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济学说史重点经济学说史重点696人阅读经济学说史期末重点名词解释:1.货币差额论:是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认为所有的购买都会减少货币,所有的售卖都会增加货币。因此一国的对外贸易中,必须坚持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甚至不进口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贵金属或者货币才能流入国内,增加一国的财富量。2.贸易差额论:是晚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主张国家不应该禁止而是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于外国商品的购买。但是,贸易差额论依然坚持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的原则,强调用于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即是说在总体上依然保证货币的流入和国家财富的增加。3.自然秩序: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4.纯产品:从土地取得的盈利扣除了一切支出以后,所余的产品就构成了国家每年创造的财富。5.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6斯密的教条: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7.相对工资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据某一阶段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根据所得的相对产品量,也就是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8.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①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②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③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9.有效需求不足论:因为商品不都是和商品交换的,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在这些交换之间未必是平衡的,于是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着一般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10.萨伊定律: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种产物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道路。”二、经济学说史上的三次革命与三次综合1、三次革命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斯密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是边际革命,它对西方经济学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瓦尔拉斯、杰文斯和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效用价值论。第三次革命就是凯恩斯革命。其标志就是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2、三次综合第一次综合约翰。穆勒在19世纪中叶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综合了当时不同派别的经济观点,建立一个折中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第二次综合马歇尔在微观领域综合了古典学派和边际学派的价值论、分配等理论,建立了局部均衡价格论;第三次综合萨缪尔森等人试图把改进过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的微观理论结合在一起。新剑桥学派也想以抛弃新古典的价值论、分配论为基础进行新的综合。不过,这些经济学家所作的努力,迄今为止尚未被西方经济学界所公认。因此,第三次综合还没有完成,还在进行中。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货币差额论:是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认为所有的购买都会减少货币,所有的售卖都会增加货币。因此一国的对外贸易中,必须坚持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甚至不进口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贵金属或者货币才能流入国内,增加一国的财富量。2.贸易差额论:是晚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主张国家不应该禁止而是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于外国商品的购买。但是,贸易差额论依然坚持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的原则,强调用于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即是说在总体上依然保证货币的流入和国家财富的增加。3.自然秩序: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4.纯产品:从土地取得的盈利扣除了一切支出以后,所余的产品就构成了国家每年创造的财富。5.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6斯密的教条: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7.相对工资论:一国的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产品在三个阶级间的分配比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是不同的。要正确判断地租率、利润率和工资率,不能根据某一阶段所获得的绝对产品量,而应根据所得的相对产品量,也就是根据这种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8.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①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②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③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9.有效需求不足论:因为商品不都是和商品交换的,很多商品还和生产性劳动或私人服务交换,在这些交换之间未必是平衡的,于是资本主义社会就存在着一般商品生产过剩的可能性。10.萨伊定律: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种产物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道路。”1.货币差额论:是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认为所有的购买都会减少货币,所有的售卖都“一种产物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道路。”11.官房学派:又称作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是重商主义的一种形式,强调促进国家福利状况,认为增加国家的货币财富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力量。12.戈森定律:包括两个规律,①享乐递减规律,实质上描述的是人的某种欲望会随其不断地被满足而递减的规律,也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②边际效用相等规律,其内容是:为了使享乐达到最大化,每个人可以在各种享乐之间自由选择。它表达的是在各种享乐之间如何选择才能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13.边际效用论:用基数测量消费者从消费某种产品中得到满足的一种效用理论。14.边际效用价值论:又称主观价值论,主观价值实际上就是消费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15.一般均衡论:就是一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均衡,一切商品的价格的形成。16.边际效用基数论和序数论:前者认为边际效用是可以计量的,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边际效用的绝对值,并且可以在个人之间进行比较。后者认为人们对于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不可能说出它的绝对值,但是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序数来表示或者比较两种物品的效用孰大孰小,或其所属的等级孰高孰低,或并无差别。17.无差异曲线:以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举例,可以发现为数众多的其他组合,在这些组合中进行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没有差异的。18.局部均衡: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19.需求弹性:就是用以衡量价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也就是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0.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差额。21:供给弹性:就是用以衡量价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减少或增加的比率,也就是衡量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2: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或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在市场上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价格。23.凯恩斯定律: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下,社会上必然存在着一部分多余的生产能力,包括机器、劳动力、资金等。由于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所以不管总需求有多大,社会总能生产出与需求相等的供给量。这就是说: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24.消费函数:在一般情况下,平均来说,当人们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像收入增加那么多。国民收入的数量与消费量的这种增加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25.资本边际效率: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26.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数量的控制来改变利息率,并通过利息率的改变来增加投资,以使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2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企图通过改变国家的消费和投资的办法来改变国民收入水平。改变国家的消费和投资不外乎改变国家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预算支出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国家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或减少。另一方面,预算收入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国家投资和消费的减少和增加。18利息率:利息率的决定取决于两个因素: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劳动价值论:配第最大的贡献,第一个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斯密对配第劳动价值学说的发展第一,配第认为只有开采金银的劳动才能直接创造价值,而斯密则认为生产一切其他商品的劳动都能直接创造价值。第二,他们都认为交换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但配第认为一切商品只有同货币交换才有交换价值;斯密则认为即使商品同商品交换也都有交换价值。第三,配第由于受重商主义的影响,没有把交换价值从价格中抽象出来,而把交换价值归结为价格。斯密则刚好相反,认为货币只是充当流通工具的商品,因而已经把交换价值从价格中抽象出来。斯密的二元价值论:斯密提出了两种价值论:一种是生产中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一种是交换中购买的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收入构成价值论,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由三种基本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来构成和决定的:“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他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这是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他继承了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但比斯密更恰当地分析了二者的关系,纠正了其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交换价值的错误,已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资前提。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他反对三种收入决定价值或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认为只有耗费劳动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的大小与劳动量成正比,而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萨伊的价值论有三个基本观点:效用决定价值,供求决定价值,生产费用决定价值,其中效用决定价值的观点是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绝对优势论(TheoryofAbsoluteAdvantage):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李嘉图比较优势论(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好处。比较利益说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通过自由交换,可以增加世界产品,提高生产率,参与交换国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这样的两国进行贸易从而获得利益是由比较成本低→比较优势→比较利益这一结构链决定的。比较利益是发生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而产生比较利益的原因则是各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劳动成本的差别。约翰·穆勒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李嘉图阐述了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利润问题,但没有讨论国际贸易的实际交换比率。约翰·穆勒对此作了解说,提出了国际价值的决定问题。在经济学说史上,约翰·穆勒是最先提出国际价值理论的经济学家。他认为,由于劳动和资本在国际间不可能像国内那样自由转移,所以,生产费用的法则不适用于国际贸易。国际价值由供给与需求的法则决定,这个法则他称为“国际需求方程式”。穆勒的国际需求方程式是对李嘉比较成本说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他确定了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比例变动的范围,指出了比较利益的分配取决于贸易国对交换的产品相互需求强度的对比,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经济危机理论: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上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批评了李嘉图学派和萨伊否定经济危机的理论,指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他认为消费决定着生产,而消费本身是决定于收入的,所以最终收入决定生产。如果今年的产品超过了去年的收入,于是一部分产
本文标题:经济学说史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8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