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关键工序培训教材2013年
关键、重要工序培训教材佛山分公司综合管理科定义•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关键(特殊)工序。由行业来界定,如喷漆、焊接、热处理、热压成型。3C文件里的关键工序是与安全有关的工序,如轮胎装配,与质量体系的关键工序不完全一致。质量体系的关键工序不可逆的、本车间的关键工序有个,重要工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的工序。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的工序。工序控制要求:一般工序:•按作业指导书操作,自主检验。重要工序:•1、应全数检验或增加检验频次的工序;•2、关键工序使用的设备识别为关键设备。•3、关键工序设备应策划维护保养周期,加强设备管理。•4、关键工序使用的模具应适当进行维护保养。•5、关键工序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并定期培训,有持证上岗要求的持证上岗。工序控制要求:关键工序:•1、除重要工序要求外必须对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湿度、压力、电流、电压等)进行连续监控,应界定“连续“的定义。关键、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验,质控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关键、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3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关键工序应遵循“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4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关键、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5关键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6关键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资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使用中的各种测量系统应定期分析、调整和更换,保证其精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关键、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7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8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影响关键、重要工序的主要因素•影响关键、重要工序的主要因素通常取决于影响过程质量的诸因素,即人们熟悉的人、机、料、法、环、测(5M1E)等六个因素。•因此,控制关键、重要工序的产品的加工质量,可以通过控制影响过程能力的六个因素来实现。关键、重要工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关键工序的操作、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定期考核和培训,并持有上岗操作证。对有特殊要求的关键岗位,必须选派经专业考核合格、有现场质量控制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明确规定关键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组成技术考核委员会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各项成绩应填入考核档案,合格者发给相应的上岗操作证。关键、重要工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任何生产制造过程都离不开人员的操作,即使是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也还是需要有人去操作和管理。对于手工操作比重大的过程或工序来说,例如手工焊接、喷涂、校正、检验等,往往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质量意识是关键因素,它是产品产生不合格或不良的主要原因。对于那些由人员起主导作用的过程或工序,更需要通过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来控制质量。关键、重要工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具体管理内容•1)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能力需求,确保其能力是胜任的。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四个方面确定任职或上岗资格,并实施资格评定,尤其是对参与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以及特殊工种工作的人员应按规定要求或技艺评定准则进行资格认可,保证其具有胜任工作的能力。•2)提供必要的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并提高岗位人员任职能力。培训包括质量意识、操作技能、检测方法、统计技术和质量控制手段等。关键、重要工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3)鼓励员工参与,以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和改进,主要包括:•①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和权限。•②确保岗位人员了解相应层次的质量目标,以及本职工作与实现目标的关系,意识到所承担工作和所执行任务的重要性,明确本工序不良产品给下道工序带来的危害。•③必要的授权,如有权获得必要的文件和信息,有权报告不合格并采取纠正措施等。•④鼓励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关键、重要工序设备的控制•机器设备是保证过程或工序生产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的重要条件,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定位或自调装置的设备,它们对于确保过程或工序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一般的通用设备来说,机器设备的精度保持性、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的波动幅度。关键、重要工序设备的控制具体管理内容•1.关键工序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和工艺装备必须符合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2.新制、改进或大修后的设备和仪器仪表应按其技术条件验收,经调试、鉴定合格签证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工艺装备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验证(或试用)合格后,方可使用。关键、重要工序设备的控制•3.设备必须完整、配套,配有显示(或自动控制)工艺参数的检测、计量仪器仪表。各种供监控用的仪表,一般应按其功能分别设置。必要时,还应配备工艺参数自动记录仪和安全报警装置。•4.制订和执行设备、工艺装备的维修保养,仪器仪表的定期检定、校准制度。应建立设备使用、点检、维修和校准的技术档案。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包括对设备的关键部位的日常点检制度,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关键、重要工序设备的控制•5.制订定年度保养计划,按规定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日常保养:作业者负责(日常检查、保养记录表)。•定期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季保养、年保养等(定期检查报告)。•6.规定设备和设施的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设备(设施),并做好设备故障记录。•7.正确的操作•操作员应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关键、重要工序物料的控制具体管理内容•1)对现场使用的各种物料的质量应有明确规定,确保符合要求的零件上线。•2)易混淆的物料应对其牌号、品种、规范等有明确的标识,确保可追溯性。