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九、华兹华斯《咏水仙》(18-19世纪)(133-134)1、华兹华斯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主要作品有:《丁登寺》《孤独的收割者》《序曲》。2、浪漫主义:18末-19世纪初前30年欧洲文学的主流。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崇拜大自然,,将大自然和资本主义城市文对立;重视民间文学;艺术上喜欢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3、“湖畔派”:湖区多塞特郡乡间生活的一批诗人,寄情湖区山光水色,歌颂大自然,用自然美否定城市文明的丑。代表为:柯勒律治、骚塞、华兹华斯。1798年出版《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在序文中提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流流露。”4、《咏水仙》的思想内容: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感;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归宿的情怀;人的本性与自然精神本性上相一致的观点。以水仙花为代表的大自然的欢快、美好、淡泊和充实,恰恰是丑恶社会所不具有的,从而暗喻了他对城市文明所带来的丑恶现实的否定。5、《咏水仙》的艺术特点:体现了浪漫主义注意主观抒情的特点。不受古典主意格律的束缚,语言朴素、淡雅、平实。6、华兹华斯开创的诗风特点:注重主观抒情,形式和格律自由舒展,不须受古典主义诗歌戒律的束缚,语言清淡、朴素、平实。7、华兹华斯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地位:首先、重视人与大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其次、注意自然可感而着意捕捉细节的同时,又注意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挖掘情感变化;再次,既有宁静的沉思,又有丰富的想力力,包含着浓郁的哲理;第四、诗作形式和格律自由舒展。8、背诵全文: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荡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象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通向远方仿佛无穷无尽;一眼望去就有千朵万朵,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粼粼湖波也在旁欢跳,却不知这水仙舞得欢俏;诗人遇见这快乐的伙伴,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我久久凝视――却未能领悟,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这景色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十、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十九世纪)(136-152)1、拜伦,英国诗人。(1788-1824),生于破落贵族家庭,从小形成忧郁、孤独、反抗的性格。2、诗集《懒散的时刻》、《英国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新娘》、《海盗》)(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卢德分子之歌》《审判的幻景》《青铜世纪》《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堂璜》(未完成)曼弗雷德(哲理诗)3、主要人物:恰尔德·哈洛尔德;贝拉乔;奥古斯丁娜4、鲁迅对拜伦的评价:“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于荡涤,……不克厥敌,战则不止”5、“拜伦式的英雄”――孤傲的反抗者,蔑视“文明”社会的宗教与道德,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但又脱离群众,带有浓厚的悲观绝望情绪。6、奥古斯丁娜形象:萨拉哥撒保卫战的女英雄,反抗暴政,对自由充满坚定信念。7、大海的意象: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大海是一种自由的力量,具有反抗暴政,反抗邪恶的象征意义,但同时也表现出人在大海为代表的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的消极情绪。8、主题:反对侵略,反抗暴政,追求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争。9、艺术特点:1、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2、抒情与叙事有机结合,抒情为主,叙事为副。3、语言生动流畅,极富感情色彩。10、背诵两段诗句A、(五四――四行)是否因此激动了那西班牙的女郎,她把放松弦线的琴挂在柳树上,而和短剑结了好,不再象女性,勇敢地走向战场,把战歌来高唱?B、五六――七行爱人战死后,她没有流无用的眼泪,首领牺牲后,她站上她危险的岗位,伙伴逃奔啦,她阻止这卑贱的行动,敌人退了,她率领人马去追踪,谁能给死去的爱人更大的安慰?谁能象她似的为殉难的首领复仇?男儿伤心失望时一个女郎却把残局挽回!C、九六――四行莫非暴君都非由暴君来征服不可,而自由之神却连一个卫士或儿女都没有,不能象哥伦比亚那样拥有这类人物,在她象武装的处女神巴拉斯似的跳出来后?十一、维克多·雨果《希腊孩子》《四日晚上的回忆》(十九世纪)(154-158)1、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19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法国诗人、小说家、戏剧家。2、雨果作品:诗集:《东方吟》、《秋叶集》、《黄昏之歌》、《心声集》、《光与影》、《惩罚集》、《静观集》、《历代传说》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九三年》《希腊孩子》出自《东方吟》;《四日晚上的回忆》出自《惩罚集》3、写作背景:《希》――1822年西奥岛上的希腊人发动反抗土耳其压迫的独立斗争,被镇压。《四》――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解散议会,背叛共和制。12月4日,一个七岁男孩在上街购物时被枪杀。4、《“克伦威尔”宣言》:提出“浪漫主义的真正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反对古典悲剧的形式法则,主张戏剧师法莎翁,争取更大的自由与真实。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5、“《爱尔那尼》大战”:1830年上演的颂扬反抗社会的浪漫主义英雄的剧本。引发了古典主义卫士和浪漫主义斗士之间的正面冲突,以浪漫主义取得胜利而告终。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6、《希腊孩子》的三重恐怖,四重主题:三重恐怖:本该美丽的西奥岛却因为土耳其的铁蹄变成一片焦土本该欢乐歌唱的孩子却让泪水充满了蓝色的眼睛本该索要鲜花飞鸟的孩子却只要子弹和火药四层恐怖:人类不同民族之间的征伐对美丽大自然的摧残是令人憎恶的侵略战争对希腊西奥岛家园的破坏是令人愤怒的希腊孩子不屈的抗击是令人敬佩的战争对儿童心灵的扭曲是发人深思的7、《希》的艺术特征:反向逆接的手法、对比手法(今与昔、焦土与美景、少女与少年)、鲜明的画面感、联想丰富、格律自由、激情充沛。