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师素养
前言: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关于一堂好课的“四有”标准:(1)有知识。精准、精炼、精彩的表述知识。少则得,多则惑。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取决于你对规律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困惑在哪。讲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陈述,不是课本搬家,更不是讲标准答案,还要发掘学生的兴趣与热情。(2)有方法(或是有思想)。方法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可以说思想是可以移植应用到其他领域、触类旁通的方法,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普遍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和思想是教育者更高超的技艺。(3)有生活。要广泛联系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和人类职业活动,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了解知识在改变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运用知识来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欲望和冲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4)“有境界”。一节好课展现的不仅是教师的口才和处理教材的技巧,还有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境界反映了教育者对待生活、社会和世界的态度,反映了教育者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精神,体现了教育者对理想与崇高的追求。一、研究高考的新模式二、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三、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一、研究高考的新模式1.新高考带来的新问题(1)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陷(2)教研机构的体制性约束(3)教学任务的功利性驱使(4)教学方式的传统型拘囿2.新高考带来的新转型研究学校——————即研究学校更研究区域研究课堂——————研究教育教学的全要素研究知识传承————研究全面育人研究教师的教————研究学生的学研究传统教学————研究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基于经验——————基于实证研究和数据研究共性问题——既研究共性,更研究个性上位统一的教研——重心下移的教研相对封闭的教研系统——开放的教研系统3.新高考的新思路:(1)研究新学考:*学考的难度与深度;(估计难度会略有提升:原来0.75会提升到0.70,深度不会太深)*学考的题型:不会太长*学考的趋势:重基础、重应用——推动学校教育管理的变革*学考的学情分析:(2)研究导师制——势在必行(3)选修课程的回归:从追求数量到质量(学科化、校本化、系统化和科学化)(4)生涯规划指导课程——非开发不可(5)加强复习考试的管理二、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前提:学科素养是课标修订的基本要求:学科素养今后会成为教学无法回避的热词:学科素养影响着师生的发展与进步。案例: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理论阐释:基本构成:(1)求真——精准地解读概念,精细地梳理线索、精到地理解结论。举例:情景剧“小崔说事之说毕昇”:由学生甲扮演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学生乙扮演主持人崔永元,另有五名同学做群众演员。群众演员提出5个问题:1.毕昇您是从事哪一行业的?2.您怎么想到对原有的雕版印刷技术做出改进的?3.活字印刷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4.这项技术在当时的影响大么?5.请谈谈今天您看了激光排版印刷技术后的感想?分析:*概念不能随意解读!*情境不能随意臆造!*问题需要思维含量!(2)求证——培养理性的思维能力理论阐释:爱因斯坦:“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是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举例:(2008年高考上海卷第33题)图(略)是发现于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有人认为:这幅画是公元5世纪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观察此图,回答问题。(1)请你从这幅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人物相貌、服饰、场景等)(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丝绸之路开通;匈奴活跃,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佛教通过西域传入中国)(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关于景教传播的文献记载、该地区的其他考古资料、专家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等)分析:*概念、结论是可以推理的!*教学资源如史料需要取舍、求证!*教学的过程应该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教学不是知识的进行简单重复和再现,而是要通过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阐释,归纳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整理出事物发展的基本线索,挖掘出事物发展的基本内涵。(3)求智——感悟力“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和把握未来的能力现状思考:何为“智”?——机械记忆、人云亦云的思维方式能称为“智”吗?此“智”如何明?——低层次反复操练、教师一讲到底的复习现状能明“智”吗?理论阐释: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得非常透彻:“学生上课是不得不上,但丝毫感受不着兴趣,也无从得到深切的印象。毕业了,这件事就完了。即使有笃学的学生,把这本教科书念得烂熟了,也只有记得些零星故事,至于整个的中华民族的进展是怎样的,还是抓不住一个头绪。”举例:下列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必须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参考答案:可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分析:*所谓明智要有自己的感悟——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习的关键在于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评判能力与认同感是明智的前提!