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五章-现代汉语语用教案
第五章现代汉语语用第一节语用概说教学目标:1.理解“语用”、“语用学”、“会话”等基本概念。2.了解话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制约话语交际的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话语交际的原则;制约话语交际的因素。教学难点: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解教学内容:一语用和语用学(一)语用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运用语言符号进行具体的言语交际活动就是语用。语用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说话人运用语言恰当地表达,听话人准确地理解并积极地回应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其直接结果就是把抽象的语言符号变成具体的话语。例如:①今天我累了。这是一个由语言符号及其规则组合而成的抽象的句子,当它没有进入交际时,表明的只是“某天某人累了”这样的泛指意义。至于具体指哪一天,哪个人,有何含义,不得而知。但它一旦被任何人用来交际,进入具体的语境之后,就成为具有具体意义的话语了。假定2001年9月1日这一天一个叫张三的人说了这句话,那么句中的“今天”就确指2001年9月1日这一天,“我”确指张三这个人,这句话表达的就是“2001年9月1日张三累了”这一意义。可见,句子一旦进入交际,其意义就具体化明确化了。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事实上,说话人说这句话,不会仅仅只是为了说这句话,或只是表达这句话的字面意义,而往往是话中有话,意有所图的。其真正的含义和意图往往借助具体语境得以显现。可以设想,如果张三下班回家,一进门就躺在沙发上对他的妻子说“今天我累了”,显然表达的就是“请来关心关心我吧”之类的含义;如果当妻子叫张三去做饭时,张三说“今天我累了”,显然表达的是“我不能做,你去做吧”之类的含义;如果张三上班时伏在办公桌上打瞌睡,其上司把他叫醒了,他说“今天我累了”,显然表达的是“情况特殊,请不要批评”之类的含义;如果午休起床时妻子叫醒张三,张三说“今天我累了”,显然表达的是“让我多睡一会儿吧”之类的含义。可见,句子进入具体的语境用于交际,不仅其字面意义具体化明确化了,而且还能产生言外之意。而且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往往产生不同的言外之意。这就是丰富多彩的语用现象。(二)语用学语用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语用即言语交际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重点研究言语交际者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如何利用语境,准确而得体地运用语言和理解语言。主要包括言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语用意义的获得及推导、制约言语交际的因素、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语体和风格等。(三)语用学与相关学科语用学是源自多个学科领域不同角度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研究范围宽,涉及面广,因此与很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最直接的是语义学和修辞学。人们由于对语用学和语义学的理解各有不同,因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看法颇有差异。语用学派认为语义学是语用学的组成部分,语义学派则认为语用学是语义学的组成部分。我们赞同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的看法,认为语用学和语义学是彼此不同而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两个研究领域。语义学和语用学都研究语言的意义,这是共同之处,但两者研究的意义具有本质的不同。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系统中的语句的认知意义,即语句本身的不受语境制约的静态意义;而语用学研究的则是言语交际中的话语的意义,即进入交际的语句在具体语境中获得的动态意义。例如前面所举的“今天我累了”这句话,语义学研究的是它所表达的“某天某人累了”这层认知意义,而语用学则主要研究的是隐含在字面之下的“请来关心关心我吧”“我不能做饭了,你去做吧”“让我多睡一会儿吧”之类的言外之意。可见,语义学揭示的是二元关系的意义,它表明的是“X的意思是Y”,而语用学则主要揭示的是三元关系的意义,它表明的是“通过X,S的意思是Y”。