrevitalizationandactivation.Basedon16typicalsamplesinMoganMountain,thispapersummarizespresentfeaturesonZhejianghomestay.Furthermore,itproposesandanalyzestheconstructionconceptofrurality.Then,itinducesandevaluatestheessentialfactorsofruralityonhomestayandexplainsitsdesignstrategythroughcasestudyinZhejiangandtheTaiwanregion.Keywords:RuralHomestay;Rurality;Construction;Industry;Life0 引 言2012年至今,民宿一直是浙江乡村炙手可热的业态形式。建筑、旅游领域的论坛、期刊、杂志对民宿的研究不断,并且常常围绕着“乡味”、“乡愁”、“寻根”等具有乡村意象的词语进行讨论[1]。政府、建筑师、规划师、投资者等等,甚至把民宿对乡村的意义升华到“乡村振兴”、“文化责任”的高度。一些“设计下乡”所呈现出的高端民宿产品,尽管具有乡味十足的外在,却仍然遵循“类城市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浙江,它们虽然很好地满足了一部分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依然习惯“类城市化”服务和消费逻辑的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在浙江乡村民宿建设释放出极大发展空间和城市居民对乡村不同层次需求亟待满足的现状下,需要探索“多元化”的乡村民宿营建模式,以作为高端民宿产品的补充。1 浙江乡村民宿的现状特征截止2017年10月17日,浙江客栈民宿以5669家的数量位于中国大陆地区第二名①。浙江民宿的区块聚集现象较明显,各民宿区块亦围绕于不同的旅游主题,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安吉县的农家乐区块与舟山市的渔家乐区块是浙江民宿规模化发展的先驱,德清县莫干山的洋家乐区块是大陆民宿热潮的引爆点,丽水市、桐庐县、余杭区区块作为后起之秀,率先提出了“农家乐综合体”和“民宿+”的乡村营建理念。其中,德清县莫干山民宿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该民宿区块的“乡村旅游”模式的更新和发展。作为代表了浙江民宿发展方向和缩影的领军者,莫干山民宿甚至对整个大陆民宿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选取莫干山民宿2011年至2017年时期的16个典型样本②,对样本的经营主体、经营规模、主要活动、平均价格分别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图1-4)。可见,莫干山民宿以外地投资者为主要经营主体,本地投资者与返乡投资者的比例之和仅为12.5%;民宿经营规模较大,拥有15间以上客房的民宿数量比例超过50%;除食、住外,民宿所提供的主要活动为高尔夫、游泳;1000元以上民宿数量的比例之和达到81.25%:DOI:10.13791/j.cnki.hsfwest.20180313傅嘉言,贺勇,孙姣姣.浙江民宿的乡村性解析与营建策略[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03):80-84.中图分类号TU2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304(2018)03-0080-05作者简介傅嘉言: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博士研究生贺勇(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教授,heyongwl@zju.edu.cn孙姣姣: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841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7E080015)◎乡土民居研究2018年第3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81由此,莫干山民宿的营建模式在本质上是“类城市化”建设,即使平均价格普遍较高,它们也仍然持续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关注与追捧。居高不下的人气说明外地投资者对“乡村旅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无疑是成功的。尽管乡村能够包容以“类城市化”理念建设的高端民宿的存在,但是它们不应该完全取代本地人经营的民宿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角。2 乡村性概念的提出与解析民宿的有趣灵魂往往在于本地人主体,它的核心魅力又源于主体对历史情怀和生活理念的氛围营造。从社会角度看,如果本地人失去实际话语权,也无法参与和享受由乡村发展所产生的利益与成就,那么乡村就会逐渐沦为城市的附属品,甚至会不可逆地破坏乡村的环境和背离“宜居、宜业”的目标。因此,相对于“类城市化”,以“乡村性”为出发点,不忘“乡村振兴”初心,探讨民宿“多元化”营建的可能性,将对整个民宿营建体系的健全、营建水平的提升以及可持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1乡村性的定义与意义乡村性是乡村生态资源、经济生产、聚落生活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特征表现[2]。民宿作为生活容器的同时,与乡村之间存在与生俱来的内在联系,具有乡村性。台湾地区2001年版《民宿管理办法》③与浙江颁布的2016年版《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④,都强调了民宿密切结合本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与生产活动的必要性,在本质上,这些都反映了人民政府对民宿乡村性的高度重视。因此,以乡村性为导向的民宿营建,是帮助建立良性的乡村利益主体和客体关系的渠道[3],也是让消费者、生产者都能够感受到土地的真实、心灵的安宁的方式,亦是对城市中心主义的对抗与补充,更是使乡村重新获得内在力量的发展途径[4],它让乡村是乡村。