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整理(经典)
1/15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提纲班级:姓名: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国家性质和人民地位)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宪法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1)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宪法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实现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措施。(5)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4.尊重和保障人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2/155.我国人权广泛性体现哪些地方?(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怎样才能做到…?)(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8.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的关系是怎样的?(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2)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1)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3)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10.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是如何体现的?(1)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3/15(2)主要体现:①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②国家机构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1)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12.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13.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1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依法)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尊法)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领导法)③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1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1)(总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宪法的具体化。4/15(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16.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17.为什么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原因: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保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1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19.如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工作?)(原因)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违宪追究)(4)加强宪法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2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①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变革历程和内容,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④实施宪法。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5/152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践行宪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第三课公民权利1.我国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有什么意义?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意义: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2)内容:包括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不受非法逮捕、拘禁、剥夺和限制、搜查),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③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和侵入),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4.宪法规定了哪些经济文化和其他权利?(1)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可以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劳动权(就业和取得报酬)、物质帮助权。(2)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保障措施:义务教育制度和教育资助政策)、文化权利(科研、文艺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自由)。(3)其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特殊保障权。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国家对教育的保障政策是什么?(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6/156.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利人利己)7.★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3)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第四课公民义务8.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8.2公民遵守宪法法律的理由和表现是什么?如何遵守宪法法律?理由:宪法和法律是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抚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法律的具体表现。做法:(1)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2)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3)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8.3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性?公民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地位: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做法: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旺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维护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7/159.★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关系?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②公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知识整理(经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3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