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会心理学偏见理论综述1目录前言........................................3文献综述....................................3偏见的定义...............................................................3偏见的归因理论........................................................4偏见的测量.............................................................10偏见的影响和克服..................................................10总结与评述..................................................................12参考文献......................................................................13社会心理学偏见理论综述2偏见理论综述【摘要】偏见是存在于每个民族和社会的一种现象,对于偏见的研究和归因一直是社会心理家们探索和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认识偏见,本文对社会心理学领域偏见的归因理论、影响与克服理论等做了简要阐述和梳理。【关键词】偏见刻板印象归因理论影响与克服1前言1998年10月12日,马修∙谢巴德(MatthewShepard)在昏迷5天以后去世了,导致他死亡的是一种蔓延到全社会的一种疾病--偏见。马修是位于罗拉米的怀俄明大学的一名新生,他是被两名男子用枪击中后绑在栏杆上点燃了,其中一名犯罪的男子承认说他认为马修是同性恋并且当着朋友的面与他调情。令马修的家人朋友感到悲痛和愤怒的是在马修的葬礼上,还有许多反同性恋者举着“上帝憎恨同性恋”“天堂没有同性恋”等标语进行示威抗议。虽然当今社会已经比马修的时代更加自由开放,许多人在提及同性恋者的时候仍抱着鄙视甚至厌恶的态度,不肯承认同性恋者存在的合理性。其实男同性恋者不是唯一不被宽容的对象,基于社会类化基础上的不宽容形式包括:基于肤色或与生俱来的种族特征之上的种族主义,基于性别基础之上的性别主义,基于性取向基础上的异性恋主义。这些不宽容本质上都是偏见的体现,人们受偏见态度的影响往往难以接受某种行为或者某类事物的存在。偏见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偏见的研究对克服偏见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交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文献综述2.1偏见的定义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看法。对一个团体持有偏见的人倾向于忽视该团体成员个人的品质,而在对该团体的负面评价的基础上对他们做出预先判断。1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即使在对其毫无知觉的基础之上我们也会产生偏见。(Brendletal.2001;Dovidio,2001)因此,偏见可以分为外显偏见和内隐偏见,外显偏见是有意识持有的偏见,内隐偏见是无意识持有的偏见。偏见和态度有关但又不同于态度,偏见是一种负面的态度。态度包含三个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与态度的认知成分相对应的是刻板印象(Sterotype),代表着人们对其他团体的成员持有的共有信念,指的是对人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不考虑任何个体的变异。刻板印象有可能是由正面特征组成,但是当对一些社会团体的刻板印象是比较消极的特征时,这些刻板印象可能会成为偏见及歧视的基础。偏见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它对他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之上,而不是认识上。从这一点来看,偏见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行为成分1《社会心理学》【美】斯蒂芬弗兰佐著葛剑桥,沉下,胡军生等译P217社会心理学偏见理论综述3体现在歧视上,歧视是指基于对某个特殊团体的成员的负面认识而进行的不公平对待。但是行为不总是跟着态度,歧视不是偏见的必然结果,比如一个对黑人有偏见的店主不会将这种负面态度付诸行动,因为他需要与黑人做买卖,这时候就是店主的主观准则命令他不要将偏见付诸行动。而没有偏见就一定没有歧视吗?答案是否定的。有时没有偏见的人也会参与到制度性歧视之中,制定出一些机构的歧视性政策。2.2偏见的归因理论2.2.1团体冲突理论团体冲突理论认为,为了争夺稀有资源,团体之间会有偏见的产生,从这一点上来看,偏见实际上是团体冲突的表现。团体冲突理论还用相对剥夺的观点解释偏见何时产生,当人们认为自己有权获得某些利益却没有得到,这时他们若把自己与获得这种利益的团体相比较时,便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这种相对剥夺感最可能引发对立和偏见。尽管偏见在很多情况下是个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与群体密切联系着,而且偏见的持有者和对象都有可能是群体。2团队包括五个重要组成部分: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即5P要素。在这五个要素中,最核心力量是人,因为团队的工作是由不同的个体通过分工来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这些个体具有不同的技能,起到不同的作用。32.2.1.1团队冲突的起因分配资源:组织在分配资源时,总是按照各个团队的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组织目标等因素分配资金、人力、设备、时间等资源,不会绝对公平。各类团队在成员数量、权力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会为了组织内有限的预算、空间、人力资源、辅助服务等资源而展开竞争,产生冲突。例如,企业里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冲突;大学里院与院、系与系之间为争取经费、设备、奖励名额等发生冲突。另外,团队之间可能会共用一些组织资源,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谁先谁后、谁多谁少的矛盾。团体目标: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目标,而这些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每个团队都需要其他团队的协作。比如,市场营销部门要实现营销目标,就必须得到生产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研发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但现实情况是,各个团队的目标经常发生冲突。