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韭菜病虫的综合防治正定县植保站韭菜是菜农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也是我国人们喜爱使用的一种蔬菜,特别是逢年过节包饺子更是离不了。但由于病虫危害严重,特别是韭蛆的危害,使部分农民滥用高毒剧毒农药,致使食后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使人们想吃又怕中毒,严重影响了菜农的收益和人们的生活。青岛毒韭菜事件9名中毒者联合投诉索赔2010-04-1109:55:44中国日报网消息:近日,媒体报道了“毒韭菜”事件,4月9日下午,青岛市工商局就流通领域的韭菜安全问题特别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得最新消息:4月2日至9日期间,华中、抚顺路、城阳三大蔬菜批发市场共检出农残超标韭菜1930公斤。工商部门表示,今后凡是流入青岛市场的韭菜,一律将由以往的每批次抽检改为全批次“筐筐检测”,一旦发现连续三次销售问题韭菜的经营业户,一律驱逐出市场。2004年5月4日下午,山东济南平阴县突发一起食韭菜集体中毒事故,共有41名村民中毒,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省韭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韭菜连茬栽培以及温棚适宜的环境条件,使韭菜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如韭蛆、灰霉病、疫病等),常规控制手段往往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法,尤其是对难于控制的韭蛆的防治,滥用高毒、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结果不仅导致病虫抗性增加、韭菜减产品质下降,而且埋下了食用安全隐患。无公害韭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农业措施:选用良种、轮作、精细整地、根际覆土、灌水灭虫、合理施肥、清洁田园。•物理措施:黄板诱虫、灯光诱虫、放风控制温湿度等。•化学防治:药剂熏烟、喷雾、灌根、撒毒土等方法。1农业防治•1.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丰产性好且又较抗病的韭菜品种有:独根红、平韭四号、克霉1号、汉中冬韭、平韭二号等,可根据当地情况灵活选用。•1.2实行轮作倒茬•葱、蒜、韭菜类蔬菜发生的病虫害相似,容易相互侵染,所以韭菜播种或移栽时,前茬若是葱、蒜类蔬菜,则地下害虫尤其是韭蛆多,同时也会使菌源累积,加重病害发生,必然造成韭菜出苗率低,生长势差。因此要尽可能将韭菜(包括葱、蒜类)与其它蔬菜进行轮作,轮作年限应在3年以上。•1.3精心整地和根际覆土•韭菜不耐水涝,因此整地要求地面平整,避免根际低洼积水。完全露地韭菜田,结合韭菜自身生理特点和肥水管理,在韭菜根部培1-2cm的细沙土1-2次,可使韭菜根白高度年增加0.5cm以上,还可阻止韭蛆成虫在韭菜根际土缝中产卵。保护地拱棚韭菜一般在扣棚前覆土1次即可。•1.4灌水灭虫•露地韭菜在春、秋两季韭蛆幼虫发生时连续浇水淹没根系2-3天;拱棚韭菜,分别在11月下旬和次年3月初进行冬灌、春灌。韭蛆发生严重的田块,灌水量要淹没垄背,可明显减轻危害。灌水时若结合用药,效果更好。•1.5合理施肥韭菜是喜肥作物,但是若大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偏氮徒长,从而降低抗病性。因此,施肥上应该以施用优质腐熟的有机粪肥、饼肥或生物菌肥为主,补施化肥为辅,施化肥时要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并适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培养健壮根株,以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和增加商品性。•1.6清洁田园•韭菜灰霉病、疫病的流行条件是高湿低温,因此,棚室栽培应加强管理,及时通风换气,严格控制温、湿度,尽量保温和降低湿度。通风量要根据棚温和韭菜长势确定,刚割过的韭菜或外界温度低时,通风要小或延迟,严防扫地风。另外,为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应结合施用烟剂和粉尘剂,尽量减少喷雾次数。2物理防治•韭菜生长期用竹签剔开韭菜根际土壤,造成干燥环境,可降低韭蛆幼虫成活串和成虫羽化率,减轻危害,也可顺垄开沟条施或撒施草木灰,每亩15-20kg,可保持韭菜根际土表干燥,减轻韭蛆危害,或采用铺沙法降低棚膜内湿度,对灰霉病、疫病防效显著。3化学防治•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发生规律和防治关键期,选用对症的农药品种,结合适当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技术,进行化学防治。一、韭蛆(迟眼蕈蚊)•主要种类有韭菜迟眼蕈蚊、陆氏迟眼蕈蚊两种,以韭菜迟眼蕈蚊为主。1、为害状•迟眼蕈蚊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多以鳞茎一侧渐向内蛀入鳞茎,也有从近地面白色嫩茎部位蛀入、向下至鳞茎内为害,被害鳞茎最后腐烂、干枯、植株死亡后,幼虫转株为害,幼虫老熟后在鳞茎内外化蛹。2、生活史及习性•迟眼蕈蚊每年发生四代,以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根周围3-4厘米表土层越冬(保护地终年繁殖),翌春3月下旬化蛹,持续到5月中旬。各代成虫羽化期与幼虫出现期•代次成虫羽化期幼虫出现期第一代4月中下旬4月下旬至5月下旬第二代6月上中旬6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三代7月上中旬7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四代10月中旬10月下旬至来年•卵集中产于土缝中,卵历期6-7天,幼虫喜湿怕干,适宜土壤含水量15-24%,土壤过湿过干对其孵化、羽化不利,成虫喜阴湿弱光环境,常聚集成群,有多次交尾多次产卵习性,有趋化性,对糖醋液趋性强。3、防治方法•成虫期和幼虫初孵期是防治迟眼蕈蚊的关键期。