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寻面记①童年一碗面,魂牵梦绕40年。②人说北方面条南方米饭,生为地道的南方人,我却对小麦面情有独钟。我曾经简单地把这归结为我天生的北方情结,在记忆的海里打捞,童年那碗面被不动声色地从幕后推到台前。③四岁?五岁?老人的回忆不甚清晰,我通过他们零星的词句连缀成一个关于我童年生活的片段。我和父亲到三伯家做客。那时的人们普遍少油水,饥饿的肠胃对一切食物充满真实恳切的好感。猝不及防,年幼的我和一碗拌面相遇。翠绿的葱花,馋人的热猪油,油滋滋香喷喷光亮亮的一碗面,我双手捧碗,两眼发光。父亲手持竹筷,小心地挑起两三根面,放到嘴边吹一下。我的嘴巴已经急不可耐,凑过去,一口咬住了筷子,猪油的鲜香,酱油的酱香,在这些香里穿梭的葱花的气息,活泼泼地和我的味蕾相遇。来不及咂摸其中的滋味,面条已被我吞下了肚,我的辘辘饥肠开始咕咕直响。④一旁的三伯慈爱地看着我,明知故问:“孩子,面条好吃吗?”我腾不出嘴来回答,只顾点头。那是我今生吃过的最为美味的一碗面。⑤如今,父亲已经入土,慈祥的三伯已到肺癌晚期。每次相见,我终究开不了口,求三伯再为我做一碗面。我知道,那碗面,今生再也无法复制。⑥一个人的旅行,也往往是寻面之旅。我一直期待着,在万水千山的行走中,和一碗面不期而遇。⑦到扬州,徒步五六个小时,游了瘦西湖后,我在大街上随心游走,寻觅一家有缘的面店。就是它,素朴的门面,干净的桌椅,微笑的伙计。“一碗扬州炒面,少放油。”一会儿,它被摆到我面前,浇头的红椒、葱段、鲜笋、肉丝,都被切成寸把长的细条状,或隐或现在面条里,和谐而从容。浇上醋,夹一筷入口,有麻油的香,有菜蔬的鲜;细细地品,有绍酒的绵,有白糖的微甜。但那些外在的调味反而掩盖了面条的本味。它不是我苦苦等待的那碗面。⑧飞到重庆,尝担担面。那时我已经习惯了素食,各式荤腥诱惑不了我的胃。我拨开浇在上头的肉末,挑几乎不粘着肉末的细薄面条吃,酱香浓郁,咸鲜微辣。我的嘴巴赞着它的好味道,我的心却还惦记着童年那碗面。游武汉,尝热干面。到北京,吃炸酱面。玩河南,点一盆原汤三鲜烩面。在三亚,吃一碗山西人做的刀削面。所谓的中国五大名面,我都用心品尝过了。那些美味仿佛有灵,它们使出浑身解数,从色香味各个角度对我的味蕾发起冲击,但我的味蕾仍顽固地守卫着那碗无法复制的面。⑨不可否认,在台湾吃的那碗牛肉面,终究有些特别。应我的要求,侍者给我上了一碗不放牛肉的牛肉面。面条在棕色的老汤里沉静地躺着,没有葱姜蒜任何调料。因为台湾的醋和大陆很是不同,在我吃来分明是可乐的味道,不得不放弃。就这样,我和一碗最本色的汤面相遇。拿筷子用心挑起几根面,小心地放到嘴里,耐着心细嚼,一种相隔久远的属于小麦属于北方属于阳光的麦香,和我的味蕾一见倾心。我的眼睛突然有些酸,隔山隔水的,我竟在台北重温童年那碗面的滋味。但很快,牛肉的味道固执地挤上前来,麦香退后,我的泪没有涌上来。⑩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刻,我捧着面碗泪流满面。我至今没有等到,我遇见的各地面条,都离美味很近,而离故乡很远很远。○11我与寺庙一向有缘,天籁梵音,檀香入脾,那种舒泰安详,是在别处很难体会到的。心烦时,便愿意到寺庙,一到寺庙清净地,烦恼顿消;平常时候,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到寺庙走走,庸常的日子也有了莲花般的芬芳。○12游走到成都,傍晚时候,去著名的千年佛寺昭觉寺。大门已关闭,我从边门入。恰逢僧人用餐时间,购券排队,一碗素面,4元一份。我和几十个年老的男女一同安静地排队。大锅里的面条,比平日食用的稍宽、稍厚,也许因为在锅里久了膨胀之故,总之有一种不同于往常的色泽。面被盛到家常的海碗里,是那种白底蓝边涂釉料的中等大的碗,上有一个蓝色的工整的“昭”字。面条没有什么陪衬,安静地躺在素淡的碗里,清汤寡水。我端着碗,取了筷子,找一处无人的桌凳,轻放那碗面。那是一种半个世纪前常见的竹筷,竹子的本色,连清漆都没有上过。手捏竹筷,我心里的期待呼之欲出,怀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虔诚,尝第一口面,似乎我应该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让我与那碗面的重逢顺理成章,更具纪念意义。事实上,那是我之后回忆它才有的情感,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只听到自己扑扑的心跳。