例如,营销部门的目标是吸引客户,培养客户忠诚,这就要求生产部门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商品。而生产部门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减少开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生产尽可能多的商品,而这就不能保证商品质量。因此,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就可能发生目标冲突。相互依赖性:相互依赖性包括团队之间在前后相继、上下相连的环节上,一方的工作不当会造成另一方工作的不便、延滞,或者一方的工作质量影响到另一方的工作质量和绩效。组织内的团队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的,不存在完全独立的团队。相互依赖的团队之间在目标、优先性、人力资源方面越是多样化,越容易产生冲突。例如,生产部门希望采购部门尽可能增加存货,以便在生产需要时能及2道格拉斯·W·贝斯黑莱姆《偏见心理学》3文海波《团队内部冲突研究与解决方法》(期刊《科协论坛》)社会心理学偏见理论综述4时获得原材料。而采购部门希望尽可能减少存货,以降低仓储费用。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的这种相互依赖性反而可能导致冲突。责任模糊:组织内有时会由于职责不明造成职责出现缺位,出现谁也不负责的管理“真空”,造成团队之间的互相推诿甚至敌视,发生“有好处抢,没好处躲”的情况。地位斗争:组织内团队之间对地位的不公平感也是产生冲突的原因。当一个团队努力提高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而另一个团队视其为对自己地位的威胁时,冲突就会产生。在权力与地位不同的团队之间也会发生冲突,例如管理层与工人、教师与学生都可能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发生冲突。沟通不畅:团队之间的目标、观念、时间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沟通不够,或沟通不成功,就会加剧团队之间的隔阂和误解,加深团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美国在1998年发射火星气候探测器失败,正是由于负责项目的两组科学家分别使用了公制单位和英制单位。2.2.1.2团体冲突理论的有关研究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的团体动力学说认为:任何一个团体都面临着内聚和分裂对抗的压力,分裂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团体内各成员间交往的障碍或团体内每个个体的目标和团体目标间的冲突;内聚力则是团体内抵抗分裂的力量,内聚力是指团体成员间的正效价或吸引力,它的强度依赖于个体求得成员资格的动力强度。谢里夫通过实验来探讨造成团队合作及团队竞争的原因和缓解机制。心理学家布朗在1979年提出了团队冲突管理策略。他认为,冲突过高时,要设法减低;冲突过少了,要设法增加,并就团队态度、团队行为和组织结构三方面,提出了处理、管理冲突的策略。2.2.2社会学习理论Ashmore(1980)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在偏见的学习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新闻媒体宣传效果最为重要,儿童的种族偏见与政治倾向大部分来自父母,儿童所接受的新闻媒体的影响使得儿童学习到了对其他人(比如少数民族和妇女)的偏见。4为了证明学习在偏见产生中的影响,JaneElliot做了一个实验,她将班上得到的同学分成两组,褐色眼睛的一组,蓝色眼睛的一组,并且她告诉褐色眼睛的同学他们相比于蓝眼睛的同学更为聪明,更为优秀,更令人值得信任,由此褐色眼睛的同学被赋予了一些特权而蓝色眼睛的同学则被贴上了标签,此后的过程中褐色眼睛的同学开始聚在一起取笑和排斥蓝色眼睛的同学,Jane发现班级中产生了一个偏见社会的缩影,优势团体与劣势团体开始产生分裂。第二天,她又对蓝色眼睛与褐色眼睛的同学的优略性进行了颠倒,原来被取笑的蓝色眼睛同学开始了报复。通过这种安排,她让同学们经历了偏见形成的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学习对偏见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里我们看到了老师改变学生对眼睛颜色的刻板印象,可见在偏见的形成中父母的榜样,老师的教导,媒体的宣传的重要意义。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所有的人,所以我们很有可能在父母或媒体那里得到对某些事物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与社会学习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往往通过媒体等获得对某些4(教材[2]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社会心理学偏见理论综述5事物的特定看法,而研究表明负面的刻板印象一旦介入将很难被改变。社会学习理论就是人们通过各种学习手段对于事物产生了刻板印象从而产生了偏见。2.2.3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对产生偏见的解释是,它是我们处理和整合信息时不可避免的副产品,换句话说,它是人类社会认知的阴暗面。我们倾向于将信息分类组合,形成一些架构并用它们来解释新的或者是不寻常的信息,依赖潜在的不准确的判定法则(心理推论的捷径),以及以来往往有误的记忆过程—社会认知的所有这些层面都能导致我们形成消极的刻板印象,并用于歧视。让我们进一步来审视社会的阴暗面。社会分类:我们与他们偏见的第一步是创造团体—以某些特征将人们归结为一个团体,再以不同的特征将另一些人归结为另一些团体。这些分类构成了人们社会认知的主题。举例来说,我们借助物理特性划分动物和植物来了解自然界;同样,我们依赖性别,种族,国籍等特点将人们进行分类并了解我们的社会世界。当我们遇到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的时候,我们过去对具有相同特点的人的知觉就会帮助我们如何对这类人进行反应。因此,社会分类既是实用的又是必需的;然而,这种简单的认知往往有深刻的暗示性。内团体偏见内团体偏见,即以正面情绪和特殊待遇去对待我们认为属于内团体的个体,而以负面情绪和不平等待遇对待那些仅仅由于被我们看做是外团体的个体。英国心理学家亨利-塔基菲尔发现,主要构成动机是自尊即人们借助于认同特定社会团体以增强个体的自尊。然而自尊的提高只有在个体认为自己所认同的那个团体比其他团体优秀的时候才会发生。内团体偏见这种选择性信息处理导致与外团体的绩效相比过高的估计了内团体的绩效。由于这种内团体偏见,内团体成员一般比外团体成员获得更高的报酬。(Crispetal.,2001;Reynoldsetal.,2001)内团体偏见是非常强烈的,以至于使用一些内团体的代名词常常就足以激发积极的情绪反应,而使用一些表示外团体的名词可能就会激发一些消极的情绪反省。对于这个结果的证据来自于查尔斯柏杜(CharlesPerdue)和他的合作者们做的一系列研究,在实验中大
本文标题:偏见理论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3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