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执笔:曹军亭)一、问题的提出(一)、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做多方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新课程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有效,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有效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有效是教师和学生比较生疏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就需要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此为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促进我校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探索,寻找规律性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二)、对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前人早已开展过,且已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以往的研究大多仅立足于教师的教,仅局限于课堂,并且不具有学科针对性,大多都是泛泛而谈。但教学策略本身所具有的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导致教学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整齐划一和一劳永逸的。所以教学要在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与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持续变化和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关系、学校的条件等因素,不断地进行研究、实践和探索,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某一学科进行高效学习的教学策略。(三)、广华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教学设备先进,化学学科梯队合理。但教学中也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2、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而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凿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课堂教学策略界定(一)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informal)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2、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教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策略: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在内容构成上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的认识;第三层次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又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具有三个特征:(1)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2)对有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的掌握和设想;(3)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三)有效教学的基本标准有效教学作为教学的理想状态、境界,必定涉及教学价值观问题。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这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人们的教学价值观是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和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致认为:有效课堂的标准应该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提升思维,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然而,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等。针对课改实践,我们课题组对课堂有效教学构的有效教学标准的理解是:第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在以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第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我们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总之,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必须同时坚持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多快好省的效率标准和导学探究的过程标准,从而整体推进教学活动生态高效。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一)课题目标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对我校生源的特点,探索总结一套在新课程理念下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化学课程有效教学特色。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三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践行学校“尊重生命、启迪智慧、丰富灵魂、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进一步丰富“五、四、三”生态高效课堂模式;促进教师在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从而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获得教师、学生双生长。(二)研究的内容教学策略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等。二是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三是评价策略,主要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集中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开放性、动态性、持续性、综合性的策略研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具体全面的依据。(三)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研究学校课堂教学现状,摸清“病症”探究对策2、学习、研讨阶段研究国内外各种教育理论书籍:《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叶澜著。《教师培训手册——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中心《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湖北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学习型组织建设项目组3、规划整合及初步试行阶段(1)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及课题实验研究组。(2)组织部分教师学习成功案例及理论书籍并初步试行。其间共组织探索课、研讨课172节次,集体教研52次。(3)组织课题组教师写学习心得16篇,开设学科论坛4次,写教学反思28篇,案例30个,教学叙事18篇。四、研究的过程以调查问卷形式对高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现状、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并参照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分别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要求集体填写,统一收卷。我们将对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分析,并结合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访谈、召开座谈会和深入课堂听课等方式进行广泛调研,问卷及访谈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调查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二是调查学校中化学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情况;三是调查目前学生对化学教学课堂的看法;四是访谈学校领导、部分化学教师及学生,旨在了解化学有效教学在学校开展的具体情况。为了解化学有效教学的现状,我们选取了本校高一、高二的学生随机抽取15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测试对象,实际发放150份问卷,收回124份,有效率达82.7%。在化学教师中发放了20份问卷,收回18份,有效率达到90%。调查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本校的150名学生和20名化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出如下一些倾向性的结论。1、高中生化学学习较有兴趣。在调查对象中,有81%左右的学生对化学化学有一定的兴趣,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比较赞赏,但少部分同学习惯了旧的学习方式,不太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觉得化学实用性将强,这也是我们今后教学应该把握的方向。同时,教学情境的设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来花时间去发掘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一件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好事。2、小组互助学习效果较明显。数据显示,50%的学生更愿意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解决疑问,38%的同学喜欢依靠老师解决疑问,但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够,遇到不会的问题不了了之。3、学生渴望老师给予他们一定的思考空间。调查显示,无论是概念的学习、化学公式、定理、法则,或者例题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老师的引导展开学习。4、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显示。师生之间还是缺乏有效的交流,课堂不能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中心”现象依然寻在。调查显示,在课堂上虽然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问题,但学生积极性不够,很多同学很少积极思考,甚至不愿意思考。5、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不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积极思考,也不善于自主学习。调查显示,在自主学习中,46%的学生能够认真学习但不愿意积极思考,35%的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并积极思考,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愿意自主学习。6、教师对新课改持积极参与的态度。调查显示,56%的教师认为新课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愿意积极参与;56%的教师能够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比较教材差异,开展教学。面对课程改革,教师们都积极思考,虽然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但参与度很高。7、课堂有效性评价仍需进一步探讨。调查显示,78%的教师认为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应该成为衡量课
本文标题: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1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