入口,清淡,软滑,面条的本味在唇齿舌之间醒来,素朴到好似天天相见。○13在一个香烟氤氲的所在,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我和一碗素面,相看两不厌。我在心里觉得它口感已经无限接近童年那碗面,不知是记忆的偏差,还是因为年龄渐老怀旧的缘故。○14想到父系的老人中仅84岁的三伯还在,已是风烛残年,他没有力气再为我做一碗面了。想到堂哥堂姐,几十年与我情同陌路。我终将成为孤儿,悲怆汹涌袭来。我的故乡,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在无情地沦陷,我赤脚也追赶不上它消逝的脚步,前方是渺茫的白,回望,也看不真切,怪眼泪不听我的话。○15那夜,一碗面,一碗乡愁,入梦来,一个亲切的声音追来:孩子,面条好吃吗?(作者韩月牙,有删改)14.文章记叙了作者的“寻面之旅”。阅读第⑥-○13段,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寻面的经历吃面的心理和感受在扬州吃扬州炒面①在重庆、武汉等地吃担担面、热干面……②③欣喜、感动,仍有些许遗憾在成都昭觉寺吃素面④15.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细致地描写扬州炒面?(3分)答:16.第④段写道:“那是我今生吃过的最为美味的一碗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不超过150字)(5分)答:17.童年的一碗面,让作者魂牵梦绕了四十年。生活中你一定也有值得怀念的“那碗面”,请你描述出来,与同学们分享。(2分)答:答案:14.①失望②赞美,但仍不满足③在台湾吃牛肉面④激动、亲切(共4分。共4空,每空1分)15.示例:作者从色、香、味、形多个角度写出了扬州炒面的色鲜味美;它比起童年那碗只放了葱花、酱油和热猪油的面要精美得多,但作者并不满足,突出了他对童年那碗面的怀念之情;为下文写他在各处继续寻面作铺垫。(共3分。概括内容,1分;表达情感,1分;结构作用,1分)16.示例:童年的那碗面是在饥饿状态下吃的一碗面,所以感到“最为美味”;后来,作者苦寻四十多年也没找到童年那碗面的感觉;童年的那碗面是三伯做的,其中寄寓了浓浓的亲情和乡情;而如今三伯的病情严重,不可能再给我做面,这种亲情终将消失,故乡也越离越远,作者不禁感到孤独和悲怆。因此,作者愈加怀念童年的那碗面。(共5分。共4点,每点1分;语言表达,1分,意思对即可)17.能描述出值得怀念的事物,能说出怀念的理由,即可。(共2分。描述事物,1分;说出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十八里的半夜雪路蒋建伟①大雪纷飞,看不见四周。只留下一条弯弯曲曲的雪路还在延伸着。②我戴了顶像雷锋叔叔那样的棉帽子,帽檐下,两片帽帘儿刚好护住耳朵。脚上穿得特别时髦,我们叫它翻毛大头鞋,“吱嘎吱嘎”乱响,鞋底还粘了不少雪,一只起码五斤重,小小的身子在茫茫旷野里一颠一簸地移动。汗冒着热气儿,把里层的衣裳都湿透了,棉袄的外头罩了爹的一件黄布褂子,雪花落在褂子上化了,又迅速冻上了,硬邦邦的,两个胳膊一甩,“啪啪啪啪”的,好像一个小兵马俑在走路。好在,寒冷渗不进身子,满肺腑里都是火热,让人浑身有劲儿,一点也不会感到冷。③此刻,远的村,近的树,平坦坦的麦田,孤零零的麦秸垛,我看见大雪把全世界都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花被子,万事万物都在被窝里,“呼呼——呼呼”,睡得好香啊!想到这个比喻,我都有些羡慕它们了。我的胳膊呀腿儿呀,也不是我的了,冻得硬邦邦的,像光秃秃的小杨树,站在土路的两边。嘿,这么冷的天,它们还站在那里,傻得不透气了!可是,它们不站在路边,应该站在哪里呢?④不知不觉之间,从黄昏的镇中学出发,我已经走过了八个村庄,天完全黑下来了。天是白皑皑的,因下雪了,一直像大白天似的。可现实里,这还是在黑夜啊!人们都睡着了,鸡鸭鹅牛羊马都睡着了,鸟雀们睡着了,一个静寂的世界里,只剩下大雪“噗噗噗噗”声,还有我“吱嘎吱嘎”的走路声,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⑤刹那间,静,一把抱住了我,紧紧地,好像一个许多年没有见面却想死了我的亲戚,亲热得不得了,激动得说不出一句囫囵话。可惜,这种静很巨大,很虚空,很冷,天地人神皆空,令我不寒而栗。