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十二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第十二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是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它们与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有直接联系。与此相反,分类法、定额法是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它们与企业生产类型没有直接联系,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都可以应用。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企业,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可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在定额管理制度健全、定额基础工作扎实、消耗定额准确稳定的企业,为加强成本管理,可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以上两种方法必须结合基本方法应用。分类法分类法的涵义及特点分类法也称系数法。是指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先计算各类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在同类产品中分配计算出各品种或规格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特点:1.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该类产品的成本。2.类内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分类法的适用范围•1.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要求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且或车间。•2.有些工业企业,对同一原料进行加工,可以同时生产出几种主要产品。•3.有些企业生产一些零星产品。•4.有些工业企业,有时生产出品种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产品。分类法的成本计算程序•1.在企业生产的多种产品中,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等的不同,把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以产品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出该类完工产品的总成本。•2.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将每类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系数一经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相当稳定。•折合系数=某规格产品的售价/标准产品的售价•某类产品总系数=∑(类内某产品实际产量×该产品折合系数)•每一系数成本=该类产品本期实际总成本/类内产品总系数•某种产品实际成本=该种产品总系数×每一系数成本【例】某企业按分类法进行核算,月末计算出各类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其中A类产品的成本及有关资料见表,该类产品以各种产品的售价作为分配标准。产品类别规格(公分)本期实际产量(件)单位售价(元)9050015A类10070020(标准产品)11080024•分类产品成本计算单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月初在产品400200300900本月发生费用260001000210029100合计264001200240030000月末在产品成本320060017805580本月完工产品成本2320060062024420分类法的其他应用•联产品的成本计算•含义: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地位相同但用途不同的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产品。如奶制品厂同时生产出牛奶和奶油;炼油厂用原油同时生产出汽油、柴油等多种燃料油。•联产品的生产过程称为联产过程,它是同一原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分离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其中一种主要产品的产出,必然伴随联产品的同时产出。联产品的成本计算特点•联产品的生产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投入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直接生产出几种不同的产品。其成本计算可把几种联产品视为同一类产品,采用分类法计算各产品成本。•第二中方式为投入同种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生产工序开始分离出不同的产品,各种产普宁分离后仍需进一步加工,最后生产出几种不同的产品,这个分离时的生产工序称为“分离点”。其成本计算式在分离点之前采用分类法计算各产品总成本,即联合成本;分离后在依据各产品分离后的生产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期产品成本。联产品联合成本的分离方法•联合成本是指在联合生产过程中生产联产品所发生的总成本。•用分离后成本加上由联合成本分配来的成本,构成该种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成本。•联产品成本计算同一般产品的成本计算有所不同,要分三个部分进行,即联产品分离点前成本计算、分离点的联合成本分配和分离点后加工成本的计算。分配方法•系数分配法:是将各种联产品的实际产量乘以事先制定的各联产品的系数,把实际产量换算成相对生产量,然后按各联产品的相对生产量比例来分配联产品的联合成本。该方法的关键是系数的确定要合理。•实物量分配法:是按分离点上各种联产品的重量、容积或其他实物量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该方法一般适用于成本的发生与产量关系密切且各联产品销售价值较为均衡的联合成本的分配。•销售收入比例分配法:是指用各种联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来分配联合成本。•例:某厂用某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甲乙两种联产品。2009年8月共生产甲产品4000千克,乙产品2000千克,无期初、期末在产品。该月发生的联合成本分别为:原材料为6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21600元,制造费用为38400元。甲产品每千克的售价为500元,乙产品每千克的售价为600元,设全部产品均已售出。根据资料分别用系数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销售收入比例分分配法计算甲乙产品的成本。副产品的成本计算•含义: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如炼油厂在炼油过程中生产的渣油、石油焦;肥皂生产中附带生产的甘油等。副产品成本计算的特点•1.将副产品与主产品合为一类开立成本明细账,计算该类产品的总成本。•2.将副产品按照一定的方法计价,从总成本中扣除(一般是在总成本的原材料项目中扣除),以扣除后的成本作为主产品的成本。副产品的计价•1.对于回收或提炼的副产品,不需要再进一步加工,按副产品的售价减去其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和按正常利润率计算的销售利润后的余额计价。•2.如果副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但加工处理时间不长、费用不大,按企业制定的副产品的固定价值或计划单位成本计价,从主副产品总成本中扣除;副产品进一步加工所发生的费用,也可以全部归集在主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中。•3.如果副产品与主产品分离后,还需要单独进行加工,在这种情况下还应根据副产品进一步加工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单独计算成本。•例:假定某厂在生产甲产品过程中,附带生产出副产品乙产品和丙产品,两种副产品无须继续加工,直接对外销售。2009年9月生产该类产品所发生的费用资料如表,并假定本月甲产品产量为200千克,乙产品产量为80千克,丙产品产量为40千克,乙产品的定额单位成本为20元,丙产品的定额单位成本为75元。