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阅读国学,品味人生初四一班郑子涵指导教师:石英霞临港区威海市第十四中学阅读国学,品味人生初四一班郑子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儿时常常吟诵的《三字经》,便是国学。她如慈母般将国学的精髓化为母乳,渗透到灵魂中,伴我们成长。老子用五千字写出的《道德经》,句句短小,却又饱含真理。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与弟子言行在《论语》的二十篇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个字,体现出的却是何等重要的准则。《大学》篇幅也很短,但是包含着做人的哲学,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诸多的话语流传至今,而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九字真言就是《大学》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中学生,“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不是现在能够企及到的,但“修身”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第一要务。这九字真言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做人是在这个社会生存的意义,是贯彻人的一生的宗旨,如果连一个真正的人都做不好,更别谈什么管理家族,治理国家从而达到天下太平了。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忠恕宽容是《中庸》所提倡的主要思想之一,拥有宽广博大的胸怀才可称为是正人君子。真正的君子也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中学生所必须有的。所以今后遇到任何挫折,我们都要“反求诸己”,先从自身找原因,那时便会知晓,这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蕴藏着厚重的感悟。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豪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它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懂得了真谛,便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抚摸着厚重的古典书籍,我们看到的是屈原用生命写出的《离骚》,开创了一个新的写作形式。“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司马迁用《史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翻开唐诗,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怀念,是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放,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翻开宋词,是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豁达,是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哀伤凄凉。打开《三国演义》,是刘,关,张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义气;翻开《西游记》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唐僧的执着;翻开《红楼梦》,是林黛玉“红藕香断有怜”的惆怅。
本文标题:阅读国学-品味人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3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