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列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列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Outline1.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3.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基础思考4.列昂惕夫之谜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Outline1.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3.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基础思考4.列昂惕夫之谜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1.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华西里·列昂惕夫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1973年,列昂惕夫因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和重大作用,而备受西方经济学界的推崇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期间,约瑟夫·熊彼特是他的同事并且对他的研究成果极为推崇,还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是他的学生。“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事实表明,投入产出分析不只在各种长期及短期预测和计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适用于不同经济制度下的预测和计划,无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还是中央计划经济。”——197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贺辞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1906-19991.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瑞典发展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提出了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中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即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趋向于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H-O理论一提出,即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核心理论之一。赫克谢尔—俄林理论李嘉图的相对优势模型表明当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1.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赫克谢尔—俄林理论假定一个经济中:(1)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力(L)(2)只有两种产品:X(劳动密集型)、Y(资本密集型)(3)只有两个国家:A国(劳动力充裕)、B国(资本充裕)(4)两国具有相同的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国际贸易前的均衡国际贸易后的均衡1.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列昂惕夫的验证195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对H-O理论进行经验检验。由于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列昂惕夫期望能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为了进行这一检验,列昂惕夫利用了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美国在1947年每一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和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所谓进口替代品就是美国自己可以制造,同时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由于生产上的不完全分工),如:汽车。列昂惕夫被迫使用美国进口替代品的数据,是因为美国进口的外国产品数据不全。即使这样,列昂惕夫仍能正确得出以下结论:如H-O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替代品比美国实际进口品更加资本密集(因为美国的资本比其他国家相对便宜),但其密集程度仍低于美国的出口商品。1.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列昂惕夫的验证1953.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的重新检验1956.生产要素比例与美国贸易结构的进一步理论和经验分析1.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列昂惕夫的验证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美国出口商品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其与H-O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列昂惕夫之谜Outline1.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3.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基础思考4.列昂惕夫之谜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一、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前提条件进行修正二、对贸易格局及其变动的新的要素进行解释两个方面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熟练说劳动熟练说又称人类技能说(HumanSkillTheory)和劳动效率说,最先是列昂惕夫自己提出,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D.B.Keesing)加以发展,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和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列昂惕夫认为,“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所造成的。他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这是他本人对这个“谜”的解释。为什么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高呢?他说这是由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工人所受的教育和培训较多、较好,以及美国工人进取精神较强的结果。这些论点,可以看作是熟练劳动或人类技能说的雏形。但是,一些人士认为列昂惕夫的解释过于武断,一些研究表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克雷宁(Krelnin)经过验证,认为美国工人的效率和欧洲工人相比,最多高出1.2-1.5倍,因此,他的这个论断,通常不为人们所接受。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熟练说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加以研究。他利用美国1960年时人口普查资料,将美国企业职工区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两大类。熟练劳动包括科学家、工程师、厂长或经理、技术员、制图员、机械工人、电工。办事员、推销员、其他专业人员和熟练的手工操作工人等。非熟练劳动指不熟练和半熟练工人。他还根据这两大分类对14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例如,在这14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中,美国的熟练劳动比重最高,非熟练劳动比重最低;印度的熟练劳动比重最低,非熟练劳动比重最高。