耳朵有些听不见声音了,我壮着胆子,“啊”了一下,根本没有什么回声,雪下得太大了,雪花把天地之间的空气都填满了。我搂住头,揪了揪帽帘儿,又“啊”了一声,这下子,我听见自己的回声了!虽然很短、很急促,但很真实,不虚空,否则,我就会无声无息地被大雪吞噬了。⑥脚步慢了,身上的热气一丝一缕被北风抽走,开始还不怎么察觉,等察觉到了,热气早散完了,只留下一身冷冰冰的外壳。我下意识地紧跑十几步,果然,脚心开始出汗,发热,但浑身依旧冷,小胳膊小腿很硬,伸不直,每个动作都显得多余,冷啊,冷得整个牙帮子乱打寒战。从北往南,走到高庄村的时候,我就想,要是碰见一个亲戚多好!是亲戚都亲,会跟我打招呼啦,问候啦,让我好一顿吃吃喝喝啦,哪怕安慰我几句,不管是近门的,还是远房的,都中!⑦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走过了小蒋庄、大石营村,我连个麻雀也没有碰见。天这么冷,雪这么大,别说是人了,连麻雀都知道鸟窝里暖和,你想想,谁还会在雪地里乱跑呢?⑧快到小石营村了。远远地,一个黑点正向我迎面移动,近了一点点,是人,好一阵惊喜,啊,终于见到人了。⑨那是一个背麦秸儿的农民。一条黑头巾绕着他的头,长长的,裹了几个来回,露出两只贼溜溜的眼睛,让人认不出来,看不出年龄,好像故意的。我高兴起来,跑代替了走,特别快乐,不管认不认识,想跑过去跟他打招呼。相反,那人走得缓慢,很迟疑,眼神有些躲躲闪闪。我迎了过去,他迎面走来。隐隐约约之间,我听见一个低沉的声音说:“你是,建伟吧。”我很奇怪,他怎么知道我叫建伟,一下慌了神,忙问他:“我不认识你。你说说看,我是哪个村的?”他说:“蒋寨的。我不光认识你,连你爹我也认识。”没等我再问,他已继续走了,也不多解释,留下我站在原地,满脑子的问号、逗号和省略号。哎呀,这个家伙,也不知道他算老几,干什么的,竟然知道我的大名,嘿,有意思,真有意思。走着走着,再一想,大雪天,他背了一筐麦秸儿干什么?临近年关口上,难道他们家没柴火烧了,没办法过年,他是一个偷麦秸儿的贼?而且关键是,他认识我,别人抓住他的话,那人会不会诬陷我也是小偷?如果那样,会不会……我不敢往下想了。⑩突然,一种巨大的恐惧感袭来,天,一下子通到地上,就像一口巨大的锅排子——就是奶奶拿秫秸莛子排的那种——直直从头顶罩下来,让你来不及挣扎,就上西天取经去了。恐惧,丝丝缕缕地积攒,一层一层压迫,让你喘不过气,无法正常呼吸。心,宛如一架中弹的飞机,努力攀爬上升,却总上不去,在云层里越飞越低,踉踉跄跄,最后,一头坠入谷底。⑾我只有一路小跑,大跑,再小跑大跑。凌乱的脚步声,挤满耳朵。⑿直到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蒋寨村,跑回家里,一口气喝了两大碗“茶”——也就是白开水,方才缓过神来,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娘啊!”然后,我跟爹、娘和姐姐他们好一番的讲述,也说起了那个贼。⒀听完,我爹神色平淡,司空见惯地说:“大石营村的你二姑父家,地少,人多,他也常常去别的村子偷麦秸儿烧。”二姐说:“呸呸,二姑父原来是个贼!”我娘说:“说不定,那个人是你二姑父哩。”我爹脖子一扭说:“你胡说个啥?咱亲戚里咋会出贼?”大姐说:“我猜,就是我二姑父。”我爹打岔道:“再瞎说,我真拿一根针把你的嘴缝上……”不想,大姐小嘴一噘,故意做了个傻乎乎的动作,惹得我们一阵乱笑。其实,我和姐姐们好像一群小鸡,钻进父母巨大的翅膀下取暖,这才是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谁是那个贼,已经没什么意义。⒁我很佩服我自己,12岁,3个小时,15个村子,小小的年龄,竟然从小镇中学走回家,一口气走了18里。那,可是18里的半夜雪路啊!⒂后来才明白,我们都像天上的一朵朵雪花,即使化了,都还记得回家的路。16.阅读全文,补全情节。(4分)雪夜初涉,信心满满→,→,→诉说遭遇,享受亲情17.文章第⑨段中说“没等我再问,他已继续走了,也不多解释,留下我站在原地,满脑子的问号、逗号和省略号”。思考这句话中的“问号、逗号和省略号”的内涵,并以此设计一段符合文章情境的人物内心独白。(60——80字)(4分)答:18.文中“我”雪夜独行十八里路的人生经
本文标题:寻面记-记叙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7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