关键、重要工序物料的控制•3)检验状态清楚,确保不合格物料不投产、不合格在制品不转序;•4)做好物料在储存、搬运过程中的防护工作,配置必要的工位器具、运输工具,防止磕碰损伤。•5)物料堆放整齐,并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关键、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1关键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2工艺规程必须经验证认可并符合有关标准。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多方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3对关键工序,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可在工序流程的必要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控制点可按零件的质量特性、工序或设备来设置。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对控制点应进行工序质量分析和验证,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明确控制方法,并进行连续评价。控制点的工艺文件应包含质量控制的内容,如对控制的项目、内容、方法、检测频次、检查方法、记录及测定人员等做出具体规定。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制订并执行技术文件的保管、使用、更改和销毁制度(或标准)。文件更改的审批程序应与原文件的审批程序相同,•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工艺操作关键、重要工序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控制具体管理内容:•1.确定适宜的加工方法、工艺流程,选用合理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编制必要的作业文件,包括控制计划、流程图、设备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等。加工前,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规程,严格按工艺规程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材料、介质、环境条件的检查,进行各种预处理,工艺参数的试样验证等,并做好原始记录。•2.确保岗位人员持有必要的作业指导文件,并通过培训或技术交底等活动,确保岗位人员理解和掌握工艺规定和操作要求。关键、重要工序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控制•3.提供工艺规定所必须的资源,如设备、工装、工位器具、运输工具、检测器具、记录表等。•4.严格工艺纪律,坚持“三按”(按图纸、按标准或规程、按工艺)生产,并落实“三自”(自我检验、自己区分合格与不合格、自做标识)、“一控”(控制自检正确率)要求。•按照标准实施作业是管理工序的基础,也是从事改善的起点。若不遵守标准作业,工序不会稳定,改善工作的重点也不会明确,所以不遵守标准作业,不仅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就连生产产品的数量、生产成本以至安全等许多相关指标都将受到很大影响。1)按照作业标准的内容去实行关键、重要工序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控制使用标准作业不使用标准作业关键、重要工序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控制关键、重要工序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控制•a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控制计划、流程图、作业指导书摆放,工艺参数的调整,试样的抽取、检验和保管等应根据不同物资的技术要求,按工艺规程的有关条款执行。•b应认真、如实、完整地填写原始记录,并按规定程序签名、处理、传递和保管。•c操作中应密切注意加工情况,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自行或通知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并作好原始记录。•通过生产工序的状态控制,确实地把握生产产品质量实际的水平。特别是对于设计变更或工序内容变更,以及机械设备调整后生产的产品要进行严格的跟踪检查。关键、重要工序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控制关键、重要工序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控制•a每批制件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并作好标记,填写首件记录卡,并在记录上签章。整车应记录首辆车底盘号。•b质量检查员对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对工艺的执行和原始记录的记录情况进行监督,抽检制件的加工质量,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对巡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督促有关人员及时纠正。关键、重要工序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控制•c关键件加工中的主要分工序,根据需要可设立“见证点”,由对质量不负直接责任的质保工程师实施见证性审核。对工序加工中操作者是否处于自控状态,检验员是否忠于职守,图纸、工艺文件是否有效贯彻,工序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方面进行监督性检查,以确保现场质量控制的有效性。•d制件在工序间的存放、周转与运输,应按定置管理规定及期量标准加以控制,并备有适用的工位器具和储运设备,防止损伤制件。•目视管理•将生产工序的检查结果绘制成图表(P图、平均极差图)等形式显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会一目了然,使大家都明白生产处在何种状况下。关键、重要工序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控制关键、重要工序环境的控制具体管理内容•1环境条件(厂房内温度和湿度,冷却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压缩空气的压力,施工现场的风速等)应满足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2作业场所应配置有效的进、排风系统及安全技术措施,厂房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应符合TJ36的有关规定。•3应对车间一些重要的噪声源设施(如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等)采取适宜的减噪或隔音措施,以控制车间的环境噪声在85Db以下(脉冲声除外,但应进行适当控制)。关键、重要工序环境的控制•4车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或照明,操作工位应有足够的照度。•5含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气、废渣必须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三废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6车间应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作业场地必须遵守防火和技术安全制度的规定。关键、重要工序环境的控制•开展“6S”管理,建适宜的工作环境,提高作业人员的能动性包括环境清洁安全、作业场地布局合理、设备工装保养完好、物流畅通、工艺纪律严明、操作习惯良好。•“6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安全。关键、重要工序检测设备的控制•测量和试验设备能否处于准确状态直接影响到由测量获得的质量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由此影响到对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在制品、半成品和产成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判断的准确性。为此,有必要对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控制,以确保测量和试
本文标题:关键工序培训教材2013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9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