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谈话的泥沼》读书笔记
课程名称通识阅读姓名毛睿年级专业2015级播音二班学号2015011326成绩任课老师王萌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年10月《陈丹青何以为陈丹青》陈丹青先生是我现今认为特殊的最为地道的一位现代文人。近日,在老师的推荐下,读了先生的《谈话的泥沼》。拿到书的当天,便在路上草草翻阅,个人认为自己还算是有思想的人,而且读书这件事本身就是在与作者对话,所以,与陈先生对话要频频点头才是。要说对陈丹青先生的了解,也还是从网络上的只言片语所得到的,抛开那些负面的评论不说,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每次谈话都变成一件艺术品,单凭这一点也是值得所有人去学习的。不错,如同以前读自己最喜爱的作家一样,读先生的文字,总觉得异常惊喜,言论或批判或调侃,都足以让人沉潜其中。不过老实说,这些话我都是以“公”的角度来说的,而多少压抑了纯属个人的感情色彩,当然,压抑的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私人性质”的感受还处于混沌状态。先生说起话来直来直去,随性自然,遇到自己不爱的,甚至是憎恶的,也绝不会直接胡乱骂开,就在谈笑间随意嘲讽这么几句,用些“小手段”不知不觉就让对方受训了,犀利固然犀利,却也好玩,正是因为好玩又有理,让人也只好笑着接受了,这一切一切我看都是恰到好处的。在一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便是作者为其书所写的序言,除去有些小说的译序大多存在剧透的风险,大多数序言还是相当有趣的,就像是书的灵魂所在,有些地方甚至远远精彩于正文,正文成百上千字说的,序言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先生在本书的序里就写道:“我爱好阅读好的访谈。好的访谈。会使言说更为开放、真实、不确定。所谓离题而谈,所谓答非所问,有些直接爽快的应答,若非一问,平时想不到,也说不出来。说我的偏见,独自书写单一话题的专稿易陷入幻觉,自以为是,有个对象在(whoever,whatever),或被对象化(我因此成为问题),写作便如镜头的聚焦与失焦,反有暧昧的快感。”可以说,陈先生把玩无奈的功夫确实了得,惟其如此,也才不至于沦为一般所说的“拿无聊当有趣”。在读书之前曾看到一条资料,陈丹青先生对鲁迅是心存敬佩之情的,他说鲁迅是一个“好看”,“好玩”的人。如今这本书看下来,我就愈发觉得先生和鲁迅有不少相像的地方。这相像并非是外表,而是一股气或神。先生说鲁迅是他一直以来十分想念的一个人,或许是太过想念,先生也渐有鲁迅的风范了。我不喜欢用敢说话去形容先生,用有个性,有才华这类广义的形容词去形容一个维基标签为画家、文艺评论家的人也是有失偏颇的。一般来说一本书是要从头读起的,读的人也是如此,很难不顾头尾的从中间突破,并且通常看一遍足矣。而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就是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地从任何一页任何一处读起,都可以快速沉浸其中,任何一处既是出口又是入口,无处不是风景。为什么可以有这样的读法呢?我非常喜欢先生的一句话便可以将上下文连起,且连得巧妙,不论怎么读都会服气,这大概也就是先生书写的秘密,若被他人改一个词,效果全无。陈先生有见识,通读下来也散见不少金句,语言本身的逻辑能力存在着,无需繁文缛节,能读到些思想,就好。其实,但从《泥沼》这本书看起,再也没有什么比语言风格或者说笔法更具特色的了,既没有慢的让人着急,也没有拖得终而复始,也没有叠床架屋且“妖气弥漫”,其语言感染力,至少对我是很对味的。这是一种优雅的饶舌(因而不觉得聒噪),一种有节制的故弄玄虚(因而不令人生厌),一种对自己能力的炫耀和确认,也是让我不得不佩服“陈先生脑袋就是好使”,“好玩”的笔法,从别人那里还真是很难找到。不管怎样,陈丹青确实弄出了一种一看便知是陈丹青的丹青文体,如此风格的笔法,如此风格的言谈,如此风格的人,创作搞到这般水准绝非易事,也算是成功了吧。最后引申言之,既然无奈怎么都排遣不掉,那么不再排遣就是,把玩之可也!
本文标题:《谈话的泥沼》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3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