在进口商品方面,正好相反,美国的熟练劳动比重最低,非熟练劳动比重最高;印度的熟练劳动比重最高,非熟练劳动比重最低。这表明发达国家在生产含有较多熟练劳动的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含有较少熟练劳动的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熟练劳动程度的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说是美国经济学者凯南(P.B.Kenen)等人提出的,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符合赫-俄原理的学说。他们认为,劳动是不同质的,这种不同质表现在劳动效率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所决定,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取决于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教育和其他有关的开支,即决定智力开支的投资,因此,高的熟练效率和熟练劳动,归根到底是一种投资的结果,是一种资本支出的产物。凯南认为,国际贸易商品生产所需的资本应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主要是指一国用于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投入的资本。人力资本投入,可提高劳动技能和专门知识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美国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资本,而拥有更多的熟练技术劳动力,因此,美国出口产品含有较多的熟练技术劳动。如果把熟练技术劳动的收入高出简单劳动的部分算作资本并同有形资本相加,经过这样处理之后,美国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个结论是符合赫-俄原理的,从而把列昂惕夫之谜颠倒过来,这就是所谓人力资本说。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技术差距说技术差距说又称技术间隔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U.Posner)提出,格鲁伯(W.Gruber)和弗农(R.Vernon)等人进一步论证的关于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距,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的理论。波斯纳认为,人力资本是过去对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的结果,因而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资本或独立的生产要素,而技术是过去对研究与发展进行投资的结果,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本或独立的生产要素。但是,由于各国对技术的投资和技术革新的进展不一致,因而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距。这样就使得技术资源相对丰裕的或者在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国家,有可能享有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技术差距说为了论证这个理论,格鲁伯和弗农等人根据1962年美国19个产业的有关资料所作统计分析,其中5个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产业(运输、电器、工具、化学、机器制造)的科研和发展经费占19个产业全部科研和发展经费总数的89.4%;5个产业中的技术人员占19个产业总数的85.3%;5个产业的销售额占19个产业总销售额的39.1%;5个产业的出口量占19个产业总出口量的72%。这种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在上述5个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确实处于比较优势。因此可以认为,出口科研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家也就是资本要素相对丰裕的国家。根据上述统计分析,美国就是这种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差距论是完全可以与赫-俄原理相衔接的。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产品周期说产品周期说又称产品生命周期说,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并由威尔士(L.T.Wells)等人加以发展。它是关于产品生命不同阶段决定生产与出口该产品的国家转移理论。弗农在论述技术差距说的基础上,将一种国内市场营销学的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许多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时期:(1)产品创新时期;(2)产品成熟时期;(3)产品标准化时期。如果从产品的要素密集性上看,不同时期产品存在不同的特征。在产品创新时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与开发费用,这时期的产品要素密集性表现为技术密集型;在产品的成熟时期,知识技术的投入减少,资本和管理要素投入增加,高级的熟练劳动投入越来越重要,这时期的产品要素密集性表现为资本密集型。在产品的标准化时期,产品的技术趋于稳定,技术投入更是微乎其微,资本要素投入虽然仍很重要,但非熟练劳动投入大幅度地增加,产品要素密集性也将随之改变。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产品周期说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时期,由于要素密集性不同、产品所属类型的不同、技术先进程度的不同以及产品价格的不同,因而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在产品处于不同时期时所具有的比较利益不同,因而“比较利益也就从一个拥有大量熟练劳动力的国家转移到一个拥有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国家”。产品的出口国也随之转移。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需求偏好相似说需求偏好相似说又称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提出的,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他认为赫-俄原理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能适用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这是因为前者的贸易发展主要是由供给方面决定的,而后者的贸易发展主要是由需求方面决定的。林德认为,工业制成品的生产的初期是满足国内的需求,一旦国内市场大到可以使工业得到规模经济和竞争的单位成本时,才会想到扩大销售范围,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由于该产品是为满足国内市场喜好和收入水平而生产的,故该产品较多的是出口到那些喜好相似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越相似,其贸易量就愈大,如果这些国家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偏好完全一样,一国可能进出口的商品,也就是另一国的可能进出口的商品。那么,影响一国的需求结构的因素是什么?林德认为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一国的需求结构和人均收入是直接相关的。人均收入越相似的国家,其消费偏好和需求结构越相近,产品的相互适应性就越强,贸易交往也就越密。2.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林德认为,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品、资本品的需求类型有着紧密的联系。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其选择的消费品质量也较低,因为他要让有限的收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掌握生产技术,也只能选择通用的技术简单的资本设备,这又导致了这些国家的消费品结构的低级化。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其选择的消费品质量与档次较高,而资本设备需求结构也必须更先进、更高级。因此,
本文标题:列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8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