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二章
我们一起为2013考研而奋斗——大禹的传人1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内容概要】第二、三、四三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内容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等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本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绪论、唯物论和辩证法三部分内容。学好本章是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关键。本章分三节:第一节属于唯物论部分,阐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第二节属于辩证法部分,论述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性;第三节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运用,论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其中唯物论部分主要分析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能动性问题,阐明了世界不仅是物质的而且也是可以通过实践改造的。辩证法部分主要回答物质世界在联系、运动、发展、矛盾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辩证思维方法等。【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难点较多,马哲的绪论部分有:(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哲学派别划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唯物论部分有:(1)意识的起源和本质;(2)时间与空间的含义及特点;(3)实践的本质与作用;(4)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辩证法部分有:(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作用;(2)质、量、度的含义与特点;(3)否定之否定的过程;(4)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及其关系;(5)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6)抽象与具体的统一;(7)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命题预测】本章内容在历年考研中可算作“常青树”,是马原中历年命题次数最多、分值最高的一章。本章可命题的考点众多,重要程度极高。预计2013年肯定会出题,命题的可能性:多道选择题,而且很可能会出分析题。因此考生在复习本章时,应加强理解,突出对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考点精解】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作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非理论形态的经验和感受,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学说和理论。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二者的统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指任何哲学派别和哲学家都不能回避,而且都要直接或间接地、自觉或不自觉地作出回答的问题。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可见,哲学基本我们一起为2013考研而奋斗——大禹的传人2问题就是指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或者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尤其是世界本原问题,是全部哲学问题中最高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哲学基本问题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也是人们在实践中必然遇到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都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却都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精神,夸大意识的作用,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甚至认为人类之内或者人类之外的精神力量能够决定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属于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只是直观地看待世界,抹煞了意识的能动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物质世界客观性的辩证关系,是唯一严密、科学的唯物主义体系。唯心主义又分为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往往把世界的本原和发展动力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精神要素,如归结为心、感觉、思维、意识、理性等。客观唯心主义则往往把世界的本原和发展动力归结为人类之外的某种神秘精神力量,如:命运、上帝、神、理念、绝对观念等。唯心主义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深化了人类思维,提出和强调了对主体能动性或意识能动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并通过与唯物主义的斗争,推动了唯物主义的发展。但是唯心主义夸大了精神的力量,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没有能够提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问题,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者认为,人们的思想和认识能够达到与物质对象本来面目的一致,从而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一致性、同一性或者坚持物质世界的可知性;而不可知论者却认为人类意识就不可能正确地反映物质世界,或者只能部分反映,不可能完全反映,从而怀疑或者否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一致性,即否认世界的可知性。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世界的根本问题除了本原问题还有发展问题,即世界的存在状态的问题,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变的。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可把哲学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是指用联系、运动、发展、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及其运动的发展观,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及其存在状况的发展观。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我们一起为2013考研而奋斗——大禹的传人3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实践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首次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总是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客体去理解,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成为唯一能动的唯物主义。【历年真题】(2008年单选题第1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在近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世界的基石,原子不变,原子不可再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就暴露出巨大的缺陷,各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者开始对唯物主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可见,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按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这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一种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0世纪初,列宁提出了更为全面科学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并没有揭示物质的具体结构,而是从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角度给物质下定义的,表明了物质的本原性及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人类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即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后发展为人类的意识。(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劳动中发明了语言,劳动和语言一起共同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意识从其本质上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并不等于物质本身,而是对物质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而是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能动地选择、加工、抽象的过程,因此是一个能动的过程。(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源泉、对象并非人脑,而是外部客观世界,虽然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我们一起为2013考研而奋斗——大禹的传人4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历年真题】1.(2007年多选题第17题)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答案】AD2.(2009年单选题第1题)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答案】A3.(2012年单选题第1题)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答案】A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永远不可认识之物。第三,从万事万物的多样性的存在中概括和把握住了最高共性——客观实在性,从多样性中抽象出了统一性,从个性中看到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物质是在时间、空间中实现其存在和发展的。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都处于运动之中,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需要主体,而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是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不存在的。我们一起为2013考研而奋斗——大禹的传人5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的错误,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本文标题: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9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