例如:②(小王请小张到家里吃饭,小王拿起酒瓶欲给小张斟酒,小张马上说)对不起,我心脏不好。就这个例子而言,语义学要揭示的是,“我心脏不好”这句话(X),表达的是“心脏有毛病”这一意义(Y);语用学要揭示的则是通过“我心脏不好”这句话(X),得知小张(S)要表达的是“我不能喝酒”这个意思(Y)。语用学与修辞学也有密切联系,莫里斯把修辞学称作语用学的先行学科。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最大共同点,就是都研究语言运用问题。但它们的研究兴趣不同,修辞学仅仅立足于表达的角度,关注的重点是语音的调配、语句的选择、辞格的运用、语体风格的调适等具体方面,对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依据其表达效果判别优劣,总结出各种修辞技巧;语用学则立足于言语交际这一广阔的视角,重点研究言语交际者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如何利用语境,准确而得体地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因而除了修辞学所关注的那些具体问题之外,它更关注语用意义的获得及推导、言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制约言语交际的因素、话语的表达和理解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构建话语分析理论,寻找语言运用规律,因而更具理论色彩。此外,语用学与语言学各部门,与哲学、心理学、逻辑学、文化学、社会学、美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二语用意义(一)语用意义的特点语用意义是语用学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所谓语用意义,是指言语交际中的话语在具体语境中所获得的临时性含义。它是话语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语用意义不同于语言系统中静态语句的认知意义。例如:①你的小狗跑了。这是一个没有参与交际、没有任何语境背景的抽象句子,它表达的只是“某人的小狗跑掉了”这一泛指意义,不具体不明确。这是该句子的认知意义,而不是语用意义。语用意义也不同于话语本身所直接表达的内容,即话语的字面意义。例如:②(小王看见小李的小狗溜出来了,跑去告诉小李说)你的小狗跑了。例②中“你的小狗跑了”是具体语境中的话语,它具有具体明确的内容:“小李所养的那条小狗跑掉了。”这是该话语本身所直接表达的内容,即通常所谓字面意义,也不是语用意义。而该话语所隐含的“你赶快把它抓回来”这一言下之意,才是语用意义。语用意义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依附性语用意义是依附于具体语境而获得的,不能脱离语境而存在,一旦脱离或改变了它赖以产生的语境,有的语用意义便会消失。例如:③(盛夏,小陈到老张家做客,见空调未开,便说)今儿天气真热!例③的语用意义是“请把空调打开吧”,如果脱离了语境,或是换一个语境(比如在走路时说这句话),它的这个语用意义就不复存在了。2.不确定性因为语用意义是话语在特定语境下的特定含义,因而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同样的话语也会产生不同的语用意义。比较:④(老张在老李家聊天,太阳落山了,老李还在滔滔不绝,老张看着窗外说)天黑了。⑤(太阳落山了,老王对着在楼下玩耍的孙子喊道)小强,天黑了。⑥(下班回来的老李,对着看电视的老伴说)天黑了。⑦(老陈就着窗外黄昏的余光看书,老伴关切地说)天黑了。⑧(下班时间到了,小王对正在伏案工作的科长说)天黑了。⑨(儿子闹着要自己下楼玩,妈妈说)天黑了。以上6例都使用的是字面上并无歧义的同样的话语“天黑了”,但由于语境不同,各自所表达的语用意义也就不相同:例④的语用意义是“我该回家了”,例⑤的语用意义是“赶快回来吧”,例⑥的语用意义是“该做晚饭了”,例⑦的语用意义是“不要再看了”,例⑧的语用意义是“该下班了”,例⑨的语用意义是“不行”。3.非规约性语用意义虽然离不开话语的字面意义,但却是依靠具体语境临时获得的,因而它与话语的字面意义并无必然的固定的规约性联系。例如上面所举的“我该回家了”、“不行”之类的语用意义,跟话语“天黑了”并无必然的固定的联系。又如,听到“太冷了”这句话,如果是在夏天开了空调的房间里,其含义可能是“把空调温度调高点儿”;在冬天的房间里,其含义可能是“关上窗户”;在空旷的野外,就既不是“把空调温度调高点儿”,也不是“关上窗户”,而可能是“咱们回家吧”的含义。所以,语用意义具有非规约性,它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4.可推导性由于语用意义是说话人借助具体语境和特定话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和意图,因而一定能被受话人所推知,否则就无法实现交际目的。听话人一方面根据话语的字面意义,另一方面根据话语交际原则的各项准则,推导出相应的语用含义。