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能力目标: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习目标:解题“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如夜莺啼鸣,婉转似百灵放歌。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作。题目:赤壁怀古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检查预习1、给红体字注音:浪淘尽樯橹早生华发还酹江月(táo)(qiánglǔ)(huánlèi)(huā)2、多音字:(fà)(fā)发毛发出发纶巾纶涤纶(guān)(lún)【现实人生】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三次贬谪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哲宗长大成人,被新党党徒挟制。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dān)州。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为什么?“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并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起来,既积极进取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入世与出世的矛盾”苏轼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旷达的苏轼仕途坎坷:“乌台诗案”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fú)并称“宋四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lĕi)、晁(cáo)补之。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设疑:古人常常在诗词中借景抒情,那么在这首词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在景与情之中又写了什么人呢?朗读全词说出你的理解。带着问题去朗读,学习更有目的性。品析鉴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上片赏析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然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正面描写赤壁壮丽的景色。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乱”表现出岩峰错列,“穿”,直插云霄的态势;“惊”写出巨浪的声势,波涛汹涌奔腾,“拍”写出波涛的力量;“卷”写出波涛的翻滚,“雪”写出波涛的颜色,“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山崖陡峭高峻拍:卷:波涛力度之大波涛气势之大教学目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此两句,一句承上,一句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上阙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哪几句描绘赤壁之景?哪几句叙写历史人物?哪几句抒发自己的情怀?问题思考赏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情感作者写到的豪杰是谁?描写这个句子的有哪些?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那么苏轼眼中的周瑜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品析鉴赏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镇定自若,有勇有谋装束儒雅风度翩翩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何作用?(1)以美人衬英雄,更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春风得意。(2)因被信任而有建功立业的机会。雄姿英发风流儒雅才华横溢指挥若定周瑜形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风流人物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眼中的周瑜是年轻有为、功成业就的,那么他自己呢?思考早生华发团练副使文弱书生功业未就屡遭不幸年老无为雄姿英发东吴都督文武双全功名成就幸福美满少年得志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时运不济壮志难酬(怀古)(伤己)34岁47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品析鉴赏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教学目标:课文结构念奴娇赤壁怀古咏赤壁怀周瑜感人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写景抒怀江山如画人生如梦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谈一下你的理解。(可联系《赤壁赋》)感奋感伤的色彩功业无成的感慨旷达洒脱的情怀课堂小结1、全词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熔为一体,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格调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课堂小结1、本文的写作手法。2、本文豪放情调的体现。2、豪放情调:写景:意象宏伟、磅礴,意境开阔写人:感情奔放、格调豪迈
本文标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2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