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元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三)元代建筑发展概况•元代木构建筑技术,总的来说,一方面沿用传统规则的结构方法,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减柱和移柱的“大额”结构。此外,在局部上,如抹角梁的应用,也加强了结构转角部位的刚度,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固。•蒙古统治者对于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宗教建筑相当发达。•元代建筑装饰在继承宋、金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了中亚建筑的手法。•元代是琉璃瓦的重要发展阶段,琉璃色彩趋向多样化。•元代砖雕比较盛行,已由建筑基座部分转向屋顶以及其他部分,正式走上了建筑装饰的道路。一、城市建设——元大都•建城过程历30多年。是继隋唐长安城、洛阳城以后中国最后一座平地起建的都城,布局形制是按街巷制建造的。•路系统和街坊划分:元大都的干道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式,整齐方正。南北向道路贯穿全城,东西向干道则受到居中的皇城和海子阻隔,因而形成若干丁字街。中轴线上的大街最宽为28米,其他干道宽25米。皇城同各城门口和干道之间联系方便。元大都——水系和排水•水利专家郭守敬规划了水系工程。主要是疏通东西向的运河(通惠河),另规划一条新渠,把北部山区水源以及西山泉水引入城内,使元大都有充足的用水,并同通惠河接通。主要水系有两条:一条由高梁河引水经海子、通惠河通往城东通州,使漕运可以直达元大都内;一条由金水河引水入太液池,再流往通惠河,保证了宫苑的用水。•城市的排水,是在干道两侧用石条砌筑宽约1米的明渠,将废水通过城墙下预先构筑的涵洞排出城外。元大都——布局形制•元大都垣南北约7400米,东西约6635米,接近方形。北面二门,东、西、南三面各三门。城垣四角建有巨大角楼,城门外筑瓮城、吊桥。城垣周围环绕护城河。•都城的布局形制为三重城垣:大城、皇城(内城)和宫城。•“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布局,符合中国传统的都城规划模式。•市肆建筑是元大都早期建设的内容之一。•建造许多大型庙宇,如大圣寿万安寺(今白塔寺)、护国寺、东岳庙等。二、宗教建筑——武义延福寺大殿•殿方形,分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柱为棱形,侧脚有防震功能。为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为久远的珍品。藏教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内地保存至今最早、最宏伟的藏传佛教式佛塔。元至元16年(1279年)又增建规模宏大的寺院,忽必烈赐名“大圣寿万安寺”。白塔及寺院的兴建是当时营建都城——元大这一重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到明天顺元年(1457),改称“妙应寺”。三、祭祀建筑——河北正定阳和楼•横跨正定城南门内南大街上,下为重台,砖台下开两券门如城门,左右各一,行人车马可以通行,其布局略似北平天安门端门。•华拱后尾施横拱,宋代仅见于《营造法式》,但实物则金元以后始见盛行四、科学建筑——河南登封观星台•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台高9.46米,连台顶小屋通高12.62米。台下边宽16米多,上边约为下边之半。在台身北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出入口,筑有砖石踏道和梯栏,盘旋簇拥台体,使整个建筑布局显得庄严巍峨。台顶各边有明显收缩,并砌有矮墙其他|居庸关云台•本是金刚宝塔的基座,但造型稳重,跨街而踞,券洞外沿装饰呈孤形,洞内却是五边折角式,且用六种文字刻写佛经和浮雕佛像,•关隘所建石门如台,券面外圆,雕饰繁缛。门道两壁浮雕四天王像及各族文字经文咒语等。门上相传原立瓶式塔三座,今不存。关门全部样式雄伟,雕刻精致,为我国石建筑中之精品五、建筑技艺及主要现存建筑•元代宫室建筑承袭唐宋以来的传统,而部份地方建筑则继承金代,在结构上做新的尝试,使用大内额构架,大胆运用减柱、移柱法和圆木、弯料,富含任意自由奔放的性格。但由于木料性质所限,加之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减柱、移柱往往是失败的,后来不得不用额外的柱加固。•元代继宋金建筑的布局形式,有前三殿和后三宫,其处里的手法是元朝采用工字型制。•元朝以后的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为精密研究,风格秀丽且绚烂。1.北岳庙德宁殿•殿重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是今存最大的元代木构建筑,并以珍贵壁画而闻名。•殿重檐琉璃瓦顶,高约30米,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四周出廊,结构严谨,雄伟壮观;北岳庙德宁殿•大殿通高25米,建筑在石砌的台阶之上,周围有白玉石栏杆,殿堂前有高大的月台,殿四周出廊。山西洪洞广胜寺下寺•广胜寺始建于东汉,现存殿堂为元代所建,明正德、嘉靖年间(1515-1527年)在上寺增建琉璃飞虹塔,成今日规模。由上寺、下寺、水神庙、霍泉四部分组成。广胜寺下寺山门雨檐•广胜下寺的建筑单体造型比较生动。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但在屋顶下从前、后檐柱都伸出通长的垂花雨搭,雨搭在山面不交圈,造型别开生面。广胜下寺“爬梁”和“人字梁”山西芮城永乐宫•现存最大道教宫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至元代至正18年(1358年)竣工,施工工期长达110多年。•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高大殿宇。永乐宫正门•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永乐宫三清殿•三清殿是宫中主殿,面阔七间,34米,进深四间,21米,单檐四阿顶平面中减柱甚多,仅余中央三间的中柱和后金柱。檐柱有升起及侧脚,檐口及正脊都呈曲线。•又名无极殿,雄伟壮丽,台基高大,前檐装舸扇,四壁无窗。殿内用减柱法,空间宽阔。永乐宫三清殿琉璃屋脊永乐宫三清殿天花永乐宫三清殿藻井样式永乐宫三清殿檐部永乐宫三清殿檐部与门窗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壁画布满四壁和神龛内外,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全部面积计403.3平方米,像一条巨大的彩带,环绕整个大殿。作者是洛阳马君祥父子等人,绘于元泰定二年(1325)。全殿只是一幅画,名为《朝元仙杖图》,即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图像。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画面色彩单纯明朗,用“重彩勾填”法,设色多以石青石绿为主,道具背景富有装饰性。衣冠和宝盖部分,大量运用沥粉贴金,使色调既灿烂又沉厚,画面更显得主次分明。
本文标题:元代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4461 .html