例如:⑩王军霞是东方神鹿。王军霞是著名的长跑运动员,不是神鹿,但说话人偏要这么说,而且持合作态度,可见说话人是想要表达某种语用意义。人们知道,“鹿”是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神鹿”当然跑得更快,因此从“王军霞是东方神鹿”中可以推导出“王军霞是跑得最快的女长跑运动员”的语用意义。(二)语用意义的获得语用意义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具体语境和特定话语。只有当特定的话语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才能产生语用意义。语境是语用意义的决定因素,话语是语用意义的表达形式。例如语言中“水”这个词,当它没有进入交际,处于静态状况下,只是表示一个概念而已,只有词汇意义,并无语用意义。但在下面的情形下它便成为话语,并获得语用意义:①(小王边走边说话,不留神差点踩着小水坑,同行的小陈马上拉了一下小王说)水!“水”在这里是进入言语交际的话语,在这个特定语境的帮助下,这一话语形式便获得了“当心,别踩着水”这一语用意义。此外,语用意义的获得还必须依赖于言语交际者(发话人和受话人)的真诚合作,否则语用意义无法得以确认,或者是无效的。例如:②小胡:明天晚上我俩一起喝几杯,怎么样?小周:谢谢!(委婉拒绝)小胡:那好,明天晚上六点钟我在稻香酒店门口等你。小周:不!不必客气了。发话人小周所说的“谢谢”其语用义既可以理解为“行,我一定去”,也可以理解为“对不起,我不能去”,意思不明确,所以受话人小胡把小周拒绝的话误解为接受之意。显然,例中“谢谢”所表达的“对不起,我不能去”这一语用义是无效的。语用意义是隐性的,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正确的推导,才能理解和接受。三话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一)话语交际的过程1.话语交际的宏观模式话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发话人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组织成一定的话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受话人,受话人依据发话人的话语和特定语境来理解发话人所表达的意思,并按一定的规则作出相应的反馈,这是一个基本的交际过程。话语交际有两种方式,一是口头的,一是书面的。口头话语交际的最典型形式是会话。从宏观结构整体看,会话通常由“开头语列—主体语列—结束语列”这样一个模式构成。会话的“开头语列”,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场白”,它既为切入正题做铺垫,也借以试探主体会话是否可以进行。“开头”的方式很多,有的采用打招呼的方式,如“你好”“你早”,使用呼唤语“同志、先生、妈妈、小李”等;有的采用询问寒暄的方式,如“忙吗?”“有空吗?”“有件事你知道吗?”“喂,你还是老样子呀!”等;有的采用自荐的方式,如“我是刚调来的小王”“我是保洁公司的”等;有的采用命令的方式,如“来,我跟你商量一件事”“我们谈谈吧”,等等。发话人发话之后,受话人予以应答,完整的会话开头就形成了。如果受话人顺应了发话人的意思,表明可以合作,那么就自然过渡到主体会话了。会话的“主体语列”,是会话的正题、核心。根据表达需要和交际双方的志趣等,时间上可长可短,方式上可以是轮流发话,也可以在轮流发话中添加“插入语列”。所谓插入语列,就是添加在话轮或话轮对中间的话语。例如:①小王:请教一个问题,英国逻辑学家莫里斯……小李:不对,莫里斯是美国人。小王:噢,是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他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使用了“语用学”这个术语?小李:是他的《符号理论基础》。例中小王一个话轮还没有说完,因为出现了错误,小李打断插入“不对,莫里斯是美国人”这一话轮,该话轮就是插入语列(这种修正性插入语列也称“修正语列”)。这是插入一个话轮之中的插入语列。会话的“结束语列”,就是会话的结尾话语。一般使用“再见”“谢谢”之类的套语。有时也使用一些过渡性的预示语,如“今天就到这儿吧”“今天浪费你的时间了”“好,今天谈得很高兴”“对不起,我该上班了”“哟,你是不是要迟到了”,等等。从宏观结构的构成方式看,会话是由两个以上的话轮集成的产物。所谓话轮,是指会话过程中说话人从开始说话到停止说话所说的一个连续性的话语片断。话轮是会话的最小结构单位。一个话轮可以由一个句子构成,也可以由句群甚至长篇大论构成。例如:②小张:谁?小陈:我。③狱吏:这几天关汉卿还安静吗?禁子:还好。(田汉《关汉卿》)④鲁贵:(严重地)孩子,你可放聪明点,你妈疼你,只
本文标题:第五章-现代汉语语用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3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