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9届拉丁美洲与巴西
拉丁美洲与巴西拉丁美洲在世界中的位置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南美洲中美地峡美国拉丁美洲范围: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海陆位置:位于美洲中部及南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经纬度位置:115°W—35°W32°N—55°S拉丁美洲地峡是连接两块较大陆地或较大陆地与半岛间的狭窄地带。重要地理事物——中美地峡中美地峡是连接南、北美洲的天然陆桥,面积约52万平方千米,包括7个国家。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中段,多火山、地震。巴拿马运河“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中美地峡最窄处,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加勒比海(大西洋)和太平洋,全长81.3千米。10°N80°W走向:西北—东南经纬度位置:10°N、80°W通航吨位:5~10万吨运河水面海拔26米,靠升船闸帮助船只渡过。麦哲伦海峡纽约旧金山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极大缩短北美洲东、西两岸之间航程(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巴拿马运河的地理意义拉丁美洲北部和西南部岛屿众多。位于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及大西洋之间。其中最大的岛屿是古巴岛。可分为三大组:(自南向北)小安的列斯群岛(火山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大陆岛)巴哈马群岛(珊瑚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拉丁美洲西南端岛屿众多,其中最大的火地岛。位于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的是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70°W60°S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合恩角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二、地形北部:墨西哥高原南美西部:安第斯山脉南美东部:平原与高原相间排列地形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西部为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三、气候气候具有“湿热”特征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赤道穿过拉丁美洲,恰是陆地宽广部分,三分之二面积位于热带海陆位置和洋流——拉丁美洲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又有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西岸多地形雨,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地势高,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水汽易进入陆地气压带和风带——地处赤道低气压带,多雨,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从辽阔的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沛的水汽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特征:气候暖热潮湿,以热带气候为主,温带面积较小,缺少寒带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显著西风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墨西哥湾暖流东北信风东南信风赤道逆流南美热带雨林气候最为典型的原因:1.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流上升,降水丰富;2.海洋上的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3.南赤道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4.地形:南北西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呈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利于暖湿气流的深入。试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并简要说明原因。同:热带气候为主,分布广泛,缺少寒带气候;由于非洲和拉美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异:1.拉美有温带气候,非洲没有。原因:拉美最南端纬度比非洲高,有温带气候分布,而非洲纬度限制其形成温带气候;2.非洲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而拉美更为复杂。原因:赤道从非洲中部穿过,且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不大,海岸平直;而赤道从拉美北部穿过,且地形复杂,地形对其气候影响较大。四、河流与湖泊三大河流由北向南依次为:奥里诺科河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共同特征:水量大,水流平稳,中下游都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全长6400多千米,为世界第二长河。发源地:安第斯山脉东侧流向:自西向东注入海域:大西洋水系特征:支流多,树枝状水系,流域面积广,流程长水文特征:水量大,无明显汛期,含沙量少,无结冰期0°50°W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伊泰普水电站(巴拉那河)·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乌拉圭河五、资源海洋水产资源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草场资源•石油: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金属矿产银(墨西哥)铁(巴西)铜(智利和秘鲁)生物资源六、居民混血种人印第安人(1)人种复杂拉丁美洲人种复杂,混血种人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白种人、印第安人(黄种人)和黑人。(4)两种主要语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3)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墨西哥高原等气候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2)人口增长迅速:拉丁美洲人口总数4.8亿人(1995年)居各大洲第四位,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次非洲,居世界第二位,但仍属地广人稀的大洲。七、迅速发展的经济1.拉丁美洲均为发展中国家2.部分国家现代工业发展迅速3.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热带经济作物拉丁美洲的国家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最狭长的国家:智利最南部的国家:阿根廷纬度最北的国家:墨西哥巴西巴西位于拉丁美洲东部及中部,大部分地区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东临大西洋。0°23°26´S一、位置巴西的国土面积与人口总数均居世界第五位,但均居拉丁美洲第一位。白种人50%其他4%黑种人6%混血种人40%二、居民1.人种复杂,白种人占一半左右,混血种人占40%,被称为是“世界人种的大熔炉”。2.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通用葡萄牙语。3.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原因:气候条件优越;开发较早;沿海地区多良港,交通便捷;矿产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巴西人口分布图三、地形与气候北部为亚马孙平原(1/3),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巴西高原(2/3),属热带草原气候。资源丰富①森林资源:热带雨林②矿产资源:铁矿(巴西高原)③水力资源:巴西高原的河流(全国90%的电力靠水力发电,伊泰普水电站)缺石油、优质煤伊塔比拉露天铁矿五、工农业耕地面积广日照充足雨水充沛适于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发达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剑麻等牛肉出口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二1.农业突出的热带农业农业发达(出口居世界第二)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甘蔗、香蕉、柑橘、剑麻;产量居世界前列:大豆、可可、玉米。主要出口商品:咖啡、蔗糖、大豆、橘汁、牛肉工业体系较完整铁矿、锰矿水能资源采矿钢铁电力农业发达食品纺织机械飞机制造业汽车工业技术2.工业拉丁美洲最大工业国36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之间的界河——巴拉那河(世界第五大河,年径流量7250亿立方米)上,伊瓜苏市北12公里处,是目前世界仅次于三峡的水电站,由巴西与巴拉圭共建。巴西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水力发电事业,在第三世界居领先地位。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工农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原因:气候适宜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开发较早六、主要城市1.巴西利亚——首都,政治中心、“人类文化遗产”2.圣保罗——最大城市、最大工业中心3.里约热内卢——最大的港口,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巴西迁都原因:分散大城市职能;加强内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缩小地区经济差异;高原气候凉爽;有利于国防安全。七、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1.热带雨林的重要作用——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深刻影响地球上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和人类医学宝库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③商业性的伐木④采矿、水利和修路等建设(3)巴西的热带雨林遭破坏及原因(2)雨林系统复杂而脆弱(4)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关系从当前雨林破坏的严峻形势来看,保护是第一位。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④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⑤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⑥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⑦发展雨林生态农业,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5)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计划与措施
本文标题:19届拉丁美洲与巴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1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