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教案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域、惯”等12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真理、领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带来的启发。3.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学习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方法。教学重点:1.学习“域、惯”等12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学会“真理、领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带来的启发。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学习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名人展示:同学们认识这些科学家吗?选择其中一位简单介绍一下。预设:钱学森、爱迪生、袁隆平等。2.我来介绍一位吧!预设:我来谈谈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发明奖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荣获改革先锋、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在近日公示的“最美奋斗者”名单中,袁隆平也名列其中。3.谈话导入。2/6你知道这些科学家们是靠着什么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预设:善于思考、刻苦勤奋、锲而不舍。4.课题解读。谈一谈对课题的理解。二、认读生字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真理领域建树司空见惯疑问敏感提取明显无独有偶无聊不可思议吻合偶然文献证据系统整理见微知著灵感机遇2.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三、内容感知(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讲了哪些事例?(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任务。要求:(1)把文章读通顺,读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读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3)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谈了几件事?(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课文,交流讨论:(1)读一读:按照课文段落进行顺序读文。(2)画一画:在你认为的关键词下面画线。(3)想一想:课文主要想讨论什么道理?(四)再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号。思考:1.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试着找出关键词句加以概括。2.为了论证这句话,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事例?3.再读课文,说说你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理解,以及它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四、整体感知(一)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3/6身就是一个真理。(二)谈一谈你对中心论点的理解。预设: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1)“?”:发现问题,不断提问。(2)“!”:通过探索,找到答案,发现真理。(三)认真品读课文,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列举了几件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预设:1.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2.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3.阿瑟林斯基发现眼珠转动与做梦的关联。(四)小组成员之间一起合作选择一个故事仔细读一读,把事情的经过和论述的内容进行整理,再展示给大家听。五、学写生字下面我们来学习12个会写的字,相信大家可以很认真地记住它们。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域惯圃盐溅蕊魏搜蚯蚓版阶2.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3.小组讨论:要写好看这些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预设:观察字形,掌握结构,仔细书写。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2个生字。展示书写,跟课本上范例比较一下,看谁写得好。想一想你能怎样记住它们,组成词语记一记。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用。5.小组评选最美书写,教师投影展示。第二课时一、研究导入1.知识探究。4/6预设:本文和以前的文章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先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列举事例)——总结观点。像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观点展开来写的文章叫做议论文。2.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又是怎样来证明的呢?预设:提出观点——证明观点。3.根据学习要求,小组进行研读,合作学习。二、探究思考(一)提出论点。1.出示句子一: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预设:(1)“?”:发现问题,不断提问。(2)“!”:通过探索,找到答案,发现真理。2.说说课文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请找出关键词,进行整理。预设:(1)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2)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3)阿瑟林斯基发现眼珠转动与做梦的关联。(二)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故事的?预设: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三)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表格见课件。(四)理解探究。1.认真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1)这个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2)这个事例中的叹号是什么?预设: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5/6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波义耳从平常小事中观察、质疑,发现了真理。2.波义耳发现问题以后做了什么呢?预设: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1)波义耳不断实验,探索真理。(2)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3)我们详细分析了这个故事以后,你觉得“?”拉直变成“!”的关键在于什么?预设:善于发现、积极探索、反复验证。3.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学习后面的两个故事。故事一: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1)预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预设:分别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人物。(2)预设“!”: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故事二:阿瑟林斯基发现眼珠转动与做梦的关联。(1)“?”: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2)“!”: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4.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三个故事里三位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三位科学家发现问题以后是怎么做的?预设:不断探索,深入钻研。三、阅读理解(一)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预设:(1)“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6/6(2)这段话是什么意思?(3)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二)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偶然的机遇”指的是什么?(2)谈一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和感受。四、交流展示1.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学习课文以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预设: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2.总结一下本文论证论点的方法有哪些呢?预设:举例子、讲道理来论证。3.你还知道哪些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中见微知著,发现真理的事情呢?总结: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本文标题:(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4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