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姓名:杨玉鹏学号:1431900指导教师:金云峰太平桥绿地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2目录1.公园概况2.太平桥绿地的“海派”特征3.太平桥绿地的“有机设计”手法4.小结场地区位自然空间描摹自然过程融入自然形式象征造园形式功能活动公园演变场地认知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3公园概况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公园概况4太平桥公园绿地位于吉安路西、黄陂南路东、湖滨路南、自忠路北。占地面积44054平方米。为上海市中心城区一大规模的开放式公园。景观有人工湖、绿地、石库门楼、观景台、湖滨路等。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和美国SOM公司共同合作设计太平桥公园其地原为旧式里弄住宅密集地区。为营造太平桥商住园区生态环境,2000年10月,上海市、卢湾区两级政府作出在该地区先建设人工湖和绿地,以环境带动旧区改造的决策,并由市、区两级政府和香港瑞安集团共同投资,2001年1月5日动工,5月20日人工湖注水,6月8日竣工,9日正式开放。太平桥绿地以湖光、山色、丛林为特点,旨在创造现代城市山水园林的景观面貌。设计师在绿地中布置了近1ha面积的水体,并以此为主体使整个绿地构成了沿东西长轴方向三个层次的园林景观公园区位公园区位图SOM设计初期模型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公园概况52001.052005.092013.08太平桥绿地变迁影像图2001.112006.112014.042002.082009.102014.082004.052009.122015.042004.102010.04通过谷歌图像分析可以发现,太平桥绿地所在场地周边在2002年之前底层里弄住宅,居住密度极高,2002年之后随着公园的建成,公园周边开始出现地产开发;到2010年之后公园周边开始高楼林立,各种高档商务与居住建筑分布在公园周围。虹桥绿地从原来空旷的绿地演变成商务区的中央公园。在公园周边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公园内部环境也在不断的演化,从影像图中可以看出在公园建成的2002年时,公园内部呈现疏林草地的景观,内部道路清晰可见,随着时间推移公园植被逐渐繁盛,到2006年时已经成为一片城市山林景观。从中可以总结,进行有远见的公园系统规划,建立城市绿地系统,对于丰富城市肌理,维持工作与居住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公园演变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公园概况6通过实地调研,在实地踏勘中感受空间与比例尺度,在考察的基础上完成总平面图的绘制。在公园感知之后,感受到太平桥公园为一个典型的“半自然的人为空间(simi-naturel),然而与中国古典园林以及”三好坞“等人文自然相比,太平桥公园并不追求人为的自然性,而是使用了更多的流畅的曲线以及修建的植物,营造的也是现代的休闲空间。公园感知总平绘制现场感知草图感知总平面图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7太平桥绿地的“海派”特征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海派”特征8景观结构方向景观延伸方向景观地形景观水体亲水平台主体建筑太平桥公园自北向南总体以建筑、亲水平台、水体以及人工地形构成。水体狭长分割了两岸不同的景观。使得在两岸出现不同的景观体验。同时景观的结构方向与景观延伸方向不一致,呈现相互垂直的结构。对比传统园林以及近代山水园林可以发现这种山水格局其实早就出现在江南园林中,以艺圃为代表,其两轴方向一致。与传统园林相比,太平桥绿地的特点:相同点:都以建筑、山水的排序方式为主要格局都以水为主要构景中心不同点;太平桥绿地构图更加的简洁明了太平桥绿地布局方向更加适合城市肌理延伸方向公园结构太平桥公园结构分析图三好坞绿地结构分析图艺圃结构分析图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海派”特征9太平桥公园以道路构成其主要骨架,道路大多呈现平滑曲线形。北面完全打开,亲水曲线台阶直接与城市道路相接,商务区的人流可以随时进入公园内部。南部设置多个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尽端对接。对比徐家汇公园可以发现,两者在对城市周边道路的呼应方面有相似处,而不同的是徐家汇公园以简洁的直线道路为主。太平桥公园道路分析图徐家汇公园道路分析图通过对太平桥以及徐家汇公园的对比可以发现,上海上海公园道路布置特点:道路的结构布置与周边城市交通与功能紧密联系出入口较多,方便使用者进出都以简洁的直线或者曲线为主。直线为了实现快速通道,提高效率;曲线也不是刻意追求自然感,而是为了增加游览的丰富性。公园结构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亲水平台商务区进入观水主路林间支路入口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海派”特征10密林休闲静坐休闲漫步休闲草地摄影亲水观览商务会展滨水观赏亲水游玩历史展览疏林休闲可变功能活动发生点太平桥公园以其三个主要结构划分其内部功能,南面为山地密林的休闲活动,水岸为亲水游玩活动,同时在公园西面设置可变更功能的开放区域,定期搭建临时建筑进行艺术展览等活动。太平桥公园功能分区图太平桥公园发生活动近现代的城市公园不仅仅是独立的几块绿地,而是作为城市绿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桥绿地东部有正在新建的110KV地下变电站,西部地块则有已建成的地下停车场、景观步道以及保留的原有建筑,具有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小气候、防尘、防风、减弱噪音、涵养水源、降温避灾等功能大面积水体起到较好的条件小气候功能作为商务区的中央公园,其主要功能为使用者提供放松与休息由于过分注重简洁与统一,公园缺少集中活动场地公园功能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11太平桥绿地的“有机设计”手法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有机设计”手法12自然空间描摹山林空间山林空间透视图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有机设计”手法131.5-1.7M0.8-1.2M太平桥山林空间分析图三好坞山林空间分析图自然空间描摹山林空间通过太平桥绿地与三好坞绿地内部的山林空间对比可以发现:太平桥人造山林整体尺度比三好坞要大,特别体现在道路尺度上太平桥植物配置丰富,追求色彩的变化,同时灌木大多经过修剪,而非三好坞追求自然野趣太平桥中的人工地形不能进入,仅仅在视觉上产生屏障作用总之,太平桥绿地所营造的山林空间已非传统园林芙蓉叠山空间,更多的是西方自然风景园的手法。