8、《四》主题:控诉了波拿巴反动政权的残酷,揭露了政治野心家的惨无人道,揭发了反动统治者冠冕堂皇口号下的罪恶,深刻剖析了专制主义者反对共和制的根本原因:专制无非是政治野心家最大专权和专利的保障,为了获得这一保障,反对政治家不但残酷镇压抵抗者,而且不惜伤害无辜者甚至儿童。9、艺术特点:朴实无华,冷静的写生式笔法,风格朴素直白;沉缓低唱的语言形式;典型细节的刻画。10、背诵部分你要什么?美丽的孩子,该拿什么给你,才能喜洋洋拢合,兴冲冲理齐你洁白肩头那未遭铁剪凌侮的金发,它们在你美丽的额上哭泣,恍若咽呜的河柳?什么能驱散你溟蒙的愁影?是蓝如你眼睛,环绕伊朗暗井的百合花?还是圣树的硕果?那棵树很大,飞驰百年,才能从浓荫中奔出一匹骏马。你是否会微笑,若给你一只林鸟?它的歌声比双簧管更柔丽,比饶钹更响亮。你要什么?花?美果,或奇鸟?“朋友”希腊少年,那蓝眼孩子回答:“我要子弹,我要火药。”十二、普希金《咏大海》(十九世纪)(162-165)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文学的始祖,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2、作品情况:早年:抨击暴政,揭发农奴制――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农村》流放期间:长篇叙事诗《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契萨拉伊的泪泉》波洛金诺村期间:诗体长篇小说《叶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1837年:《上尉的女儿》,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又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俄国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称他为“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自他之后,俄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先进之列。3、大海的象征意义:“大海是自由的元素”,是自由的象征,诗作是诗人献给大海的赞歌,也是歌唱自由的赞歌。歌颂自由的大海与对专制统治的反抗是相关联的。4、抒情层次:歌颂大海的自由;对大海各种情态的喜爱;对压抑禁锢的忿懑;对自由英雄的向往;反转“告别”的诗意,让大海的自由精神与自己同在。5、思想主题:追求自由,反抗专制,时代的革命精神。6、艺术特点:突出主观抒情性,写实与象征结合,对比比照,前后照应。7、背诵部分:A再见吧,自由的原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呀,大海!多么常常的,在你的岸上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B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的山岩,你的海湾,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十三、惠特曼《斧头之歌》(167-178)1.惠特曼是美国著名诗人,被称为“热烈的激进民主政治家”。若用一个字概括草叶集,就是“民主”一词(惠特曼语)2.《草叶集》――歌颂“自我”,抒发“人的力量与活力的《自己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为你,啊,民主哟!》赞颂蓬勃发展的美国,赞美普通劳动者的伟大人格和创业精神的《斧头之歌》《我听见美洲在歌唱》反对蓄奴制,悼念林肯,号召人民起来参加废除蓄奴制斗争的《敲呀!敲呀!鼓呀!》《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赞美欧洲革命、批判美国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的《欧罗巴》《不,今天别向我提到那重大的耻辱》诗集的基本主题是讴歌民主、自由和人类平等。最终版收诗近400首。3、斧头的象征意象:劳动人民与劳动者创造力的象征。4、草叶集的主要思想内容:讴歌劳动创造与开拓精神;揭示劳动者一定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成为新生活的主人道理;只有通过开拓与创造的劳动才能建立真正理想社会的情怀。5、艺术特点:象征手法与具体实物相结合;自由体重复手法的运用;以重复,排比、平行等手段加强诗作的节奏和气势,形成雄浑、奔放、粗旷、豪迈的风格。十四、司汤达《红与黑》(180-199)1、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24年发表达的美学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美学宣言,提出“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现实状况”的现实主义主张。《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批判现实主义是欧洲19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取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高尔基)赞美司汤达是有对生活“周密的观察和对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歌德)2、主要作品:美学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小说《阿尔芒斯》《法尼娜·法尼尼》《红与黑》《吕西安·娄凡(红与白)》(未完成)《巴马修道院》3、《红与黑》中的主要人物:于连,德·雷纳夫先生(市长)及夫人,德·拉莫尔(候爵),玛蒂尔德(候爵的千金),瓦勒诺(贫救所所长)马斯隆(教士)谢朗神父,4、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欧洲19世纪一个主要的,也是最壮丽、最有益的文学流派(高尔基)。要求作家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和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精神;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人道人义和个人主义;艺术上采用“典型化”的手法,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5、政治小学与“1830年纪事”:作品深刻反映了1825-1830年,法国王朝复辟后期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19世纪头30年间历任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行将就木的贵族阶级竭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加强宗教统治,扼杀自由思想;自由党人发起咄咄逼人的进攻。从上层到下层,人人都在为权力、金钱、不择手段,钻营奔走。6、于连基本性格: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青年野心家典型。矛盾的性格,对社会的反抗与对社会的妥协是结合在一起。究其原因,他的奋斗目标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最终目的无非是爬到上流社会。爬上去是全部的激动与动力之所在。由于缺乏高尚的目标,因此以
本文标题:外国文学复习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2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