2.2乡村性的内涵与解析乡村性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独特属性之一,是与“对立、快速、陌生”的城市性相反的一种“和谐、缓慢、友善”的状态。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性是乡村特色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5]。在地理学上,乡村性是直接描述乡村的指标,体现乡村产业结构关系与资源价值[6];在旅游学上,乡村性的内涵被概括为地域条件、旅游资源、社区参与、产业本地化和可持续发展等5项具体内容[7]。不同学科对乡村性有着不同解析,但是核心观点均表达了落实于乡村产业升级能够更加持续地、有效地活化乡村[8]。目前,浙江民宿多着眼于第三产业旅游业“宿”的需求,作为居住场所,它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如果将民宿单体建设与乡村总体产业规划结合考虑,在居住功能上增加农事体验、创意农业的可能性[9],就能够促进乡村一二三产的联动与深度融合,进行综合开发与改革。因此,本研究通过提出民宿的乡村性概念(图5),探索具有乡村地域特色和“农林牧渔”生产活动的复合型民宿的营建策略,将民宿作为在地融合乡村产业与乡村空间的载体,从生产、生活、生态等3个方面,还原“体验式”以及具有“真实性”的乡村美学。2.3乡村性民宿与“类城市化”民宿的区别民宿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乡愁”和实现他们的“田园梦想”,还是为了盘活乡村资源、激活乡村活力、保证乡村居民主体?这个问题是判断乡村性民宿与其他民宿的临界线。乡村性民宿赋予消费者一种具有“真实性”的乡村生活方式,强调消费者的参与和体验,重视在民宿营建中本地居民的介入以及产业的融入。“类城市化”民宿能够解决一部分市场需求,比如,消费者希望与外部环境隔绝,保证私密性;或者希望通过它们满足社交网络影响下快餐文化的心理感受。但是,从乡村长期发展的目标上看,目前,这些“类城市化”民宿缺少可持续性。若乡村成为资本的“飞地”,完全占领乡村资源,资本将成为获利方,本地居民将从乡村主体成为民宿打工客体,失去维护乡村家园环境的话语权,让原来作为“乡村振兴”途径和媒介的民宿,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地消耗乡村内在活力。图1 16个莫干山民宿样本经营主体分析表Fig.1thebusinessentityanalysisof16MoganMountainHomestaysamples图3 16个莫干山民宿样本所提供的主要活动分析表Fig.3themainactivitiesanalysisof16MoganMountainHomestaysamples图2 16个莫干山民宿样本经营规模分析表Fig.2thebusinessscaleanalysisof16MoganMountainHomestaysamples图4 16个莫干山民宿样本价格分析表Fig.4thepriceanalysisof16MoganMountainHomestaysamplesISSUE3JUN.2018/JOURNALOFHUMANSETTLEMENTSINWESTCHINA/0823 民宿乡村性营建的要素与策略3.1民宿乡村性营建的关键要素“乡村性”不是一种名词式、完成时的静止状态,是一种动词式、进行时的持续状态,乡村性营建是乡村“生产、生态、生活”永续经营的一种方式[10]。乡村性民宿作为融合乡村资源的表现形式之一,集“本地人所有”、“小规模经营”、“生产生活介入”与“生态环境融入”4个特征为一体。本地人所有:本地人能够直接提供村民的生活方式,给消费者真实的乡村体验,另外,本地人与乡村为利益共同体[11],不会短视地“利用乡村”,会可持续地“经营乡村”。小规模经营:更加容易体现民宿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满足个性化体验的需求。调研结果显示,5间以下客房的民宿,本地人主体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行运营、管理的工作。民宿规模越大,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越低,导致乡村性越低。生产生活介入:高端民宿较注重消费者的视觉体验,但是生产、生活、生态的总体策划所带来的乡村体验远远不局限于此,除视觉外,还能够提供文化、习俗、情感等的多重感受。生态环境融入:自然不再是乡村的背景,它融入文化与传统,呈现出环境与文化的深层价值。在设计工作过程中,应该怀着对自然的敬畏精神,否则将对乡村的生产、生态、生活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在乡村性实现过程中,除专业责任外,建筑师也应该同时承担社会责任。民宿乡村性营建也需要统筹集合各方力量参与,这些都需要建筑师在过程中的引导与协调。比如,张雷主持的“莪山实践”系列项目[12],民宿、图书馆、书局、博物馆难以分别形成较大影响力,将它们联合,营建系列建筑物为立体乡村生活体验网络,却极大地激活了乡村公共生活场所,由莪山畲族乡本地人经营[13],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设计只是民宿成功的小部分手段,大部分需要依靠乡村集体配合共享资源[14],真正参与营建事件,形成可持续产业关系网络(图6),一方面,消费者能够身临其境体验真实乡村生活,另一方面,乡村集体经济能够真正获得利益,得以可持续发展。3.2民宿乡村性营建的设计策略3.2.1“产业化”的总体规划“产业化”总体规划的关键是让产业“独立体”转变为“共同体”,使一二三产升级、转型、融合以活化乡村,将乡村生活、生态与生产统筹考虑,实现三位一体。综合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教育文化、展览展示、生态休闲等产业拓展项目,打造集“食+宿+行+娱+购+育+美”于一体的在地平台,达到资源整体运作与乡村永续经营的目标。比如,台湾地区的人气民宿“卓也小屋”,将种蓝、采蓝、打蓝、建蓝、蓝染等乡村一二产升级为旅宿乡宴(图7)、农事体验、蓝染教育、蓝染艺术(图8)等相关项目,实现产业转型与深度融合。始终围绕“蓝染”产业营造主题空间,进行“产业化”总体规划,拯救并且发扬拥有3000年历史的“蓝染”乡村产业文化。3.2.2“场所化”的整体设计“场所化”整体设计是在深度提炼本地的自然资
本文标题:浙江民宿的乡村性解析与营建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2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