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有机设计”手法14自然空间描摹水岸空间水岸空间透视图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有机设计”手法15水体尺度分析图水体视点分布图1点透视效果2点透视效果3点透视效果4点透视效果12345自然空间描摹水岸空间通过对太平桥绿地水体尺度以及各个视点分析可以发现:水景设计运用了传统造园中收放变化的手法但是与其他公园中水体景观不同的是太平桥公园水体较为狭长,水域最宽处50m,最窄处只有15m,这在一方面造成了十分亲近的尺度,另一方面更多的描摹了溪流景观的意象。不断跌落的台阶减少了水体的闭塞感。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有机设计”手法16自然空间描摹疏林空间疏林草地空间透视图丹.凯利设计的疏林空间在太平桥绿地的东侧,设计师模拟西侧水侧做法设计了一片草地,其上零星布置疏林,。这种设计手法已完全采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在忙碌的城市中这篇草地成为景色优美的安静空间。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公园的管理这些草地都不能进入,失去了其原本的设计意图。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有机设计”手法17自然空间描摹疏林空间水岸空间透视图三好坞中的服务建筑在太平桥绿地内部的建筑大多为厕所、人防工程以及地下车库入口等。为了与环境更好的融合,设计对建筑采用了隐藏、遮蔽、屋顶覆土等手法。同时,建筑外墙大多采用了石材贴砖。与三好坞中建筑的做法类似,隐藏的建筑增加了场地的自然野性,然而也隐含着一些公园安全问题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有机设计”手法18自然过程融入太平桥公园周边环境分析图太平桥公园北侧环境周边互动分析所谓的“融人”是指景观的建构对自然生态系统不造成威胁,而是作为自然的构成要素存在,恰当地嵌人城市环境或自然肌理当中,在城市中,有机景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对城市环境的修复和缓解作用,还在于它积极地融人城市的功能结构,保证城市整体的绿化系统、交通系统、商业系统等的延续性。在天平桥绿地中,环境融入体现最多的是场地北侧亲水台阶对北侧商业的回应而对于南侧的居住区,在SOM最初的设计中也是打开的,后来的设计中将水面缩小进,通过地形屏障景观应该是后来园林院的手法。周边商业空间周边居住空间周边历史空间周边正在开发空间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有机设计”手法19自然过程融入太平桥公园地形设计分析图三好坞绿地地形设计分析图太平桥公园地形透视周边互动分析在太平桥绿地南侧的地形设计是起到了对周边噪声等屏障的作用,通过与三好坞叠山地形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太平桥绿地以地形阻隔内外空间而三好坞以水体分割内外空间太平桥绿地不强调地形在外部的视觉效果,而三好坞叠山主要是为了外部的观赏太平桥南部自忠路为城市次干路,车流并不大,进行这样的阻隔的初衷还有待考证。太平桥绿地与三好坞绿地的地形高度都在2-3m左右,然而由于两者横向场地相差三倍,使得地形效果差别很大景观游线景观游线景观视线景观视线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太平桥绿地中的“有机设计”手法20自然形式象征线条与小品来自自然波浪形态?来自西方抽象化作?来自本土文化意象?观水平台打破传统红线概念,相互延伸,通过选用同一种花岗石材料统一处理红线、人行道,并将全长350米的企业大道做成6级踏步,其中2级伸入水中,临阶亲水,其乐无比.打破丁东西向狭长的感觉。观水平台线型十分曲折流畅,在上海公园中很少出现这么长的纯粹的几何线型,其来源无从得知,在SOM最初的设计中就初见其曲线形的端倪。强烈的人工几何线条与南侧自然流畅的线条对比又遥相呼应,通过对水景的限定融合在一起太平桥公园特色观水平台太平桥公园小品设施上海公园绿地的设计风格与手法——以“太平桥绿地”为例21小结作为新天地商务区的中央公园,太平桥公园从总体结构到细部特征都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海派”风格。这种风格是上海历史发展中对西方文化不断吸收消化融合进而形成的,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位于高档社区与商业区的中央公园一方面采用了更加简洁的格局与线条,另一方面结合周边环境融入了更多现代化生活的活动与功能。在未来的城市森林中创造一片自然天地,公园设计中的“有机设计”手法是一种基于自然原型的演绎与变化,这种设计手法是与纽约中央公园以来西方景观设计手法一脉相承的。在太平桥公园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中西文化的交融也体现在境内和境外事务所的合作上。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城市公园往往可以看到国外建筑师的身影,中国本土景观设计师正在成长,怎样批判的吸收外来设计文化,怎样对待自己传统园林,怎样设计属于中国的未来的公园,这些都需要本土景观设计师认知思索。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上海公园设计中的“海派特征”是对上述问题的一种回应。
本文标题:公园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7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