————————陈衡哲教授曾说过:“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二)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策略1.广泛的涉猎观点: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思考:(1)作为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之一,阅读是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次能力产生的基础。(2)阅读能积淀你的知识内涵、有思想的阅读更能帮你形成独特的思想与个性。推荐:(1)《南渡北归》三部曲:分为“南渡”、“北归”和“离别”,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2)《中国近代史》徐中约著(3)《蒋勋说宋词》《蒋勋说唐诗》等参考:拙作:《有思想的阅读与有内涵的备课——试论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途径》发表于2013年5月《历史教学》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深厚的积淀——了解传统文化如懂点诗词常识《红楼梦》:丫鬟问黛玉:“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陆放翁诗句黛玉的评价:“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做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你应当读王维、杜甫、李白和陶渊明的诗。”思考:(1)为什么要读诗?国学大师钱穆:读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或文学家,而是学会欣赏,通过欣赏接触到更高级的人生,获得一生无穷的安慰。(2)怎么读诗?对比王维诗句:“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好诗一定境中有人——不著一字得风流:对愁眠;欲断魂句。*好诗一定体现活、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好诗一定蕴含真情——诗以言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了解常识,提升素养(1)明确律诗与绝句的区别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七绝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七律区别:*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往往有八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仿佛从律诗中截取而来。绝句、律诗皆有五言、七言之分,称五绝、七绝和五律、七律。*律诗的要求更高。“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不管是绝句还是律诗,其偶句必须押韵。(2)掌握平仄、格律的基本要求诗歌具有音乐美,这种美感的产生主要取决于节奏。诗词的平仄与格律就是节奏:首先,平仄是古人根据传统的四声划分的。这四声就是平、上、入、去。平就是平声,它声调比较长,其他的都属仄声,意为不平,仄声有升有降。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替出现,就形成了节奏和变化,就不会单调。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注意: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普通话的出现,使古代的平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入声字现在已经基本不出现(如竹、烛音)。*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基本已经变成阴平与阳平;普通话中读上声和去声的基本属仄声——现在普通话的第一、第二声已经基本上属于平声,而第三、第四声已经基本属于仄声。这种按照古典的格律,采用现代的声韵(以《新华字典》为依据)填写的诗词,称为新韵诗词。举例:湖滨晴雨藏头诗:湖面浩淼衬山色,滨水临峰泛光泽;晴时迎风咏骚人,雨后妖娆亲墨客。其次,“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近体诗的基本口诀,意为一、三、五字可以不论平仄,而二、四、六字则必须按照声律规定的规则,该平声不能用仄声。反之亦然。举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了解诗与词的区别与转化A.诗词的界限很难区分:如李白也写过词《秦楼月》: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见,词明显的呈现方式是长短句,便于吟唱,更具有画面感。B.诗的没落是由于专业性越来越强:李白、杜甫的诗已经达到了格律的极限。诗中大量用典使一般人很难看懂: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C.词原先类似于流行歌曲,常受文人的批评唐中后期有较多人填词如白居易《江南好》,但总体评价不高。五代李煜的提倡使词成为士大夫之词,逐渐为人所看重。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D.词的画面感更强,更能抒发情感范仲淹《鹧鸪天》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E.了解词牌的基本规范词牌,就是词的基本格式,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教材中提及“倚声填词”,实际上已经告诉我们:最早的词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词调。当词完全脱离曲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现存的词牌名达1000多种。你选了什么样的词牌,就必须按照它的格式来填词。词牌是一种词调的名称,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词题。比如《浣溪沙》不一定就写与溪有关的内容。《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3.严谨的推论——辨析的能力前提:历史很难亲身感受,但可借助丰富的史料去伪存真、严谨推论。(1)逻辑要严整举例:抗日神剧:日本鬼子——愚蠢猥琐,无能弱智抗日志士——勇敢、全能(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思维缺陷:日本鬼子既然如此不堪,为何我们还要抗战八年?为何还会成为世界上牺牲军民最多的国家?合理的辨析——真实的抗战:首先:日本鬼子的作战能力极强:李宗仁:日本军队长处,那也确是说不尽的。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
本文标题: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师素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5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