成虫期防治:⑴糖醋液诱杀成虫:0.5千克糖+1千克醋+7.5千克水+30克晶体敌百虫或20毫升乐果。方法:每亩韭菜田挖直径20厘米小坑15个,内铺塑料膜,倒入糖醋液,每天早晨清除诱杀成虫。•⑵熏蒸。触杀防幼虫:80%DDV1000倍液、52.25%农地乐1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每亩30千克药液大田喷雾。以每天9-11时成虫大量羽化出土时喷药最佳。棚室用熏蒸剂、毒土隔垄撒施效果好(350千克农地乐乳油/亩)。•幼虫初孵期防治:露地韭菜一般于4月、9月韭蛆严重危害期进行防治,温棚韭菜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扣棚膜前和4月中下旬韭菜停止采割后施药。•⑴生物农药灌根防治幼虫:0.3%齐螨素150毫升/亩或0.3%害虫灭(苦参碱水剂)4千克/亩。•⑵乐斯本灌根防治幼虫:乐斯本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的新型有低残留有机磷杀虫剂,每亩用48%乐斯本乳油500毫升。二、韭菜疫病•韭菜疫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危害根茎叶,尤以假茎鳞茎受害最重。叶片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叶片变黄软腐,茎、根部受害呈褐色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病源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温室韭菜可常年发生),为高温高湿性病害,适温25-32℃,危害高峰期7-8月份,温室韭菜12月份开始发病。疫病的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2%普力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或灌浇植株根茎部,每隔10天左右1次,连防2-3次。上述农药要注意轮换使用。三、韭菜灰霉病•韭菜灰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或灰褐色斑点,后扩大成棱形或椭圆形病斑,互相愈合后成大片枯死斑使叶片枯死。潮湿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霉状物。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传播。为低温高湿性病害,15-21℃露地韭菜发病轻,保护地重,全年危害。灰霉病的药剂防治•在病害适发季节要提前预防,保护性药剂可选用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一般每茬韭菜收割后盖土前必须施一遍药,一般8-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初期宜选用烟雾剂熏棚,以降低湿度,可用10%速克灵烟雾剂或45%百菌清烟雾剂200---250克/亩、10%百菌清烟雾剂500-600克/亩、15%腐霉灵烟雾剂350-700克/亩,傍晚闭棚时施药,分多个点点燃熏蒸闷棚1夜,第2天放风,•10天熏1次,一般每茬韭菜熏2次;•也可采用喷雾法防治,可选用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病害盛发期有暴发势头时,应选用40%施佳乐悬浮剂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以快速控制病情,此时可适当加大用量。•喷雾时药液量一般掌握在40公斤/亩。•喷药时间应先在晴天上午进行。•为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提倡轮换交替用药或复配用药。韭菜生理黄叶的防治生理黄叶干尖形成的原因••1、肥料施用不当是目前韭菜生长发育不正常的一个重要原因。韭菜适于中性的土壤条件,可是目前栽培中大量施用酸性的肥料(如人粪尿、饼肥、硫酸铵等)造成土壤酸化。有的中性肥料如硫酸钾、氯化钾,在使用中,钾离子被吸收后,在土壤中留下酸根,也会造成土壤酸化。由于土壤酸化,导致韭菜生长缓慢、细弱,外叶发黄。此外,在多数地区,都有过量施用肥料的现象,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发生烧根,也会使韭菜黄叶干尖。•2、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也容易使韭菜叶片黄叶干尖。韭菜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是25℃左右,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60%左右。6月份天气高温干旱,气温一般在3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下。这种气侯状况,导致叶片大量失水而发生干尖黄叶。到了7~8月份,降雨较多,高温高湿,也易造成黄叶。•3、当前土壤中因缺钙、硼元素造成韭菜干尖黄叶现象的居多。由于土壤中施用钙肥较少,或浇水不及时,会造成韭菜心叶黄化叶尖枯死。土壤缺镁,韭菜的外叶黄化。土壤缺硼,中心叶黄化。当土壤中硼元素过剩时叶尖枯死,锰过剩时心叶黄化,外叶黄化枯死。4、有毒气体也会使韭菜中毒而发生黄叶干尖现象。在通风不良的地块,或在保护地中,施用大量碳铵肥料或农家肥料后,会放出很多氨气。酸化土壤中会放出大量亚硝酸气。防治方法•选用优良品种和耐风雨品种。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用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不宜一次施用过量,也可用1%尿素+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促进植株生长,提倡喷洒芸薹素内酯植物生长调节剂3000倍液或10%宝力丰韭菜烂根灵600倍液。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棚温不要高于35℃或低于5℃,生产上遇有高温要及时放风、浇水、降温,否则容易发生烧叶。
本文标题:韭菜病虫的综合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69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