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28——2017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2017年11月15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去世,享年90岁。一颗高贵、深湛而生动的灵魂,如他所愿终于“回家了”。不回乡是惆怅,回乡了还是惆怅。就像小时候在漕桥的院子里捉迷藏,小伙伴们有的躲到了水缸后面,有的躲进了竹林,等我睁开眼,他们却是真的不见了。等我真的再回来找,物是人非,他们中许多已不在人世了。我要用最后一块钱买下这世界上关于我的所有微笑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著黄昏隔著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我会说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的悬著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後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中有韵地你走来字词积累(1)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三月5,6或7日。蛰: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2)料峭:形容微寒,多形容春寒。春寒料峭。(3)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例: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4)霏霏细雨:霏霏,雨雪纷飞;烟云很盛。比较,菲菲:花草茂盛、美丽。(5)孺慕:孺慕:爱戴、怀念。(6)蠢蠢而蠕:蠢蠢,形容蠢动的样子。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功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字词积累•惊蛰(zhé)•裾边(jū)•滂沱(pāngtuó)•薄荷(bòhe)•万籁(lài)•窥见(kuī)•氤氲(yīnyūn)•舔舐(shì)•晌午(shǎng)•潺潺(chánchán)•纤手(xiān)•椽子(chuán)•擎天(qíng)•啾啾(jiū)•苔藓(táixiǎn)•湿黏黏(nián)•铿锵(kēngqiāng)•忐忑(tǎntè)字词积累(7)雨意迷离:迷离,模糊和难以分辨清楚。(8)宵寒袭肘:宵,夜。比较,霄:云,天空。(9)石破天惊:石破天惊逗秋雨。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现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本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不可名状的奇境。(10)翩翩:很快地飞。轻快地飞舞的样子。文章分析(1)全文15段,题目是《听听那冷雨》,哪些段落直接写了雨景,哪些段落没有直接写雨?写雨——1、5、7、8、9、10、11、12、13、14、15未直接写雨——2、3、4、6文章分析(1)本文作者重点是要写听雨,文章是不是所有的语段都在写“听”雨?请浏览课文,抓住提示性语句,从对雨的不同观察角度着手,来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全文脉络。第1节:雨情第3节:嗅雨第4-7节:听雨第8-10节:忆雨(2)听听那冷雨,作者听雨后有什么感受?(提示:听雨地点,听雨感受)文章分析地点感受(4)大陆听雨(岛上回味)凄凉、凄清、凄楚、凄迷(5-6)大陆瓦屋内、竹楼里听雨(7)岛上日式古屋音乐美、温柔、舒适柔婉、亲切、音乐美选取一些“听雨”描写语句,品味鉴赏余光中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示:本段/本句主要描写了在哪里听,听到怎样的雨,运用了什么手法/修辞手法,给人什么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的什么特点。文章分析在大陆的瓦屋里听雨,运用了叠词、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给人以温柔、舒适之感。雨声之美——钢琴演奏雨——“美人”雨的下落——美人的纤手在弹奏屋瓦——琴键雨滴声——“敲击音”、“滑音”“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既呼应前面的比喻,又非常艺术地点出了雨中昏暗的天色。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3)作者选择“雨”来作为他表达情感的依托,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能否换成“寒”“苦”等?文章分析“冷”——准确表现了雨的凄冷,这是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感受(自然角度);又表现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笼罩着浓浓乡愁的心境(情感角度)。“寒”——用来形容冬雨,而本文从绵绵春雨,写到潇潇秋雨,所以用“寒”不恰当。“苦”——意指愁苦、痛苦,更多的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所以用“苦”不恰当。1、试着将全文分成三部分并简要概括。(1)由雨季开始引发思念春雨引发思念。(2)由“雨”展开具体的想像,抒发浓浓的相思①文化文字方面关于“雨”联想(雨的文字)②从嗅看舔等角度写“雨”,抒发了思乡的愁绪(嗅雨、观雨)③从听的角度写“雨”,抒写对大陆生活的回忆与思念(听雨)(3)不到雨声的失落,把思念沉入心底(雨的回忆沉淀)细读文章整体感知2、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念,作者选择了“雨”作为情感表达的依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请大家思考讨论。明确:“听听那冷雨”中的“冷”,字面上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感受,内在的“冷”则是作者远离祖国大陆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作者在最后一节写到听不到雨声,作者的心中是失落的,其实更是为25年没有回到祖国的深深遗憾和感伤。细读文章整体感知3、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本文如何体现的?明确:“神”是思乡的感情,在文中的具体载体是“冷雨”,“形”是“听听”,从感觉触觉嗅觉各种角度去“听”。细读文章整体感知4、如何理解题目含义?这样的题目有何好处?明确:听听那冷雨——听我乡愁的诉说,比直抒胸臆更含蓄典雅,也更具体,雨越缠绵乡愁就越多,给人以淡淡的情味,承载起本文的主旨——绵绵不绝的乡愁。5、“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在喊谁呢?明确: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细读文章整体感知1、体会本文的意境之美。明确:本文的行文思路或作者对雨的感情的思绪之网撒得很开,总体上是由远到近,由物及人。时间上从远古时期、太初有字写到亡宋之痛写到今天的公寓;空间上从远隔万水千山的海外写到大陆写到宝岛;人生体验上从少年的“红烛昏沉”写到中年的洞明人生写到沧桑过后晚年的白头体悟。精读文章深入感悟1、体会本文的意境之美。内容上写雨,按“雨”——“冷雨”——“嗅嗅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渴望那冷雨(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盼望故乡那“六角形的白雨(雪)(对文化之根的追寻和永恒理想的追求)”的思路展开。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纵的历史感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抒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精读文章深入感悟2、作者通过雨主要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明确:思乡之情,思念故土。或者传达了作者的乡愁、故国之思、古典文化情思以及对古典诗意生活的向往。精读文章深入感悟3、作者为什么在雨前要加“冷”字?“雨”可以表现故国之思的缠绵悠长。“冷”有两层含义:(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冷。精读文章深入感悟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课堂总结1、收集古典诗词中写雨的诗词佳句;2、写写“我心中的冷雨”。(1)“我心中的”,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解;(2)描写要生动、细腻,能够体现出情感与冷雨的共通之处;(3)字数:300字以上。课堂总结
本文标题:听听那冷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9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