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项目”常州机电
-1-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陶国正曲东升(常州铭赛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项目组主要成员:钱金法李永茂徐文媛仇超汪励葛朝阳于小喜陈小艳赵文兵徐志成赵景峰(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杨宝山(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经理)付强(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工程师)孙勤(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章晓林(南京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周亚军(常州星宇车灯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周晓平(常州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电控部部长)候俊(常州市龙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朱妙其(欧姆龙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1.常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常州市政府瞄准国际前沿高技术发展方向,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列为七大创新产业集群之一。武进区已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位于武进高新区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已聚集了铭赛机器人、远量机器人、汉迪机器人、智思机械、新瑞机械、卡尔迈耶、五洋纺机、常矿起重机械等43家企业,去年销售总收入65亿元。武进高新区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到2015年,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将培育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1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4家以上,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38亿以上。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2.工业机器人的日益广泛应用需要高技能专门人才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人工成本快速提高促使企业用工业机器人来提高产-2-业附加值、保证产品质量,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根据ABB、首钢莫托曼、发那科三大机器人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常州及周边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三千多家,人才缺口达2000人左右。发那科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目前发那科在苏南地区的装机量一千多台,今年上半年其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为800多台,全年销售量在1600台以上,苏南地区销量占总销量的30%左右,需要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专门人才近千人。首钢莫托曼杨宝山经理表示,不仅其客户需要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化线维护等方面的人才,公司本身也需要大量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预计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有望达到25%,高技能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3.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尚无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线维护、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等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而且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二)建设基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直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现有基础(1)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22位专任教师、23位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硕士11人,副高职称以上7人,“双师型”教师1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2010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实验实训条件良好目前拥有省级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示范中心1个,各类实验实训室19个,各类仪器设备总价值887.595万元,校外实训基地29个,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3)常州科教城共享资源丰富常州科教城整合产学研、校所企等创新资源,是教育、科技和社会开放共享的公共平台。可供本专业使用的有电工技术实训基地、现代控制技术实训基地、“自动化教学工厂”等多个共享实训基地。(4)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收到了良好效果本专业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工作站”式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对培养应用性人才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应届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5)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取得较好成效2005年以来,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着力分析了专业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确立9门重点建设项目化专业课程,并形成一系列成果:《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应用》为国家精品课程(2010);《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为省级精品课程(2007);《单片机与接口应用技术》获省级精品教材;《电工技术实训》、《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自动化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电工技术实训》获省级精品教材;编写9本项目课程教材,公开出版6本。(6)科研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果5年来主持及参与教科研课题50余项,科技服务到帐年逾35万元。与欧姆龙、昆仑通态、罗克韦尔等公司合作开设PLC、组态软件、触摸屏等多种培训课程,每年为企业培训员工300余人。在包括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ensing,ComputingandAutomation、电力自动化设备、化工自动化及仪表、计算机工程等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被EI检索的文章3篇,被SCI检索的文章1篇。(7)学生竞赛连创佳绩在省部级及以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冠军3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6个。在江苏省普通高等-4-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中获得毕业设计优秀团队奖3项、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存在不足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定位,对照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的建设要求,我们还存在以下不足:(1)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2)缺乏校企深度合作,实验实训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工业机器人应用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3)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三)建设目标与重点1.建设目标以省级特色专业为基础,依托常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优势和国家大学科技园资源优势,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体制机制下,探索与实践“项目引领,岗位实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争创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技术、接口与人机界面开发技术、故障诊断技术为核心,培养区域产业升级急需的机器人自动线维护、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等方面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江苏地区同类院校中在课程体系和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专业。2.建设重点(1)探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对接理事会相关机构,调整系部产学研办公室职能,责任到人。与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和铭赛机器人公司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采用契约约束形式运行。制订《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议事规则》,成立“机器人基金会”,定期举办“工业机器人应用”合作论坛,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2)探索与实践“项目引领,岗位实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及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职业技能认证项目。以喷漆、涂胶、焊接、装配和包装5种典型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项目贯穿6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企业课堂、远程教室、模拟车间组织教学。(3)构建“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识图、仪器仪表使用等基础能力,到现场编程、人机界面开发等专项能力,再到故障诊断、自动线维护等综合能力,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6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1门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设,2门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水平。(4)建设学生、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三方互动”的专业教学网络平台平台包含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案例、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资源库、网络课程、在线交流平台等,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三方交流、兼职教师授课等功能,为校企合作育人提供条件保障。(5)校企共建多功能实训基地在“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内,与常州市龙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中厂”。与常州星宇车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10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3个“厂中校”。与铭赛机器人公司共建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6)建立以学院为主体、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由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反馈机制,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7)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行业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2人(企业1人);通过企业实践、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国外培训等途径,培养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骨干教师6人。完善兼职教师的选聘、培训、使用、考核制度。争创国家级教学团队,到2012年,团队专任教师达到26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95%以上。兼职教师库人数达60人,年聘请35人左右,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高于50%。(8)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会服务依托“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展工业机器人产品开发、自动生产线改造、联合申报课题等工作。建设-6-期末,科技项目年到账经费不少于30万。同时,开展ABB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中高级维修电工鉴定项目等社会培训,建设期末,年培训数不低于1900人次。(四)建设内容1.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探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对接理事会相关机构,调整系部产学研办公室职能,责任到人。与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和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引入企业5S管理理念,校企共管,采用契约约束形式运行。制定《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议事规则》、《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定期举办“工业机器人应用”合作论坛,就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讨。成立“工业机器人基金会”,对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含兼职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将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公司、首钢莫托曼机器人公司、铭赛机器人、南京华飞等企业纳入其中。基于专业建设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校企共建1个“校中厂”、3个“厂中校”、3个双师素质培养基地、5个兼职教师储备基地。配置《“校中厂”运行管理办法》、《“工业机器人基金会”管理办法》等相关基础文件,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预算如表3-1-4-1所示:表3-1-4-1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预算建设类别建设内容中央财政投入(万元)小计(万元)201020112012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调研、验收1012组织及制度建设1113过程建设1214累计3339合计9(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学院“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施“项目引领,岗位实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物流等诸多领域中。根据本专业所需要的核心知识能力要求,选取喷漆、涂胶、焊接、装配和包装5种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自动线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如图3-1-4-1所示。5种自动线图3-1-4-1“项目引领,岗位实境”含义功能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不断的强化。图3-1-4-2《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项目设置图3-1-4-2所示为《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项目设置,项目1为针对喷漆功能的编程,项目2为针对涂胶功能的编程,以此类推,5个项目的难度依次递增。项目开发时将传统的知识体系结构融入到5个项目中,与工业机器人制造及-8-应用企业共同开发具有生产功能的配套机器人自动线。学生在掌握5条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生产线后,对于其他类型
本文标题:“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项目”常州机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0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