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160040012003200本月费用240006000680036800等级产品的成本计算•含义:是指品种相同,但在质量上有差别的产品。•等级品的成本计算•如果产品的结构、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完全相同,产品质量上的差别是由于工人操作或管理等原因而造成的等级品。•如果不同质量的产品,是由于内部结构、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或工艺技术上的要求不同而产生的等级产品。定额法•含义:是以产品品种或类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根据产品实际产量,核算产品的实际生产费用和各种定额差异,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产品成本的核算和成本的控制结合起来,与前面的核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前面讲的方法都是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而定额法是在费用发生的当时,就把符合定额的各项费用与脱离定额的各项费用的差异数分别核算,这样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反映出哪些费用符合定额,哪些费用脱离定额,脱离了多少,即差异有多大。定额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事前制定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费用定额•2.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分别核算•3.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定额管理制度健全、定额管理工作基础比较好,而且产品生产已经定型,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的企业,如汽车制造业。定额法的成本计算程序•1.制定定额成本•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根据产品的现行消耗定额制定产品定额成本。定额成本不同于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是以计划期(一般为一年)内的平均消耗定额为依据计算的产品成本,它表示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平均成本水平,在计划期内通常是不变的;的哥成本是以现行消耗定额为依据计算的产品成本,表示企业在当前生产技术条件下应达到的成本水平,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物价的变动随时进行修订。•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包括零部件定额成本和产成品定额成本。在制定定额成本时,一般先制定零部件定额成本,然后汇总计算部件定额成本和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原材料费用定额=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原材料计划单价•生产工资费用定额=产品生产工时定额×计划工资率•制造费用定额=产品工时定额×计划费用率•2.核算脱离定额差异•脱离定额差异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非哟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定额差异的计算,要分别按成本项目进行。•(1)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产量按现行定额计算的耗用量与实际耗用量的差异。•有3种方法核算:•限额法。采用这种方法时,企业应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凡属于车间在限额之内的领料,应根据限额领料单向仓库领料,超过限额的领料,应填制专设的超额领料单等差异凭证。•采用限额法时,应注意在一般情况下,领料差异不等于用料差异。是因为本期实际投产产品数量不一定等于规定的产品数量,另外在车间中还可能有期初期末余料,致使本期领料数量不等于本期实际耗料数量。•计算公式:•本期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本期投产产品数量×单位定额消耗量•本期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本期领用原材料数量+期初结余原材料数量-期末结余原材料数量•本期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本期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本期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原材料计划单价•采用限额法,虽然对节约领料和耗料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完全控制耗料不超支,只有投产产品数量等于规定的产品数量,且车间期初、期末均没有余料或若两者余料相等时,领料差异是脱离定额差异。•切割核算法。对于某些贵重材料或经常大量使用的,且又需要经过在准备车间或下料断切割后才能进一步加工的材料(如板材),通过材料切割计算单,核算用料差异,控制用料。•定期盘存法。在大量生产不能按批别核算原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情况下,应通过盘存的方法核算差异。核算程序:•根据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盘存数量计算出本期投产数量,再乘以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出产品原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根据材料的定额领料凭证、差异凭证和车间的退料单计算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据原材料的定额消耗量,再根据原材料的实际消耗量,确定原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2)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该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产品实际成本=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和自制半成品成本差异,通常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不计入在产品成本。差异的调整工作,一般有厂部财会部门统一处理,以便简化核算工作。•(3)直接人工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在计件工资形式下,直接人工脱离定额差异是指定额工资以外的其他工资支出,如加班工资、停工工资等。凡符合定额的工资应反映在产量记录中,脱离定额的差异应反映在“工资补付单”等差异凭证中。•在计时工资形式下,由于实际工资总打月终才能确定,因此生产工人工资脱离定额的差异不能再平时直接计算,只有在月末当确定本月实际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产品生产总工时以后,才能计算脱离定额的差异。•某种产品生产工资脱离定额的差异=该产品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实际产量×该产品生产工资费用定额)•如生产工资属于间接计入费用,生产工资需要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划小时工资率=某车间计划产量生产工人的定额工资总额+该车间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总工时•实际小时工资率=该车间实际生产工人工资总额/该车间实际生产总工时•某产品定额生产工资=该产品实际完成的定额生产工时×计划小时工资率•某产品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实际小时工资率•某产品生产工资脱离定额差异=该产品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定额生产工资•直接人工定额差异是由工时差异和小时工资差异两个因素组成的。要降低产品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必须降低单位小时的生产工资和单位产品的生产工时。•(4)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在日常核
本文标题:第十二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